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学是一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日常化学教学中践行情感教学,利用情感因素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教学;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53-02
引 言
目前,关于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限于师生课下的沟通交流,或者课堂上的互动,教师没有把各种因素全方位地利用起来,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可利用的情感因素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应用举例。
一、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1]。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教学中贯彻以情施教的原则,通过构建课堂内、课堂外的情感从而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从而来提高化学学习效果。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进一步表明,情感能刺激大脑的兴奋度,实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学生具有尊重、理解的需要,如果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引起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表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不大,成绩差异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导致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内情感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除了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外,还时刻进行着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情感正是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距离效应等方式表露出来的。教师的情感随时会被学生所感知,进而受到影响。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是显著的。所以教师上课的情绪必须是饱满的,兴奋度和紧张度也要提高,这样这节课就可能讲得很生动,并且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生活中也会经历各种事情,会有各种情绪,但每次进教室前笔者都会深呼吸,让自己暂时忘记其他事情,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教室。因为积极的情绪能让教师思维开阔、反应敏捷,可以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学生对知识是否存在疑问、是否需要思考的时间、是否开小差、是否有抗拒情绪等,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同时,教师的情绪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所以当教师带着积极的情绪去上课时,学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感染,从而提升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情感性教学的策略包括情感性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距离效应。
1.情感性的语言
首先,教师要做到吐字清晰,语句流畅;其次,如果能有戏剧语言般的生动和富含感情,相声语言般的轻松幽默,演讲语言般的激情和抑扬顿挫,就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并且促使学生产生必要的学习热情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
2.面部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在情感的流露,能直接被学生感知。人的面部表情通常表现在五官之中,尤其是眉毛、眼睛和嘴巴。
(1)眉毛。蹙眉、皱眉传递出紧张、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抬眉则更多地传递出兴奋、欣喜、惊喜、愉快等正面情绪。由于情感具有两面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趋利避害,尽量多传递正面情感去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热爱化学学习的目的。
(2)眼神。眼神是无声的语言。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使用眼神,让目光停留在某些学生身上一小段时间,这样既可以制止某些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又不破坏整个课堂气氛,既批评教育了学生,又保护了他们敏感的自尊心。
(3)嘴巴。嘴巴主要依靠弧度来传递情感。抿嘴或向下的嘴角传递的是生气、难过、不满意、无奈或轻蔑的情绪,而上扬的嘴角甚至笑起来的嘴或者欣喜、惊喜时伴随的“O”形嘴都可以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热爱化学教师,进而热爱化学学习的目标。
3.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不但能强化教师说话的效果,也能单独起到一定的效果。首先,教师站着上课时要尽量腰板直立,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教师精神饱满,这样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其次,手势也很重要。当上课前学生比较闹时,很多教师会抬起双手,然后慢慢放下,示意安静;当课堂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如学生说话、喧哗时,教师一般用眼睛看着该学生,然后把食指轻轻放在嘴前面,示意学生停止;当学生睡觉时,教师往往会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示意让他醒来听课等,这些比直接批评学生效果要好一些,而且可以避免一些负面情绪。当然,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欣赏和肯定;当学生激动不安、烦躁难过或者身体不适时,教师可以过去摸摸他的头表示关心和安抚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构建情感性的教学,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4.距离效应
随着师生间距离的缩短,上课时交流的质量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一般来说,距离大时更多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课,而距离缩短时,师生间便会出现随意亲密的交流。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能一直站在讲台上讲授,要时不时下来走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不能只做一些演示实验,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学生微型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生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传递。
三、课堂内情感的构建
第一,上课前情感的构建。除了上述这些情感性教学策略外,教师还必须精力充沛,投入真挚的感情。教师要体会教材中的情感,要先使自己被感染,然后才能去感染学生。第二,作业评语。很多教师在改作业时都会批些评语,特别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好的批语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传递教师对学生的爱,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教师和化学学习。第三,举办活动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学比赛。例如,我们每年都会举办酒精灯制作大赛,然后进行评比并颁奖。第四,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并提出对学生的期待。现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对学生的各种行为给予肯定、赞扬和欣赏。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也会对教师产生“好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质量。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当然,教师的期待必须具有合理性,而且要有耐心和恒心等待学生的不断进步,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
结 语
总之,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激励作用。心理学家汤姆金斯将其视为第一性动机,他认为:第一,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放大才具有动机作用;第二,情感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第三,情感可以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师要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来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竺新平.利用情感因素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林冬霓(1984.5—),女,海南海口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西南大学优秀教师。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教学;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53-02
引 言
目前,关于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限于师生课下的沟通交流,或者课堂上的互动,教师没有把各种因素全方位地利用起来,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可利用的情感因素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应用举例。
一、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1]。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教学中贯彻以情施教的原则,通过构建课堂内、课堂外的情感从而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从而来提高化学学习效果。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进一步表明,情感能刺激大脑的兴奋度,实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学生具有尊重、理解的需要,如果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引起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表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不大,成绩差异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导致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内情感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除了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外,还时刻进行着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情感正是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距离效应等方式表露出来的。教师的情感随时会被学生所感知,进而受到影响。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是显著的。所以教师上课的情绪必须是饱满的,兴奋度和紧张度也要提高,这样这节课就可能讲得很生动,并且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生活中也会经历各种事情,会有各种情绪,但每次进教室前笔者都会深呼吸,让自己暂时忘记其他事情,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教室。因为积极的情绪能让教师思维开阔、反应敏捷,可以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学生对知识是否存在疑问、是否需要思考的时间、是否开小差、是否有抗拒情绪等,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同时,教师的情绪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所以当教师带着积极的情绪去上课时,学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感染,从而提升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情感性教学的策略包括情感性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距离效应。
1.情感性的语言
首先,教师要做到吐字清晰,语句流畅;其次,如果能有戏剧语言般的生动和富含感情,相声语言般的轻松幽默,演讲语言般的激情和抑扬顿挫,就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并且促使学生产生必要的学习热情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
2.面部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在情感的流露,能直接被学生感知。人的面部表情通常表现在五官之中,尤其是眉毛、眼睛和嘴巴。
(1)眉毛。蹙眉、皱眉传递出紧张、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抬眉则更多地传递出兴奋、欣喜、惊喜、愉快等正面情绪。由于情感具有两面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趋利避害,尽量多传递正面情感去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热爱化学学习的目的。
(2)眼神。眼神是无声的语言。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使用眼神,让目光停留在某些学生身上一小段时间,这样既可以制止某些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又不破坏整个课堂气氛,既批评教育了学生,又保护了他们敏感的自尊心。
(3)嘴巴。嘴巴主要依靠弧度来传递情感。抿嘴或向下的嘴角传递的是生气、难过、不满意、无奈或轻蔑的情绪,而上扬的嘴角甚至笑起来的嘴或者欣喜、惊喜时伴随的“O”形嘴都可以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热爱化学教师,进而热爱化学学习的目标。
3.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不但能强化教师说话的效果,也能单独起到一定的效果。首先,教师站着上课时要尽量腰板直立,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教师精神饱满,这样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其次,手势也很重要。当上课前学生比较闹时,很多教师会抬起双手,然后慢慢放下,示意安静;当课堂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如学生说话、喧哗时,教师一般用眼睛看着该学生,然后把食指轻轻放在嘴前面,示意学生停止;当学生睡觉时,教师往往会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示意让他醒来听课等,这些比直接批评学生效果要好一些,而且可以避免一些负面情绪。当然,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欣赏和肯定;当学生激动不安、烦躁难过或者身体不适时,教师可以过去摸摸他的头表示关心和安抚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构建情感性的教学,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4.距离效应
随着师生间距离的缩短,上课时交流的质量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一般来说,距离大时更多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课,而距离缩短时,师生间便会出现随意亲密的交流。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能一直站在讲台上讲授,要时不时下来走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不能只做一些演示实验,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学生微型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生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传递。
三、课堂内情感的构建
第一,上课前情感的构建。除了上述这些情感性教学策略外,教师还必须精力充沛,投入真挚的感情。教师要体会教材中的情感,要先使自己被感染,然后才能去感染学生。第二,作业评语。很多教师在改作业时都会批些评语,特别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好的批语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传递教师对学生的爱,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教师和化学学习。第三,举办活动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学比赛。例如,我们每年都会举办酒精灯制作大赛,然后进行评比并颁奖。第四,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并提出对学生的期待。现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对学生的各种行为给予肯定、赞扬和欣赏。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也会对教师产生“好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质量。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当然,教师的期待必须具有合理性,而且要有耐心和恒心等待学生的不断进步,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
结 语
总之,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激励作用。心理学家汤姆金斯将其视为第一性动机,他认为:第一,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放大才具有动机作用;第二,情感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第三,情感可以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师要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来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竺新平.利用情感因素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林冬霓(1984.5—),女,海南海口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西南大学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