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妈的问题
豆豆比较文气,换句话说胆子比较小,好几次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豆豆被抢了玩具,或被其他小朋友拍打后,只会向大人求助。豆妈很担心,豆豆上了幼儿园该怎么办呢?现在很多孩子都很厉害,真怕他吃亏。但是总不能教育宝宝动手打人吧,这样不是恶性循环了吗?豆妈该怎么办呢?问了几个妈妈,大家都给豆妈妈出了主意。那么,大家提到的以下几个方法是否合适呢?
方法1:在家里就把宝宝培养得厉害一些,俗话说:人病况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分析:把孩子培养成“厉害”的‘强者’,的确可以避免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负。但是,学会宽容、分享、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反而更能使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不少幼儿园老师发现,那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孩子在交往中并不受欢迎,相反心态平和、宽容的孩子往往有很多朋友。所以,家长不能园为担心孩子“吃亏”而一味地教导孩子以“强者”的身份去保护和谋求自己的利益,要教导孩子学会做一个能够适度让利的善良的人(比如乐意把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玩),这反而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方法2:宝宝的性格是天生的“凶”是教不会的,只能教宝宝“躲避”,打不过,只能逃了。
分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身体上的过大伤害,教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偶尔以“逃”的方式躲避挨打,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但是,教孩子一味躲避和退让,却会使生性软弱的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事,认为自己没能力,因而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孩子在和人打交道叫就会变得越来越怯懦,越来越缺乏交际能力。所以,简单地“逃”,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3:要教宝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宝宝以后总要独立面对很多事情,不可能一直靠父母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鼓励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冲突,过多地依赖和求助成人,并不利于他们的独立性发展。但是,教孩子以一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却值得商榷。表面上看,让孩子“打回去”是在教孩子学会自卫,也会因此能产生震慑作用而使孩子不会轻易地受别人欺负,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一方面,孩子很难准确判断什么程度的还击才是自卫,因而很有可能自卫过度,也有可能因为人小力弱,打不过别人,而受到身体上的更大伤害。如此一来,孩子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激化,形成豆妈所说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孩子会因为这一原则得到大人的认可,而误认为自己可以打人,孩子的攻击性会得到诱导和加强。有不少家长就反映,教孩子“以牙还牙”后,虽然孩子挨打的时候少了,但是之后一旦和其他小朋友出现争执时,孩子能够想到的首要解决方法就是“打”,而且孩子也容易养成报复的不良心理。
可见,以上三个方法都不是解决豆妈问题的最恰当的方法。那么,豆妈到底该怎么办呢?
给豆妈的建议
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间的冲突
其实,学龄前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很强,加上缺乏解决冲突的技巧和经验,调控情绪的能力也较差,因此,一旦不如意,就往往直接动手了。但是,也正是在这些冲突中,孩子开始慢慢地了解别人和自己会有不同的立场和意愿,开始逐渐寻求和掌握解决争端的方法,开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思考、沟通、表达和协商,学会合作、妥协、分享、自我控制和宽容等各种社会技能和交往策略。所以,豆妈对豆豆与其他孩子之间发生的争执不必太过担心。孩子之间出现争执是不可避免的,这并不是谁强谁弱的问题,而且表面上看豆豆可能会因为被抢玩具、被拍打等而暂时吃了点亏,但如果能借机让豆豆从解决这些争执的过程中发展 些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比如学会与人沟通,理解抢自己玩具的孩子的想法,愿意和他起分享玩具),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无疑对豆豆今后的发展是更有好处的。
给豆豆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
在豆豆“受欺负”的时候,只要身体上没有受到过大冲撞,豆妈就不要急着介入。如果每次豆豆一来求助,豆妈都去帮他解决问题,那么豆豆会越来越依赖大人,他会把“向大人求助”作为唯一的方法,这样会不利于他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豆妈应该尝试先当“旁观者”,在关注事态发展的同时,放手让豆豆自己去处理。不少家长的经验是,一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改变被欺负的困境时,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去保护自己,比如不再任凭对方拍打,学会或用手挡住对方保护自己,或者暂时躲开;学会用“你这样我不舒服了”、“我不和你玩了”等语言表示强烈抗议,或者用声音震慑对方,学会和对方争论,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和对方沟通和协商,等等。而当孩子发现自己也能解决冲突时,胆子就会变大,会敢于面对那些“欺负”自己的小朋友,社会交往能力也会由此逐渐提高。
给豆豆一些引导和帮助
由于豆豆胆子比较小,交往经验不足,所以作为“受欺负”的弱者,他在刚开始时可能会束手无策,可能不敢去面对“欺负”他的孩子,也有可能在尝试运用某种方式解决冲突时遭遇失败。这时,豆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或提供帮助。比如,及时给予豆豆些安抚和情感支持,鼓励豆豆尝试自己去解决冲突,如果失败就尝试换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给豆豆一些建议,比如让他知道如果别人欺负自己,可以挡,可以躲,也可以勇敢地和别人面对面据理力争,总之要避免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别人无故欺负自己,但不能鼓励孩子一味退缩或报复性还手,鼓励豆豆学会宽容,原谅别人的过失和缺点,同时也想想自己是否也有不对的地方,引导他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要总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和想法,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化解冲突。比如别人想玩自己的玩具,如果借给他玩,别人也就不会来抢了,鼓励豆豆发展分享、合作、互助、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学会和其他孩子和平相处,等等。不过,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强迫孩子一定要如何做,而是应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慢慢积累经验和心得,慢慢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
豆豆比较文气,换句话说胆子比较小,好几次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豆豆被抢了玩具,或被其他小朋友拍打后,只会向大人求助。豆妈很担心,豆豆上了幼儿园该怎么办呢?现在很多孩子都很厉害,真怕他吃亏。但是总不能教育宝宝动手打人吧,这样不是恶性循环了吗?豆妈该怎么办呢?问了几个妈妈,大家都给豆妈妈出了主意。那么,大家提到的以下几个方法是否合适呢?
方法1:在家里就把宝宝培养得厉害一些,俗话说:人病况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分析:把孩子培养成“厉害”的‘强者’,的确可以避免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负。但是,学会宽容、分享、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反而更能使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不少幼儿园老师发现,那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孩子在交往中并不受欢迎,相反心态平和、宽容的孩子往往有很多朋友。所以,家长不能园为担心孩子“吃亏”而一味地教导孩子以“强者”的身份去保护和谋求自己的利益,要教导孩子学会做一个能够适度让利的善良的人(比如乐意把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玩),这反而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方法2:宝宝的性格是天生的“凶”是教不会的,只能教宝宝“躲避”,打不过,只能逃了。
分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身体上的过大伤害,教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偶尔以“逃”的方式躲避挨打,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但是,教孩子一味躲避和退让,却会使生性软弱的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事,认为自己没能力,因而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孩子在和人打交道叫就会变得越来越怯懦,越来越缺乏交际能力。所以,简单地“逃”,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3:要教宝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宝宝以后总要独立面对很多事情,不可能一直靠父母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鼓励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冲突,过多地依赖和求助成人,并不利于他们的独立性发展。但是,教孩子以一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却值得商榷。表面上看,让孩子“打回去”是在教孩子学会自卫,也会因此能产生震慑作用而使孩子不会轻易地受别人欺负,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一方面,孩子很难准确判断什么程度的还击才是自卫,因而很有可能自卫过度,也有可能因为人小力弱,打不过别人,而受到身体上的更大伤害。如此一来,孩子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激化,形成豆妈所说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孩子会因为这一原则得到大人的认可,而误认为自己可以打人,孩子的攻击性会得到诱导和加强。有不少家长就反映,教孩子“以牙还牙”后,虽然孩子挨打的时候少了,但是之后一旦和其他小朋友出现争执时,孩子能够想到的首要解决方法就是“打”,而且孩子也容易养成报复的不良心理。
可见,以上三个方法都不是解决豆妈问题的最恰当的方法。那么,豆妈到底该怎么办呢?
给豆妈的建议
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间的冲突
其实,学龄前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很强,加上缺乏解决冲突的技巧和经验,调控情绪的能力也较差,因此,一旦不如意,就往往直接动手了。但是,也正是在这些冲突中,孩子开始慢慢地了解别人和自己会有不同的立场和意愿,开始逐渐寻求和掌握解决争端的方法,开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思考、沟通、表达和协商,学会合作、妥协、分享、自我控制和宽容等各种社会技能和交往策略。所以,豆妈对豆豆与其他孩子之间发生的争执不必太过担心。孩子之间出现争执是不可避免的,这并不是谁强谁弱的问题,而且表面上看豆豆可能会因为被抢玩具、被拍打等而暂时吃了点亏,但如果能借机让豆豆从解决这些争执的过程中发展 些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比如学会与人沟通,理解抢自己玩具的孩子的想法,愿意和他起分享玩具),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无疑对豆豆今后的发展是更有好处的。
给豆豆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
在豆豆“受欺负”的时候,只要身体上没有受到过大冲撞,豆妈就不要急着介入。如果每次豆豆一来求助,豆妈都去帮他解决问题,那么豆豆会越来越依赖大人,他会把“向大人求助”作为唯一的方法,这样会不利于他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豆妈应该尝试先当“旁观者”,在关注事态发展的同时,放手让豆豆自己去处理。不少家长的经验是,一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改变被欺负的困境时,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去保护自己,比如不再任凭对方拍打,学会或用手挡住对方保护自己,或者暂时躲开;学会用“你这样我不舒服了”、“我不和你玩了”等语言表示强烈抗议,或者用声音震慑对方,学会和对方争论,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和对方沟通和协商,等等。而当孩子发现自己也能解决冲突时,胆子就会变大,会敢于面对那些“欺负”自己的小朋友,社会交往能力也会由此逐渐提高。
给豆豆一些引导和帮助
由于豆豆胆子比较小,交往经验不足,所以作为“受欺负”的弱者,他在刚开始时可能会束手无策,可能不敢去面对“欺负”他的孩子,也有可能在尝试运用某种方式解决冲突时遭遇失败。这时,豆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或提供帮助。比如,及时给予豆豆些安抚和情感支持,鼓励豆豆尝试自己去解决冲突,如果失败就尝试换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给豆豆一些建议,比如让他知道如果别人欺负自己,可以挡,可以躲,也可以勇敢地和别人面对面据理力争,总之要避免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别人无故欺负自己,但不能鼓励孩子一味退缩或报复性还手,鼓励豆豆学会宽容,原谅别人的过失和缺点,同时也想想自己是否也有不对的地方,引导他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要总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和想法,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化解冲突。比如别人想玩自己的玩具,如果借给他玩,别人也就不会来抢了,鼓励豆豆发展分享、合作、互助、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学会和其他孩子和平相处,等等。不过,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强迫孩子一定要如何做,而是应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慢慢积累经验和心得,慢慢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