附加时值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训练

来源 :湘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视唱练耳课堂中,一般以传统的常规节奏训练为主,加入现代音乐节奏的训练给传统的视唱练耳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代节奏的发展使节奏变得更加自由和不稳定。其中,附加时值节奏是一种在传统常规节奏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现代节奏,在任何时值音符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短小的时值,就使原来方整、规律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它的出现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成人高教的双语教学属于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学生的语言基础比较差、双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合适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当前要加强对成人高教双语教学活动的重视,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方式、教材进行改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古代诗文中,“华语”虚辞固然常见,“诬罔”伪辞亦不时出现,南北朝丧葬礼辞多有例证.《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众多描述袁皇后道德品行的文字多虚辞,还有一些明显与史籍记载相矛盾的伪辞,如袁皇后孝顺婆婆、性格柔顺平和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有上述虚辞乃至伪辞,主要受儒家规范下的妇女德行标准等三个因素的影响.《临洮王妃杨氏墓志》亦有大量赞美杨氏的溢美之辞,还有一些明显与史籍记载相矛盾的伪辞,如临洮王妃杨氏的出身、元愉与杨奥妃的关系等.《临洮王妃杨氏墓志》有上述虚辞乃至伪辞,主要受门阀制度下门第婚姻与冒袭望族的时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其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大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站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演进历程,总结贯穿其中的丰富经验,进而探究其德育价值,对于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更好地继承、坚守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从湘南红色文化中探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内容和基础具有特殊的意义。湘南是一块红色热土,湘南红色文化形成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和践行自己初心使命的过程。湘南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情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蕴涵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坚定的理想信念、军民一家亲彰显了湘南红色文化中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湘南红色文化中可以探寻到共产党人秉初心担使命的哲学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考察,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英译本经过尚生、摄生、转生、化生四个阶段,完成了文本从源语到译语的重生.宇文所安崇尚原文和译文生命,通过细读文本,把握原作的生命价值,因势利导,采用因循、适变、会通的方法,实现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通达和长久.宇文所安英译本促成了《文心雕龙》在西方和中国本土的复活,创建了中国文学新的研究范式,促进了中西文论的沟通与交流.宇文所安的翻译是让译文反过来复活原文的成功尝试,是生态翻译学的典型例证.从生态翻译学解读典籍英译,有利于考察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把控与利用,探
“姊妹”在《红楼梦》原著中频繁出现,cousin是译文高频词.依据自建“《红楼梦》江淮方言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血缘和性别两个方面剖析《红楼梦》“姊妹”英译中cousin的内涵和用法.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中“姊妹”英译cousin,除了无法指称直系亲属外,保留了原文“姊妹”含义,单指性别上的女性,以及一些具有自创性质的用法,丰富了译入语的内涵和表述.
对味觉词“酸”在汉英语言中不同隐喻映射进行整合、比较后发现,其在汉语中的隐喻映射较英语更为广泛:在汉语中可以映射至生理域、心理域、性格域、生活域和性质域,而在英语中则只映射至心理域、性格域和性质域;汉语中味觉词“酸”的隐喻义义项较英语而言也更多。汉文化为高语境文化,英语文化为低语境文化,主要原因或是汉语中味觉词“酸”的隐喻内涵较英语而言更为多层、丰富。
目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美国指控上诉机构通过确立“强效理由”规则,在事实上赋予了争端解决机构报告以“先例”效力,违背了世贸组织相关协定的要求.从实践来看,构成“强效理由”的门槛相对较高,在上诉机构层面尚无理由得以成功地背离先例.“强效理由”规则所带来的最大风险在于其在操作中可能异化为变相的“遵循先例”制度,超越争端解决机构的职能权限,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但是,“强效理由”规则本身并不构成判例法语境下的“遵循先例”制度,且该规则本身具备一定的内在及外在合理性,关键是要规范对于规则的适用.改革
宗祠是中国传统社会空间教化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形态的重要表征。从历史进程来看,桂阳宗祠的空间教化功能深受礼法制度、建筑形制、戏剧观演三种教化形态的影响。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考察桂阳宗祠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形成桂阳宗祠空间教化实践分析模式。研究发现,桂阳宗祠的空间教化实践融物理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于一体,并通过物理空间开发、社会空间建构和教育意蕴生成予以实现。宗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经由宗祠空间教化来增进民族认同,实现社会教化,仍具有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