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老服務建言獻策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a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澳既然面對人口老化,長者高齡化趨勢,但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欠缺長遠規劃,政府如何構建長遠而全面的養老保障體系?自從澳門經濟飛速發展以來,澳門的安老政策進入新時期,政府主導的服務體系填補了服務的空白,儘管如此,當下的安來政策仍然停留於解決問題而並沒有長遠眼界,今期的受訪者們也對本澳當下的安老服務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頤康中心的何嘉欣主任從婦女聯合會的角度提出,安老服務首先要做好預防性的工作。通過政府早期的支持,可以看出大多都是針對一些治療性、復康性的長者需求,所以期望今後的安老服務在預防發展的方面要投放大量的資源,畢竟預防勝過治療。同時可以參考香港或鄰近地區的安老服務,他們會推動多元的發展,如長者再就業、長者導師、長者義工或者長者的社會企業,發展都漸趨成熟,澳門反而在這一個範疇沒有任何推動。何主任認為,今後需要推動多社團或者機構去做一些預防性及創新性的服務,安老服務除了治療外,應該多一點發展的內容。在採訪過程中,何主任也提出安老院舍也可以參考現下澳門托兒所的發展模式,可以有效的緩解安老院舍輪候等問題,提供良好的服務,而針對當下安老服務人手不足的情況,政府可以推出相關的認證,無論是助護還是其他護理人員,相關的認證可以吸引更多人投入這個行業中。也希望本澳的有關部門可以多關注本地治療師的培訓和引進,令長者可以持之而恆地得到專業的復康服務,有利長者重返社區。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伍芷蕾監事對安老服務的建議就是需要從服務創新的角度去構思。她說:“澳門開發得比香港早,社會機構、民間團體或者是照顧澳門本地居民的需求,我敢說澳門是領先香港很多的。既然領先了那麼多,為什麼沒有將這種經驗累積變成提升長者服務的方式?”在她看來,澳門居民的健康水準,如嬰幼兒的死亡率和人均年齡壽命兩點的指標跟香港是可以相提並論的。那就可以參考香港的現金券方式,這個概念很簡單,越孱弱的長者所需要支援的金錢或者政府要提供的服務必定是比較多的。那麼如果是要漸漸引入回市場的力量去提升回長者服務,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將資源放到直接需求者的手裡去選擇比較好。“至於是否會出現錢跟人走的方式,我相信這是一個趨勢,因為早在十幾二十年前,美國己經在用這個方針去處理長者服務的問題,如果想讓養老事業逐漸朝著產業化的角度去做,那就可以試試現金券這樣的合理方式。”伍芷蕾總結道。
  澳門護理院聯合總會陳國樑副會長,同樣提出了“安老券”的概念。他說:“政府應該給消費者自由選擇,比如說給所有六十五歲(及以上)的長者都發有類似‘安老劵’。那老人們就自己在市場上找不同的資訊,對各個安老院進行瞭解和選擇。“‘安老券’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既方便了消費者,對政府來說也節省了資源,因為並不是每個長住都需要去入住安老院,不會像現在一樣,大部分錢都是政府去支付的。”其次,安老問題還是應該在澳門本地消化,而不應該轉介到其他地方去。陳國樑繼續補充到,從香港經驗來看,在內地設置安老院不太符合實際,要考慮到長者居住意願的問題,同時異地安老的法律、制度、醫療體系等,都是需要一一解決的,暫時來講,還是應該堅持澳門本地解決和完善安老服務,而不是把問題轉移到一個無法解決的地方去。”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梁偉峰常務副理事長非常支持原居安老的理念,據他分析,原居安老中的重點項目就是家居支援或是社區支援,院舍服務對長者來說是最後安老的地方,絕大部分長者都不希望過早進入院舍,畢竟在家千日好,而且可以有家人的陪伴。因此政府可以加強加劇支援、社區支援,以致能夠推遲長者進入院舍的時間,令長者能以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況繼續在社區生活,這是最好的。另一點就是要做好對長者家人的協助,護老者在整個長者服務體系裡充當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不一定非要通過民間機構、政府來協助,家人也可以通過培訓成為很好的護理者。對護理者來說,除了物質方面的支援外,心理方面也不容忽視,如果不及時對護理者的心理狀況進行疏導,極有可能出現虐老的情況,在這些方面需多加留意。
  健頤長者服務中心馬韻妮主任則建議關心醫護人員,當下也需要去改善。她說:“總看現在的工作環境,前線的護理人員很缺乏,比較少人去入職。因為做長者並不容易,尤其要照顧一些患有長期病的長者,壓力很大,做這份工作必須要很有愛心和忍耐力。”對於前線的護理人員,政府應該多加關注。在日本,護理人員有很崇高的地位,而在澳門卻沒有,甚至被誤認為文化低下才去做護工,這是一個誤區。若政府能多關注護理人員,鼓勵年輕人入職,既有利於長者的護理也可以使整個行業的水準得到提供,何樂而不為?
  本澳的安老服務發展至今多年,政策也在不斷的調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近期有關澳門特區長者服務現況及未來規劃,以及澳門養老保障機制十年規劃研究和討論,都彰顯了政府積極應對安老服務的心態,希望諸多建議能有助於政府早日找到最佳的安老服務狀態,讓長者擁有幸福安康的晚年。
其他文献
由荷蘭知名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所創作的黃色小鴨Rubber Duck的世界周遊之旅來到了小城澳門,它將在澳門科學館與觀音蓮花苑中間海面停留,與市民和遊客親密接觸。  黃色小鴨自2007年起開始環遊世界,所到之處皆吸引衆人瘋狂追逐,魅力無法阻擋。此次於澳門展示的小黃鴨,高達18米,代表著和平,寓意社會、人類、自然和睦相處,其外形活潑可愛,與澳門濃郁的人文風情交相輝映,為眾人帶來興趣盎然的畫面。 
期刊
2016年的4月,天氣異常難以預測,忽然的雷暴夾雜著傾盆大雨,帶來了極大的未知數。這個月的澳門,在風雨交加的天氣裡面,再一次對輕軌工程進行了評估,無底洞何時能填滿?沒有人能回答得上來,一同需要等待的還有遙遙無期的公屋建設,這些工程離不開地盤外僱工人的辛苦勞作,有關部門也建議完善《職業安全健康規章》。本月澳門的私家車牌、的士車牌也競相開標,成為諸多熱議話題。而22日,崔世安特首在立法會問答大會本是用
期刊
澳門遊客入境人次自二○○九年突破三千萬以來,承載力問題一直引起社會各界的熱議。對澳門承載力究竟如何看,澳門遊客承載力究竟有多大,遊客人數愈來愈多,影響到本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如何平衡等話題,筆者認為,需要客觀、理性、科學分析,以及對澳門承載力有一個辯證認識的過程。  眾所周知,澳門是一個以博彩旅遊業為主導的微型經濟,換言之,澳門現階段的經濟形態主要為博彩旅遊業。回歸以來,博彩業開放賭權,令到澳門的博彩
期刊
人口老齡化是本澳人口發展的主要趨勢,為及早應對其對澳門社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完善安老服務和制定長遠的養老保障機制是迫切需要的。近期“澳門特區養老保障機制”現正公開諮詢,大眾再一次聚焦本澳的安老服務,意見也各不相同,唯一達成的共識就是,本澳現在的安老服務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亟須解決。  在由政府主導的安老服務是否適合本澳的養老政策?這一問題上,幾位受訪者意見一致,政府在安老服務的過程中,必不可少。澳門
期刊
今期介紹“花王堂區·情牽中西”步行路線中的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白鴿巢公園、東方基金會會址及基督教墳場,除白鴿巢公園外,都是澳門歷史城區世遺景點之一。  聖安多尼教堂建於1558至1560年間,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起初是一座茅草搭建的簡陋小教堂,經過烈火洗禮後,於1930年重修成為現在的模樣。教堂佈局遷就周圍的道路環境,只建造一座鐘樓,造成不對稱的立面形式,頗具特色。由於以往葡人婚禮多在此舉
期刊
上月本澳錄得賭權開放以來首次財政赤字。財爺提出倘七月賭收達不到183.5億,政府便要緊縮開支。頓時社會恐慌,憂慮會損害到明年是否持續有現金分享計劃。7月博彩收入186.1億元,按月回升7.2%,惟仍較去年同期下跌34.5%。今年1至7月博彩收入合共1402.59億元,剛剛超越財政預算設定的月均賭收200億元的水平,意味著政府毋需採取財政緊縮措施。但是,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表示,鑒於下半年博彩業發展
期刊
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存在於三種資源,即文化(在能對他國產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價值觀(當這個國家在國內外努力實踐這些價值觀時)、外交政策(當政策需被認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時)之中。  前 言  最近幾年,不少中國內地學者都在口頭上不斷強調要加強中國的“軟實力”,特別是研究新聞和宣傳的,似乎真的有一天中國把“軟實力”搞上去,中國就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擠身超級強國之林。殊不知將“soft pow
期刊
“第27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將於9月5日、12日、19日、27日及10月1日在澳門旅遊塔對開海面舉行,屆時有十支參賽隊伍將獻上精彩的煙花表演。“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作為澳門的年度盛事活動,早已聲名海外,絢麗的煙花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看。  歷屆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都有世界著名的煙花公司參與,今年也不例外。參賽的十支隊伍分別來自馬來西亞、葡萄牙、芬蘭、中國台灣、韓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
期刊
澳門大學歷史系前系主任,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塞斯奎漢娜大學歷史系及亞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客座研究員  熱鬧的紀念活動,此起彼伏的社會浪潮,歷史的聲音在哪裡,教育又該回歸怎麼樣的本質,“思辨”在這個時代的潮流裡顯得彌足珍貴!  中日糾葛,何日止衝突?  八月內地進入抗戰月,緊接而來的就是9月的大閱兵,凸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重大意義.此時的安倍發表談話,攪動了中國的敏感神
期刊
安老服務的不足需要長期的發展規劃,面對當下安老院舍輪候長久、宿位不足的情況下,不少人建議多多開辦私營安老院舍,讓安老院舍市場化,用以解決現下安老院舍不足的問題。毗鄰澳門的香港、內地,私營安老院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位,也為社會解決了不少長者安頓的問題。那麼在澳門,將安老院舍推向市場是否可行呢?在香港盛行的政府向私營院舍買位的方式又能否在澳門實施呢?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頤康中心的何嘉欣主任澳門婦女聯合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