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将建海啸预警预报中心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海洋局将建立海啸预警预报中心,在地震发生后约10分钟内即可发出海啸预警,将比目前缩短10分钟以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今天在此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透露,这一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面临着发生海啸巨灾的风险。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区域是全球公认的地震活跃区,如果这些区域发生强震,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引发海啸灾害。于福江介绍,地震发生后,有关方面会根据地震信息发出第一轮海啸提醒,但要依赖在南太平洋中投放的海啸观测浮标监测数据,非常准确地做出海啸预警预报一般得在地震发生后25-30分钟。
  由于历史上的灾害性海啸多发生在太平洋沿岸,目前国际社会建立的海啸预警机构多集中在此區域。南中国海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海啸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但各国的海啸预警系统建设只是局限在本国国内,南中国海区域性的海啸预警系统一直是个空白,这也成了国际社会海啸预警与减灾方面的一个关注点。目前,南中国海地区由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美国西海岸/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咨询中心(设于日本气象厅)提供临时性的海啸预警服务,我国目前也已经在南太平洋投放了两个海啸观测浮标。
  但海啸预警仅靠一个国家很难做好,只有区域内的国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与会官员和专家在此次会上也呼吁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密切沟通合作,共同建立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作为该地区海啸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风险评估、应急减灾的技术支持平台。
  
  (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地位已经愈加凸显,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当然,这其中所呈现的问题也不少,这就要我们工作者不断的去总结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包括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三个阶段,从三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的造价监控体系,才能保证工程
当传播与城市建立起内在的勾连,技术视野下的传播与城市进步之间的关系则格外耀眼,融媒体传播更成为城市氛围营造中最重要的命题。本文将融媒体视为塑造城市的传播者,以技术
结合天津某天然气长输管道SCADA项目自控组网实例应用,详细描述了长输管道自控网络实现;该项目采用专线链路和DDN链路构建冗余网络,通过对其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的管理及划分,
针对环境污染以及空气中粉尘浓度过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oRa的粉尘检测系统,该系统对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LoRa模块与地面进行信息传递,减少有线布施的复杂性,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4例后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均成功栓塞,其中单纯弹簧圈
摘 要: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碰撞,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必然借资本的力量向全球渗透和扩张,并力图改造、同化他民族的政治文化。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政治文化的整合与冲突,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政治文化;冲突;选择  中图分类号:D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6)04—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