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功申奥始末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夏大地上举办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期待。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在《竞技运动》这篇文章中,发人深省地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后,中国就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3年9月,在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决定举办城市时,虽然北京最终以43∶45不敌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擦肩而过,但这并没有磨灭中国人的激情。1999年4月7日,北京再度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并力挫群雄,于2001年7月13日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承办权,实现了梦想。
  
  再次申奥,理由充足
  
  1993年第一次申办奥运会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北京依然看到了自己的“分量”—— 43∶45,仅两票之差,最小的差距。在沉默了5年后,1998年11月,经中央批准,北京宣布申办2008年奥运会。除北京外,全球提出申办这届奥运会的还有9个城市,其中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日本大阪都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对北京来说,这既是一次机会,又是一次世界性的挑战。按照奥林匹克运动广泛性和普遍性的原则,1996年奥运会在美洲举行,2000年奥运会在大洋洲举行,2004年奥运会在欧洲举行。那么,2008年奥运会应该在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以外的大洲举办,这大大增加了北京的机会。
  北京再次提出申办奥运会,无疑是当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江泽民同志十分关注和支持北京申奥,他在2000年9月9日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信中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完全支持北京申办,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做出非凡的努力,一定能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与8年前相比,无论是中国还是北京市,财政及各方面实力都大大增强。1999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超过1万亿美元,北京达到240亿美元。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参加过申办工作的专家、官员都不约而同地说,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北京的申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国际舆论呼声较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北京更有实力了。如果说上次北京申办获得了不少感情票,那么这次则是委员们感情和技术的综合选择。
  北京缘何再次申办奥运?在正式向中国奥委会递交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之际,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对此问题的回答响亮有力、胸有成竹。他说:“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经过一系列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之后所作出的慎重决定。不懈追求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积极参与和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形象日益良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北京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认为时机是成熟的。”
  
  科学运作,准备充分
  
  1998年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拉开了北京申奥的序幕。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报告。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北京新侨饭店。申办委员会由76人组成,刘淇任主席,伍绍祖任执行主席。
  2000年2月1日,申办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委员会,确定了2008年奥申委会徽和申奥口号,申奥网站正式开通。会徽为陈绍华、韩美林和靳埭强3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标志图案;申奥口号为:“新北京、新奥运”。
  5月8日,朱镕基总理表示,北京市代表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政府对这次申办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市的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5月19日,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题目为《扎实推进北京申办工作》。5月27日上午,王府井工美大厦立起申奥倒计时牌,这是北京市民自发设立的第一块申奥倒计时牌。
  6月上旬,北京奥申委颁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名称、会徽等标志使用管理暂行规定》。6月18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启程,前往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申办城市必答的22个问题的答卷。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
  8月28日,中国北京成为举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9月1日,国际奥委会总部在洛桑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候选城市资格审查评估委员会组成。
  12月13日,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作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陈述报告。报告由刘淇用英语陈述。刘淇说:“‘新北京、新奥运’是我们的申办理念和承诺,我们保证为奥运会提供世界一流的交通、高科技服务和清洁优美的环境。我们的精彩创意将使整个北京成为奥运盛会的崭新而激动人心的举办地,世界人民还将领略到北京城市的伟大气魄和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12月25日,奥申委收到了全部共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签发的认证书。
  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富有悬念的挑战。奥申委100个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北京市有关部门和国家体育总局抽调来的,是一个高素质且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以高昂的斗志投入这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战斗”,人人都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地工作。长达500多页、分17个主题的《申办报告》的撰写工作是本次申奥最重要的“规定动作”。报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称得上是一部北京市今后8年发展前景的“百科全书”。直接参加这项工作的有几十个单位共200多人。在撰写报告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呕心沥血,最紧张的时候创造了连续工作37个小时的记录。
  很难相信,北京奥申委外联部只有十几个人。他们负责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与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联络工作。这项工作属于“看不见的战线”,大家不计报酬,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参加过2000年申办工作的何振梁、吕圣荣、魏纪中、楼大鹏等是外联部的“编外人员”,又称年长的“志愿者”,他们同样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上次申办时仅有何振梁一人可以以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同其他委员进行交流沟通,这次他与吕圣荣和于再清两位委员,以及邓亚萍这位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组成了活跃在第一线的突击队,与委员们进行了广泛联络。2001年2月到6月,何振梁访问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位委员,吕圣荣和于再清各访问了19个国家和地区,邓亚萍则以运动员身份单枪匹马去做运动员委员的工作。
  申办的竞争是激烈的,极具挑战性。难能可贵的是,经历了第一次申办后,北京市民变得更为成熟和理性,支持率有增无减。北京奥申委曾委托世界知名的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进行调查,北京民众支持率为94.9%。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传来佳音:轻轨上马、四环路全线通车、五环路开始修建、广安大街竣工。1998年至2007年,北京投入120亿美元治理环境……
  “新北京,新奥运”的精神在北京申奥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广纳贤能,注重开放性运作。一是在确定申办理念时,北京奥申委首先向社会公开征集口号,并请北京的外籍专家进行精选,选择最能打动世界的口号,最后确定了“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的英文口号,并在英文的基础上过度到中文的“新北京,新奥运”。二是制定全新的申办规则,要求质量至上。《申办报告》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了解申办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但由于报告内容繁杂,又需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质量要求高,时间紧。北京奥申委领导明确提出采取招标的方式,不管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谁的好就交给谁做。竞争的结果,理想设计有限公司中标。但是这家公司因是私营性质遭到了质疑,当时就有人反对,认为交给私营公司靠不住,一旦影响了质量,延误了时间,后果不堪设想。中标的理想设计公司以及4家制版公司都是私营企业,就连承接印刷任务的深圳雅昌公司也是一家私营企业。《申办报告》对装帧、设计、制版和印刷的要求都是高质量的,结果他们按时印刷完毕,及时运到北京,保证了送交时间,得到一致好评。三是北京在申办奥运会过程中,多次聘请外籍专家,使北京申奥在思维和语言上更接近于国际惯例。四是汲取上次申办失败的教训和悉尼成功的经验,加大对外宣传开放度。与巴黎、多伦多等申办对手相比,对外宣传是北京的弱项,北京因此请来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公关公司,帮助北京向外推介北京的崭新形象。在申办不同阶段,在不同的课题上,聘请的公关公司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特长,同时不定期地给北京奥申委的主要官员培训,帮助他们在与外国记者交谈中把握分寸。新的申办规则规定:不允许国际奥委会委员访问申办城市,也不允许申办城市走出去拜访委员。为此,北京奥申委除了积极利用各种大型国际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外,还主动邀请境外记者到北京采访,对联系采访北京申奥的媒体来者不拒、有问必答。北京奥申委接待了大批记者。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与对话,一方面充分体现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自信,同时也使北京在对外宣传方面打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战役。有关北京申奥的报道不仅在5个申办城市最多,而且正面报道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到投票前夕,正面报道已达到了60%,很大程度上为北京申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北京以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至2001年6月底,北京有外资企业6000家,北京承办的国际科技周、国际音乐节和世界城市首脑会议等国际大型活动接连不断,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北京向世界展示其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2001年2月19日起,国际奥委会评估团17名成员陆续抵京,开始了为期5天的考察活动。2月24日,评估团结束考察,16时30分在北京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1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评估团团长海因·维尔布鲁根总结了对北京的考察情况,对北京申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北京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月1日,几乎大陆和港台所有知名艺人都来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参加“新北京,新奥运”大型演唱会,为申奥加油。
  5月15日,北京奥申委在瑞士洛桑接到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报告,报告认为“北京、巴黎、多伦多3个城市都有条件举办一次出色的奥运会,”而“北京奥运会将为中国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报告认为北京自上次申办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所有申办城市当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报告的结论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对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
  
  强劲冲刺,志在必得
  
  最终决定申办城市的莫斯科会议临近了,究竟花落谁家,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申奥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北京奥申委严格遵守国际奥委会的规则,不犯规、不越位,停止了一切申办宣传。这正应了那句名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谁都清楚,这次申办较上次更为复杂艰巨,不仅有巴黎、多伦多这样强大的对手,还要应对比上次更有组织、更有系统的反对北京申办的逆流。此外,这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要选出接替萨马兰奇的新主席,国际奥委会内部各种力量围绕选举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形势利用得当,就有利于我们申办,稍有不当则可能影响申办全局。
  2001年7月7日,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离京前往莫斯科,出席国际奥委会举行的第112次全会。7月9日,北京申奥展台亮相莫斯科。7月12日,北京奥申委在莫斯科拉夫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屠铭德、王伟等出色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给外界留下了北京市信心十足的印象,并且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这是第二天的成功陈述的良好前奏,各方面更看好北京。
  2001年7月13日,世界聚焦莫斯科,历史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国际奥委会将投票选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大阪5个城市均抖擞精神登台亮相,做最后的决战。
  这天的气氛一直相当紧张,北京代表团第4个出场,这个排位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当天上午代表团在听完大阪、巴黎和多伦多3个申办城市的陈述后,可以利用中午1个多小时的时间对陈述方案进行最后的修改与调整,做到扬长避短;不利之处在于,听取一个上午的陈述后,国际奥委会委员可能多少会有些犯困,代表团担心他们不一定能继续认真聆听北京的陈述。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北京代表团的精彩陈述打动了国奥会委员。北京奥申委特别顾问魏纪中说,在听了北京8位陈述人的发言后,现场许多国际奥委会委员认为北京的整体印象最好,而且在前4个申办城市的陈述中,北京的陈述最为实际,这无疑打动了国奥会委员的心。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为了把这最后极为关键的一次陈述做好,使陈述能在有限的45分钟里发挥出最佳效果,北京奥申委在北京就已经分开排练了无数遍,又合在一起排练过好几回,到了莫斯科后,代表团仍在做精益求精的改进。为陈述进行艰苦演练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7月10日,李岚清乘专机离开北京飞往莫斯科。飞机起飞后不久,外交部的高级翻译周景兴把随行的中国国际电台记者全宇虹,还有郎平、黄志红叫到前舱。李岚清说:“来,快坐下,我让你们当听众,提提意见。13日我要面对所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我希望这份陈述报告能打动他们!”李岚清的英语非常好,他大声朗读完这份由他亲自撰写的报告后,博得大家一片掌声。随后,李岚清点名让周景兴、郎平和记者念一遍。他们一边念,李岚清一边在稿子上面勾画,非常认真。
  以下是一串串激动人心的“北京陈述之最”,它们字字句句都打动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心。
  最庄严的承诺:中国政府支持申奥——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保证,2008年奥运会需要的任何帮助,政府都会提供。我希望借此机会向你们保证,如果此次奥运会发生盈余,我们将用它来建立一个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如果发生赤字,将由中国政府承担。”李岚清第一个上台陈述,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承诺,从言辞到语调,都非常感人。
  最有说服力的数字:95%的中国人支持申奥——刘淇市长在申奥陈述中表示:“95%以上的中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有60万名志愿者随时准备投入到奥运会中,北京市民无论男女老幼都在积极学习外语,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我过去是学俄语的,但现在正在和市民们一起学习英语。”
  最严厉的行动:捍卫奥林匹克的纯净——袁伟民在申奥陈述中说:“我们将竭尽全力支持、帮助、参与并监督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好的一次运动会。我们将继续坚决执行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有关各项决议,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纯净性。”
  最煽情的发言:将为决定而自豪——何振梁表示:“你们今天的决定,将瞬间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的信息意味着全球团结新世纪的开始。如果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最具创意的构思:火炬接力的路线——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将经过希腊、埃及、罗马、拜占庭、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印度和中国。奥运永恒不息的火炬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一个最高的高度。在中国,奥运圣火将通过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途经香港、澳门、台湾并在组成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传递。
  最具体的方案:所有场馆30分钟内均可到达——楼大鹏介绍说,53%的场馆到奥运村的行车时间在10分钟以内,所有场馆均可以在30分钟到达,给运动员最大的方便。奥运村运动员的人均居住面积为22平方米。
  在陈述之后,北京代表团被委员问及的问题最多,由于这段问答占用时间超时,以致取消了原定的15分钟休息时间,让伊斯坦布尔代表团直接进入会场。魏纪中先生当时就对记者说:“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都很认真地听我们的陈述,对于陈述中他们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是个好现象。如果他们对北京不关心,就不会问那么多问题,这说明他们很看重北京。”他说:“截至目前,许多国际奥委会委员都表示北京的陈述是最好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陈述报告,有三点是最重要的,第一要有坚强的保证,第二要有明确的优势,第三要能够调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感情。我们之所以采取这种简单、朴实的陈述方式,是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委员的心理,他们需要真实客观的保证。所以我们陈述的第一部分是三位领导的保证;第二部分是几位专家对于我们申办条件的详细陈述;第三部分是何振梁先生和杨澜女士的总结性陈述,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奥运的企盼。从现场看,的确打动了许多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心。”
  这次对北京的提问,堪称最严厉的大考,长达45分钟的提问期间,国际奥委会共有9位委员提出了11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对所有申请国的提问中,北京的解释内容最为详细,具有强劲的说服力。
  此外,在中国代表团其他形式的宣传陈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张艺谋的申奥片《新北京,新奥运》。该片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故宫、天坛和万里长城的自然风光,并且有一名身着白色民族服装的表演者打太极拳,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也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满结合。
  世界贸易中心会场上,北京申奥团一时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
  扣人心弦的投票是最精彩的一幕。5个城市陈述完后,北京时间22时02分开始投票。共有122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出席第112次全会,由于来自申办城市的委员以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不参加投票,这样共有104位委员参加首轮投票。会场气氛一时静得让人心跳,人们紧张地等待着。
  北京时间22时04分,大阪以6票被首轮淘汰出局。其他城市的得票情况是:北京44票、多伦多20票、伊斯坦布尔17票、巴黎15票,另有2票无效。此时形势对中国极为有利,大阪在被淘汰之后,首轮投给大阪的选票极有可能流向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现场所有中国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
  第二轮投票开始了,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经过委员不记名投票,悬念到第二轮终于被揭开。2分钟,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检票过程——只见国际奥委会纪律委员会监票员将记有结果的纸笺平稳地放入信封,并封上口。内情人知道,结果在第二轮已经出来了,因为要继续投票的话,信封是不封口的。此时,现场的中国人的心几乎要跳出来了。监票长表情平和地将信封送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手中。萨马兰奇端详了一下,嘴角间微微露出一丝笑容,人们从这个不明显的表情看出了“北京”的希望。因为萨马兰奇曾表示,他希望能在自己卸任前选出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他平步走到话筒前,打开信封,宣布了历史性的选择: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当天,106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北京获得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
  7月13日,莫斯科当地时间18时15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这是一个令中国人无比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以高水平的申办工作和泱泱大国的实力,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北京获胜的结果宣布后,会场内掌声雷动,几十位委员排着队来同何振梁热情地拥抱祝贺。何振梁多年的愿望终于得偿,禁不住流下了欢乐的眼泪。中国台北的委员吴经国和他拥抱时,两人都泪流满面,吴经国对他说:“中国人100多年来第一次拿到奥运会的举办权,我太高兴、太激动了,咱们共同的愿望实现了。”此时此刻,激动流泪的中国人,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全世界的华人都明白,申办成功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体育的范围。
  外面,雨在下,雷声不时响起,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直播礼堂内,“雨势”更猛、“雷声”更响——那是上千名观看大屏幕直播的中国人激动的泪水,那是他们抑制不住的欢呼声。这些人,正是为申奥呕心沥血的北京奥申委工作人员和专程从国内赶到莫斯科为北京申奥助威的人们。同时响起的,还有大使馆楼门前同乡会自发组织起来的莫斯科华人庆祝团清脆的鞭炮声和热闹的锣鼓声。
  李岚清出现在大使馆楼前,面对兴奋的人群他本来要说些什么,可他看着无比激动的人群,根本无法平静下来说些什么,他举起双臂高喊着“中国胜利!祖国万岁!”随即,广场上响起一阵阵“中国胜利!祖国万岁!”的欢呼声。
  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全球沸腾了!所有中华儿女群情振奋,无比喜悦,奔走相告,欢呼胜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北京申奥的成功。
  事后,国际奥委会法律事务部主任对何振梁说:“北京陈述后我确信北京会胜出,所以把《城市合同》的最后一页配上北京市和中国奥委会的落款。”据外电报道,多伦多申办委员会主席在听完中国的陈述后,对他身旁的妻子说:“上帝啊,多么强有力的陈述,他们该得满分!”确实,有的委员是在听了中国的陈述后,才不再犹豫而投了北京一票。
  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给北京的票数竟比第二名城市多出34票,在申办奥运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悬殊的结果,北京申办成功已创造了奥运申办史上的记录。北京申办奥运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已享有广泛的尊重和友谊,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党和政府长期致力于世界和平友好事业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的实力,这种体现在综合国力增强、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众多委员的认可。有日益强大繁荣的祖国作坚强后盾,正是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