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对海马神经元自由基的原初作用及其胞内Ca2+的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场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包括流行病调查、人体与动物、细胞、生化与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五个层次,电磁生物效应最初是通过物理作用产生化学反应,继而产生后续生物反应。自由基、生物和钙电磁能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电磁生物效应的原初作用及其后续生物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海马神经元,分别在长时间(48小时)低强度(0.1mT、0.5mT和1.0 mT)电磁场暴露和短时高强度(10 mT,20 mT)暴露条件。用荧光酶标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工频电磁场暴露后检测和实时检测胞质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胞内ca2+浓度的变化。H2O2阳性对照组进一步明确电磁场作用后神经元内ROS水平和胞内钙相互作用。2-APB(IP3R的抑制剂)组初步研究ROS和钙离子的信号通路。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六个结论:(1)暴露于0.1mT,0.5mT和1.0mT工频电磁场48小时后海马神经元的ROS水平都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1)。暴露于0.1mT和0.5 mT电磁场的ROS水平与Trolox+EMF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但1.0mT电磁场比Trolox+EMF组有显著性提高(P<0.01),表明长时间受电磁场暴露能够使海马神经元内ROS产生。(2)电磁场短时作用海马神经元使ROS产生。在10.0mT出现自由基峰值,20.0mT时峰值较大,但是不是很稳定。20mT瞬时电磁场作用,可能对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细胞内ROS水平太高,氧压剧烈,可能出现氧化应激。(3)长时间电磁场暴露和短时电磁场暴露都能导致胞内钙离子浓度提高。(4)工频电磁场暴露的强度与ROS水平存在正相关。0.1mT强度下,神经元内产生的ROS较少,内钙浓度上调并不明显。在强度提高到1.0mT强度下,神经元产生的ROS提高,同时内钙浓度也相应提高。在加Trolox后,ROS下降,同时胞内钙离子浓度相应的下降。(5)电磁场暴露导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能是导致细胞内ROS增加的原因。(6) ROS上游调节胞内钙浓度可能是通过IP3R受体进行。IP3R被ROS激活导致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上调。加ROS清除剂后,胞内钙被下调。说明ROS被清除,IP3R被抑制的同时,内质网和线粒体储存钙离子的通道开放。在海马神经元中,胞内钙离子下调途径可能是通过内质网SERCA2b。但是其具体机制并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本试验通过研究秸秆不同处理还田后对植烟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烟叶品质方面的影响,来揭示烟田在水稻、玉米秸秆高温堆沤与粉碎翻压还田下土壤微生态环境
W-Ni-Fe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军用和民用工业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钨合金的传统制备技术为冷等静压成型(CIP)和液相烧结,冷等静压成型技术可获得致密度高且密度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肾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武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6月—2014年8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
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材料学和生物医学结合越来越紧密。纳米材料在生物应用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展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荧光量子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Brus及Bawendi等报道了经典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制备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的方法以来,各种纳米晶体的相关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最为热门的当属量
作为物探专业的主要数据,地震数据是勘探、开发研究领域中涵盖最为原始的地球物理、地质等信息的海量数据,随着数据量的逐年积累,仅仅依靠原有查询系统能查找出数据所在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