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类DNA诱导遗传性变异的研究——家蚕DNA对蓖麻蚕的诱变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不同品系的家蚕中提取DNA或DNA蛋白,并分别注入蓖麻蚕幼虫体内,结果后代发生了幼虫皮斑性状的改变,出现了两种变异个体:一种花蚕,一种花白蚕。后者的幼虫5龄以前有皮斑,5龄期皮斑消失呈白蚕。经过20代(F_(20))的培育花蚕已成为稳定的转化系。杂交的遗传学分析表明,通过外源DNA作用引起的变异性状的遗传不符合正常的遗传规律:将花蚕(转化体)与白蚕(受体)交配的子一代(F_1)幼虫呈现花白蚕的特征。
其他文献
Alspach证明了正则竞赛图具有弧泛回路的性质。本文将指出有更大一类竞赛图也具有弧泛回路的性质。并且正则竞赛图也显然属于这一类竞赛图。这类竞赛图满足两个条件:弧三回路和|T|≤4k-3(k为竞赛图T的最小出、入度)。
期刊
本文根据凝聚物质低频涨落-耗散性质的统一理论,把马尔科夫扩散输运推广到非马尔科夫扩散输运,理论中只含有一个参数,即红外发散指数n。本文的结果包括:1/f~β扩散噪声谱,其中β值在n接近极限值1时也逼近1;平均平方位移和扩散时间的修正的爱因斯坦关系;时间相关扩散系数和迁移率比值的Nernst-Einstein公式。这些结果对于在非晶凝聚物质中的扩散过程有较大的意义。
期刊
本文着眼于星系螺旋结构的维持问题,采用一种简化的星系模型,以数值解方法研究了密度波的各种有关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还进一步证实了作者用渐近分析方法所得到的Waser开关特性和共转圈势垒上的隧道效应。
期刊
本文用四极场近似讨论了1972年8月大活动区的磁场结构。推导出如图1所示对称线性无力场的三维分量、磁能和自由能的分析表达式。具体计算了自由能的逐日变化,并与每天的区域耀斑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此活动区的耀斑能量来源于磁场扭转产生的自由能贮备;(ii)此活动区磁场可用四极场近似处理;(iii)文中提供的分析解(20)—(22)和(29)—(32)式以及横场形态(图5)可供具有类似极性排列的黑
期刊
本文把关于地质时间界限的经验关系与星系结构的密度波理论联系起来,发现该经验关系相当于地球与银河旋臂交汇的时间条件,从而说明了地史上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的周期性成分和地球地质过程的周期特征,并建立起理论地质年表。年表共分三部分:1.显生宙与目前通用的经验地质年表互为对应;2.元古宙反映了目前诸多划分的主要点;3.太古宙包含了迄今所认识的那个时期的重要时间界限。
期刊
本文主要论述东海海盆及琉珠岛弧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文中根据实际资料提出了地质演化格局,并用所取得的重力、磁力和水深剖面资料,初步分析了东海海盆至琉球海沟的深部地质构造。
期刊
本文阐述了大气环流演变与地球转动不均匀性相互作用的思路;推导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地壳和大气运动速度可能变化的公式;并讨论了大气运动速度方向的可能变化问题。文中还揭示了一些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事实,从而论证上述思路和公式的合理性。
期刊
用拉格朗日方法,在给定的北半球7月平均700毫巴高度场中计算了有不同初始速度、不同流动方向、在不同经度过赤道的气流质点轨迹。在转盘中进行了实验与之对比。实验及计算表明,进入北半球的低空南风气流质点在正压大气中作惯性运动时,其运行轨迹迅速向东偏转,再返回赤道。只有当气流质点受地转偏向力及热力场同时作用时,才能形成夏季风的西南气流。在造成亚洲夏季风西南气流的机制中,β效应起一定作用,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
期刊
本文证明,对于包括间接控制系统在内的一类三阶系统,Popov的频率判据即是绝对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从而对这类控制系统的Лурье问题得到完全解决。
期刊
本文利用泥沙运动方程,在一定简化条件下求解泥沙沉降时扩散系数和水流、泥沙特性的关系式。当颗粒很细时,竖向扩散系数与Taylor分析紊流Lagrange特征所得结果一致;当颗粒较粗时,尚须包括泥沙脉速、沉速及其密度诸因素的影响。将竖向扩散系数实验值,同在一定系数条件下的理论计算值比较,获得基本一致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