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的财政改革与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会计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了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审核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制度不完善、收支不配比等,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的反应当期的实际经营成果,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1]。2013 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事业单位制度,因此,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对比与分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会计科目的要求
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会计科目的要求,主要在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资产的计价方式采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增加净资产,而且使用固定资产时是不进行折旧的,导致了价值失真、净资产虚增、收入和成本不匹配,加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账面价值和现时净值的误差会越来越大,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实际状况,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带来了麻烦[2]。
(二)会计报表不够完善
旧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完整性,其内容只包括事业支出明细、资产负债明细以及收入支出明细,并且相应的报表附注部分没有纳入会计报表。使得原有的会计报表体系结构单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被真正地反应出来,无法满足现代管理中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三)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的负债表中,不是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能通过账面原值的形式在报表中放映出来,固定资产折旧也是不计提的,无形资产也不能进行摊销[3]。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只是简单反映了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缺乏完整性,相较支出明细更重视收入明细,导致收支不配比,会计核算中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无法准确的反应当期的实际经营成果。
二、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
(一)会计核算更加合理、科学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财政补收入指“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强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缩小了财政补助收入口径,去除了从上级单位获取的事业经费,仅仅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增设了“调整净资产项目的构成”、“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明确设计了财政补助收支、结转的处理流程,对其收入支出进行核算明细,推动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4]。
(二)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了核算内容,明确核算设置,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是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这一项目,使整个报表系统更加完善,以满足会计预算和管理方面的要求。此外,还按照国际惯例,将报表项目分类按照流动/非流动资产、流动/非流动负债的方式分类,结余分类按照财政补助、事业、经营等板块进行分类,并将报表的结构该为竖列,使整个报表更加条例清晰,同时也对日常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一种摊销处理和虚提折旧的核算办法,其折旧额和摊销额均列入非流动资产当中。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中设置了“累计折旧”的项目,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核实其原价、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并且进行补提折旧,借用固定资产中非流动资产的项目贷记需要累计折旧的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核算及摊销,原账目中的无形资产余额反应的是未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可以将无形资产余额直接转进新账,而相应的事业基金余额也可以转入新帐中非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科目[5]。
(四)基建数据与会计大账数据合并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重了法律法规的一贯性,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度,争取建立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会计账务与基建数据无法有机联系在一起,而新会计制度则将基建数据纳入在大帐数据中,以正确完整数据反应整个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按照权责发生制可以从根本上评价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全面反应资金流动情况,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分析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要求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根据原账编制科目余额表,按照新制度设立新账,并调整原由各科余额,并编制余额表,以作为新账中的期初余额。此外,还应该对原有的会计软件进行更新,以完成数据的转换处理,实现新旧帐的有效衔接[6]。
首先,按照的新制度规定对资产负债表以及月度、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因为新制度中增设了累计折旧,所以在核算时要注意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而新制度实行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计提折旧。其次,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因为新制度增加了在建工程,因此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在此项目下设置各类明细科目,而核算时则将其纳入在建工程成本中进行核算。最后,在进行余额转账时,还要对新旧资产类、净资产类、负债类、收入支出类进行有效的衔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会计科目的要求、会计报表不够完善、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等。在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更加合理科学、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基建数据与会计大账数据合并,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极弥补了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新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交通财会, 2013,10(06):245-246.
[2]张健.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难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1(03):123-124.
[3]崔立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07(09):99-100.
[4]王哲.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体系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5,03(10):192-193.
[5]田红芬.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财务报表体系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9(03):96-97.
[6]唐群.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J].财会月刊,2013,05(08):128-129.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制度不完善、收支不配比等,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的反应当期的实际经营成果,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1]。2013 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事业单位制度,因此,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对比与分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会计科目的要求
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会计科目的要求,主要在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资产的计价方式采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增加净资产,而且使用固定资产时是不进行折旧的,导致了价值失真、净资产虚增、收入和成本不匹配,加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账面价值和现时净值的误差会越来越大,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实际状况,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带来了麻烦[2]。
(二)会计报表不够完善
旧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完整性,其内容只包括事业支出明细、资产负债明细以及收入支出明细,并且相应的报表附注部分没有纳入会计报表。使得原有的会计报表体系结构单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被真正地反应出来,无法满足现代管理中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三)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的负债表中,不是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能通过账面原值的形式在报表中放映出来,固定资产折旧也是不计提的,无形资产也不能进行摊销[3]。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只是简单反映了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缺乏完整性,相较支出明细更重视收入明细,导致收支不配比,会计核算中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无法准确的反应当期的实际经营成果。
二、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
(一)会计核算更加合理、科学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财政补收入指“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强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缩小了财政补助收入口径,去除了从上级单位获取的事业经费,仅仅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增设了“调整净资产项目的构成”、“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明确设计了财政补助收支、结转的处理流程,对其收入支出进行核算明细,推动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4]。
(二)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了核算内容,明确核算设置,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是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这一项目,使整个报表系统更加完善,以满足会计预算和管理方面的要求。此外,还按照国际惯例,将报表项目分类按照流动/非流动资产、流动/非流动负债的方式分类,结余分类按照财政补助、事业、经营等板块进行分类,并将报表的结构该为竖列,使整个报表更加条例清晰,同时也对日常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一种摊销处理和虚提折旧的核算办法,其折旧额和摊销额均列入非流动资产当中。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中设置了“累计折旧”的项目,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核实其原价、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并且进行补提折旧,借用固定资产中非流动资产的项目贷记需要累计折旧的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核算及摊销,原账目中的无形资产余额反应的是未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可以将无形资产余额直接转进新账,而相应的事业基金余额也可以转入新帐中非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科目[5]。
(四)基建数据与会计大账数据合并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重了法律法规的一贯性,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度,争取建立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会计账务与基建数据无法有机联系在一起,而新会计制度则将基建数据纳入在大帐数据中,以正确完整数据反应整个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按照权责发生制可以从根本上评价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全面反应资金流动情况,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分析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要求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根据原账编制科目余额表,按照新制度设立新账,并调整原由各科余额,并编制余额表,以作为新账中的期初余额。此外,还应该对原有的会计软件进行更新,以完成数据的转换处理,实现新旧帐的有效衔接[6]。
首先,按照的新制度规定对资产负债表以及月度、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因为新制度中增设了累计折旧,所以在核算时要注意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而新制度实行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计提折旧。其次,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因为新制度增加了在建工程,因此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在此项目下设置各类明细科目,而核算时则将其纳入在建工程成本中进行核算。最后,在进行余额转账时,还要对新旧资产类、净资产类、负债类、收入支出类进行有效的衔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会计科目的要求、会计报表不够完善、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等。在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更加合理科学、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基建数据与会计大账数据合并,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极弥补了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新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交通财会, 2013,10(06):245-246.
[2]张健.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难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1(03):123-124.
[3]崔立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07(09):99-100.
[4]王哲.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体系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5,03(10):192-193.
[5]田红芬.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财务报表体系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9(03):96-97.
[6]唐群.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J].财会月刊,2013,05(0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