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杂是临床研究中重要的偏倚来源之一,在观察性或干预性糖尿病研究中均不可避免。多因素分析方法是数据分析阶段常见的校正混杂因素的统计学方法,笔者将以糖尿病研究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及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校正混杂因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 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杂是临床研究中重要的偏倚来源之一,在观察性或干预性糖尿病研究中均不可避免。多因素分析方法是数据分析阶段常见的校正混杂因素的统计学方法,笔者将以糖尿病研究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及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校正混杂因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适用于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明显升高(如糖化血红蛋白≥9.0%),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并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改善患者预后。从事相关内容研究的内分泌专家组成了《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以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178例GDM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1周内的HbA1c反映GDM孕妇分娩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将GDM孕妇分为HbA1c≥6%组(45例)和HbA1c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胎妊娠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72例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孕妇基本信息和母婴围产结局数据(包括年龄、孕产次、孕周、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及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所有研究对象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157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615例)。137例GDM孕妇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照HbA1c是否达标,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天津市内六城区的GDM孕妇,收集其身高、体重,并计算其孕早期体重指数(BMI);测量记录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TMAO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三甲胺(TMA)、左旋肉碱、氯化胆碱、甜菜碱]水平等资料。分别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根据孕早期BMI,将所有孕妇分
目的探讨不同遗传风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接受饮食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于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选取“天津市GDM女性产后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中曾经诊断为GDM但产后尚未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收集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体重、腰围、膳食纤维摄入量>20g/d情况、业余健身运动>30min/d情况等指标,收集患者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对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于干预后1年再次收集相关指标,计算各指标(包括2hPG
目的比较并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选择未患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TG/HDL-C比值、TG-葡萄糖(TyG)指数、TyG-BMI指数(TyG-BMI)、Ty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怀柔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体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血浆肾素浓度、醛固酮水平等指标,并计算患者ARR。予患者达格列净治疗12周,再次收集相关血液学指标并计算患者ARR。采用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对治疗前后ARR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20例。其ARR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检查结果,并在随访结束时接受神经病理性疼痛问卷评估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根据痛性DPN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比较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及随访时临床资料,分析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引发多个系统的并发症。表观遗传失调在疾病的发生中至关重要,对mRNA的可逆化学修饰是控制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机制。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的失调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笔者对m6A调控在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中的最新发现进行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可高分辨率地识别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运动信息,对活体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进行成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脉络膜各层血管的分层分析并能够量化血管参数。OCTA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监测、管理和随访,如DR、脉络膜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该文就OCTA在DR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