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择三处实验地进行桉树专用追肥施肥效应实验。追肥效应结果显示,三处实验地都显示不同的追肥处理之间的桉树生长情况不同,桉树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变化等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不同桉树专用追肥施肥效对桉树的生长影响不同,因此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差异性。本次研究结果论证了不同施肥效应的差异,对于桉树追肥生产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桉树;追肥;施肥效应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191-02
前 言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总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华莱士线东侧的陆地附近,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广西等南方地区。桉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生长速度快,具有单产高、用途广泛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施肥是加快桉树生长的有效手段,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桉树专用追肥施肥效应对桉树生长的影响都是不同的,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桉树追肥效应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为了进一步评价不同桉树追肥施肥效应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三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三处林地均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雨季降雨主要集中于7~10月份,年平均温度约为23.6℃。
I号林地位于位于琼中县境内,属于五指山脉西北边,年平均降雨量达2,225.7m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Ⅱ号林地位于昌江县境内,属于霸王岭山脉西南边,年平均降雨量达1,712.2m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Ⅲ号林地位地位于乐东县境内,属于尖峰山脉东南边,年平均降雨量达1,662.0m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
在每块林地造林整地前用多点混合取样的方法分层0~20cm和20~40cm取样,各实验地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三块实验地2015年1-2月进行清山、人工挖穴,株行距2m×3m;2015年3月每穴施基肥量为300g钙镁磷肥(FMP)和250g复混肥NPK(N、P、K配比为6:23:8,B1,000PPM),植前用除草剂化学除草;2015年4月定植,苗木品系为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栽植完成后1个月内完成补植;2015年6月每株施放100g尿素。
2 施肥方法与研究手段
2.1 施肥方法
每块实验林地设4个实验处理,单个处理面积为15亩,其中3个处理施放三种不同养分含量的追肥,同一处理于2016年4月和2017年4月分别施放同一养分含量的追肥一次,另1个处理为不追肥对照,具体为:
2.2 研究手段
采用卷尺、测杆、测高器等工具来检查各试验处理的生长情况,其检查频率为12个月/次。之后结合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统计相关资料,对追肥效应进行数据分析,评价不同阶段追肥效应的详细情况。
3 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
3.1 不同桉树专用追肥对桉树树高的影响
作为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桉树以其种植操作简单优势在人工种植行业得到了良好的普及[1]。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在植物施肥过程中,肥料对植物最直接的影響主要体现在叶色与树高的改变上。同时,桉树本身具有速生性的特点,所以其追肥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反应出来,这种反应在树高上表现的尤为明显[2~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施肥处理手段对桉树树高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树高的影响会伴随着桉树树龄的变化而出现变化。
为了进一步加深相关人员对桉树树高变化问题的了解,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的数据资料如表3所示。根据表3的相关资料可知:
在2016年4月份,树龄达到1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试验地I各处理的树高为5.16~5.36m之间,试验Ⅱ各处理的树高为5.02~5.14m之间,试验地Ⅲ各处理的树高为4.68~5.02m之间,同一试验地不同处理的高度数据差异不明显;当树龄达到2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一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高度均高于对照区域,桉树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树龄达到3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二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高度比对照区域树高差异进一步增大,桉树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块实验地均表现出同样的实验结果,即不同施肥处理效应的对树高生长影响结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不施肥),处理1高度生长量最大;处理2高度生长量次之,处理3高度生长量仍较大,处理4(对照不施肥)高度生长量最小。
3.2 不同桉树专用追肥方法对桉树胸径生长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不同的施肥处理手段对桉树胸径的影响同样十分明显。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胸径的影响亦会伴随着桉树树龄的变化而出现变化。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的数据资料如表4所示。根据表4的相关资料可知:
在2016年4月份,树龄达到1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试验地I各处理的胸径为4.20~4.32cm之间,试验Ⅱ各处理的胸径为4.02~4.24cm之间,试验地Ⅲ各处理的胸径为3.93~4.04cm之间,同一试验地不同处理的胸径数据差异不明显;当树龄达到2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一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胸径均高于对照区域,桉树胸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树龄达到3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二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胸径比对照区域胸径差异进一步增大,桉树胸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块实验地均表现出同样的实验结果,即不同施肥处理效应的对胸径生长影响结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不施肥),处理1胸径生长量最大;处理2胸径生长量次之,处理3胸径生长量仍较大,处理4(对照不施肥)胸径生长量最小。
4 结论与讨论
(1)桉树追肥肥效明显,与不追肥对比,追肥对桉树树高和胸径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不同的桉树专用追肥产生的追肥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海南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上施用桉树专用追肥1(N、P、K配比为22:5:13,B5,00PPM)效果最佳。
(3)本文的效果分析是针对造林后第1~3年的生长量数据进行的,追肥后更长时间对桉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少雄,陈小菲.我国桉树经营的技术问题与思考[J].桉树科技,2013,30(03):52~59.
[2]叶绍明,温远光,杨 梅,梁宏温.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04):246~250+256.
[3]臧国长,马祥庆,蔡丽平.我国桉树人工林施肥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17(04):253~258+269.
收稿日期:2018-5-25
作者简介:陆宗兵(1974-),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桉树森林经营管理工作。
关键词:桉树;追肥;施肥效应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191-02
前 言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总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华莱士线东侧的陆地附近,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广西等南方地区。桉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生长速度快,具有单产高、用途广泛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施肥是加快桉树生长的有效手段,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桉树专用追肥施肥效应对桉树生长的影响都是不同的,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桉树追肥效应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为了进一步评价不同桉树追肥施肥效应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三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三处林地均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雨季降雨主要集中于7~10月份,年平均温度约为23.6℃。
I号林地位于位于琼中县境内,属于五指山脉西北边,年平均降雨量达2,225.7m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Ⅱ号林地位于昌江县境内,属于霸王岭山脉西南边,年平均降雨量达1,712.2m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Ⅲ号林地位地位于乐东县境内,属于尖峰山脉东南边,年平均降雨量达1,662.0m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
在每块林地造林整地前用多点混合取样的方法分层0~20cm和20~40cm取样,各实验地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三块实验地2015年1-2月进行清山、人工挖穴,株行距2m×3m;2015年3月每穴施基肥量为300g钙镁磷肥(FMP)和250g复混肥NPK(N、P、K配比为6:23:8,B1,000PPM),植前用除草剂化学除草;2015年4月定植,苗木品系为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栽植完成后1个月内完成补植;2015年6月每株施放100g尿素。
2 施肥方法与研究手段
2.1 施肥方法
每块实验林地设4个实验处理,单个处理面积为15亩,其中3个处理施放三种不同养分含量的追肥,同一处理于2016年4月和2017年4月分别施放同一养分含量的追肥一次,另1个处理为不追肥对照,具体为:
2.2 研究手段
采用卷尺、测杆、测高器等工具来检查各试验处理的生长情况,其检查频率为12个月/次。之后结合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统计相关资料,对追肥效应进行数据分析,评价不同阶段追肥效应的详细情况。
3 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
3.1 不同桉树专用追肥对桉树树高的影响
作为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桉树以其种植操作简单优势在人工种植行业得到了良好的普及[1]。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在植物施肥过程中,肥料对植物最直接的影響主要体现在叶色与树高的改变上。同时,桉树本身具有速生性的特点,所以其追肥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反应出来,这种反应在树高上表现的尤为明显[2~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施肥处理手段对桉树树高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树高的影响会伴随着桉树树龄的变化而出现变化。
为了进一步加深相关人员对桉树树高变化问题的了解,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的数据资料如表3所示。根据表3的相关资料可知:
在2016年4月份,树龄达到1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试验地I各处理的树高为5.16~5.36m之间,试验Ⅱ各处理的树高为5.02~5.14m之间,试验地Ⅲ各处理的树高为4.68~5.02m之间,同一试验地不同处理的高度数据差异不明显;当树龄达到2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一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高度均高于对照区域,桉树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树龄达到3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二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高度比对照区域树高差异进一步增大,桉树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块实验地均表现出同样的实验结果,即不同施肥处理效应的对树高生长影响结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不施肥),处理1高度生长量最大;处理2高度生长量次之,处理3高度生长量仍较大,处理4(对照不施肥)高度生长量最小。
3.2 不同桉树专用追肥方法对桉树胸径生长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不同的施肥处理手段对桉树胸径的影响同样十分明显。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胸径的影响亦会伴随着桉树树龄的变化而出现变化。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的数据资料如表4所示。根据表4的相关资料可知:
在2016年4月份,树龄达到1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试验地I各处理的胸径为4.20~4.32cm之间,试验Ⅱ各处理的胸径为4.02~4.24cm之间,试验地Ⅲ各处理的胸径为3.93~4.04cm之间,同一试验地不同处理的胸径数据差异不明显;当树龄达到2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一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胸径均高于对照区域,桉树胸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树龄达到3a时,生长量调查数据显示三块试验地经二次追肥实验处理后的桉树胸径比对照区域胸径差异进一步增大,桉树胸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块实验地均表现出同样的实验结果,即不同施肥处理效应的对胸径生长影响结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不施肥),处理1胸径生长量最大;处理2胸径生长量次之,处理3胸径生长量仍较大,处理4(对照不施肥)胸径生长量最小。
4 结论与讨论
(1)桉树追肥肥效明显,与不追肥对比,追肥对桉树树高和胸径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不同的桉树专用追肥产生的追肥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海南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上施用桉树专用追肥1(N、P、K配比为22:5:13,B5,00PPM)效果最佳。
(3)本文的效果分析是针对造林后第1~3年的生长量数据进行的,追肥后更长时间对桉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少雄,陈小菲.我国桉树经营的技术问题与思考[J].桉树科技,2013,30(03):52~59.
[2]叶绍明,温远光,杨 梅,梁宏温.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04):246~250+256.
[3]臧国长,马祥庆,蔡丽平.我国桉树人工林施肥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17(04):253~258+269.
收稿日期:2018-5-25
作者简介:陆宗兵(1974-),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桉树森林经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