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点投资者应当看清楚:大陆央行容忍「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实际上是「拉动储蓄向投资转变」的重要手段。
只要银行股行情没有结束,而且保持大比例分红,储蓄存款搬家的事情就有可能延续,而这才可能是支撑大陆股市牛市的根本动力。
2011年5月12日又传来了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现在是21%了,已经是世界最高。通胀依然高达5.3%,估计之後还可提1~2次。但30万亿(人民币,下同)的居民存款在负利率下,实在没有新的投资渠道,故仍有大批资金在坚持游击战。在此情况下,A股後市会走向何方?
存款搬家买银行股
中国股市总是被贷款多少、存准率是否上调所惊扰,适度地关注这些数据是重要的,但过分纠结於此大可不必。关注贷款数据,是要观察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而不是看有多少贷款进入股市;关注存准率等货币市场问题是要关注利率的变化,而不是说,货币市场资金充裕,股市就有钱。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关注股市资金变化更应看重住户存款的变化。股市资金根本上应当来源与居民的储蓄存款,而不是贷款,更不是货币市场资金。所以,关心市场流动性,首先应当关注的是规范的资金来源,也就是「居民储蓄存款」——在货币政策报告上现在叫「住户存款」,是否出现异动的情况。大陆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称,4月份的住户存款出现了重大变化——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A股历史上所有牛市历程都将伴随着两大现象:第一,银行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所谓「负利率」现象;第二,银行住户「储蓄搬家」。
原因很简单,当中国大陆经济热度比较高的时候,CPI也会随之走高,而利率的涨幅通常跟不上CPI的变化,所以经济一热,「负利率」就会随之而来。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受到CPI蚕食的结果,就会出现「储蓄搬家」的现象。去哪?股市、楼市等一切可以保值的投资方向。这一轮「储蓄负利率」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为什麽一直没有出现「储蓄搬家」?因为老百姓都明白,这次物价飞涨不是需求拉动,而是成本推动。更能保值的方向是商品投资,但居民商品投资通道过少,而且投资技术要求过高,普通老百姓无法适应。更重要的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对经济未来影响巨大。经济不好,股市好不了,所以投资者不敢贸然进入股市。
回到关於「股市资金」的判断上。2008年以来,住户储蓄存款有两次大幅度的「净减少」状态。一次发生在2010年10月,一次发生在2011年4月。为什麽会发生在这两个月?如果我们把工商银行股价的走势图和住户储蓄存款的走势图摆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住户存款的「净减少」与银行股走势密切相关。完全可以理解,储蓄偏好的老百姓,就算迫不得已去买股票,也要挑选相对安全的品种,而银行股是他们现在最好的选择。
我们还需要从更大的方向上认识中国大陆现在的急切。在目前中国经济风险巨大——国内经济转型、国际环境恶劣的前提下,中国必须「压楼市、保银行、放股市」。把企业融资的任务更多地交给股市,而不是银行。现在看,大陆政府确实就是这样做的。但恐怕有人会问:大陆政府没有管股市,只知道让股市承担融资功能,而不管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死活。
事实也确实这样,但不过无论怎样,有一点投资者应当看清楚:大陆央行容忍「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实际上是「拉动储蓄向投资转变」的重要手段。周小川在谈及「负利率」时多次暗示:居民应当学会通过投资来为自己的资产保值。所以,只要银行股行情没有结束,而且保持大比例分红,储蓄存款搬家的事情就有可能延续。而这才是支撑大陆股市牛市的根本动力。当然,现在这件事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稳健心态 基金投资重在长期回报
股市横盘,成交萎靡,观望气氛浓厚,自然也会影响到基金投资。在市场相对低的位置买入经营业绩良好的股票或是指数性基金,遇上市场依然下行会感到不舒服。然而,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坦然坚守。就像得了感冒一样,最佳的疗法就是喝水、休息,假以时日,自然是会变得健康正常。如果买一大堆不同的药,所得的真实效果也仅是心理安慰,花钱之余还得担心副作用。
如果投资主动管理性基金,投资者就要靠基金经理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分析来决定股票仓位的配置了,并寄望以其专业水准来跑赢市场同行。问题是:就算是在国外,也不见哪只基金每年都能跑赢大市。第一年排在前十名的,很可能第二年前50名里都找不到它的位置了。当然,我们会设想总是在不同时期选取不同的明星基金来跟随。然而,有谁能预知未来的明星?而且,频繁进出不同基金,高昂的申购赎回成本不但影响回报潜力,甚至会蚕食本金。
投资是要看长期收益的,讲究的是稳健赢利。只看短期,并希望有超额回报,那麽即使短期成功了,也是难以持续的。可能今年收益很好,明年是负的,长期下来,回报也有限。以稳健的心态,设立合理的长期回报预期,避免经常的短期进出,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市场或有倒春寒,却依然在春天。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的方法,耐心等候合理回报。
只要银行股行情没有结束,而且保持大比例分红,储蓄存款搬家的事情就有可能延续,而这才可能是支撑大陆股市牛市的根本动力。
2011年5月12日又传来了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现在是21%了,已经是世界最高。通胀依然高达5.3%,估计之後还可提1~2次。但30万亿(人民币,下同)的居民存款在负利率下,实在没有新的投资渠道,故仍有大批资金在坚持游击战。在此情况下,A股後市会走向何方?
存款搬家买银行股
中国股市总是被贷款多少、存准率是否上调所惊扰,适度地关注这些数据是重要的,但过分纠结於此大可不必。关注贷款数据,是要观察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而不是看有多少贷款进入股市;关注存准率等货币市场问题是要关注利率的变化,而不是说,货币市场资金充裕,股市就有钱。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关注股市资金变化更应看重住户存款的变化。股市资金根本上应当来源与居民的储蓄存款,而不是贷款,更不是货币市场资金。所以,关心市场流动性,首先应当关注的是规范的资金来源,也就是「居民储蓄存款」——在货币政策报告上现在叫「住户存款」,是否出现异动的情况。大陆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称,4月份的住户存款出现了重大变化——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A股历史上所有牛市历程都将伴随着两大现象:第一,银行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所谓「负利率」现象;第二,银行住户「储蓄搬家」。
原因很简单,当中国大陆经济热度比较高的时候,CPI也会随之走高,而利率的涨幅通常跟不上CPI的变化,所以经济一热,「负利率」就会随之而来。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受到CPI蚕食的结果,就会出现「储蓄搬家」的现象。去哪?股市、楼市等一切可以保值的投资方向。这一轮「储蓄负利率」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为什麽一直没有出现「储蓄搬家」?因为老百姓都明白,这次物价飞涨不是需求拉动,而是成本推动。更能保值的方向是商品投资,但居民商品投资通道过少,而且投资技术要求过高,普通老百姓无法适应。更重要的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对经济未来影响巨大。经济不好,股市好不了,所以投资者不敢贸然进入股市。
回到关於「股市资金」的判断上。2008年以来,住户储蓄存款有两次大幅度的「净减少」状态。一次发生在2010年10月,一次发生在2011年4月。为什麽会发生在这两个月?如果我们把工商银行股价的走势图和住户储蓄存款的走势图摆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住户存款的「净减少」与银行股走势密切相关。完全可以理解,储蓄偏好的老百姓,就算迫不得已去买股票,也要挑选相对安全的品种,而银行股是他们现在最好的选择。
我们还需要从更大的方向上认识中国大陆现在的急切。在目前中国经济风险巨大——国内经济转型、国际环境恶劣的前提下,中国必须「压楼市、保银行、放股市」。把企业融资的任务更多地交给股市,而不是银行。现在看,大陆政府确实就是这样做的。但恐怕有人会问:大陆政府没有管股市,只知道让股市承担融资功能,而不管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死活。
事实也确实这样,但不过无论怎样,有一点投资者应当看清楚:大陆央行容忍「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实际上是「拉动储蓄向投资转变」的重要手段。周小川在谈及「负利率」时多次暗示:居民应当学会通过投资来为自己的资产保值。所以,只要银行股行情没有结束,而且保持大比例分红,储蓄存款搬家的事情就有可能延续。而这才是支撑大陆股市牛市的根本动力。当然,现在这件事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稳健心态 基金投资重在长期回报
股市横盘,成交萎靡,观望气氛浓厚,自然也会影响到基金投资。在市场相对低的位置买入经营业绩良好的股票或是指数性基金,遇上市场依然下行会感到不舒服。然而,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坦然坚守。就像得了感冒一样,最佳的疗法就是喝水、休息,假以时日,自然是会变得健康正常。如果买一大堆不同的药,所得的真实效果也仅是心理安慰,花钱之余还得担心副作用。
如果投资主动管理性基金,投资者就要靠基金经理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分析来决定股票仓位的配置了,并寄望以其专业水准来跑赢市场同行。问题是:就算是在国外,也不见哪只基金每年都能跑赢大市。第一年排在前十名的,很可能第二年前50名里都找不到它的位置了。当然,我们会设想总是在不同时期选取不同的明星基金来跟随。然而,有谁能预知未来的明星?而且,频繁进出不同基金,高昂的申购赎回成本不但影响回报潜力,甚至会蚕食本金。
投资是要看长期收益的,讲究的是稳健赢利。只看短期,并希望有超额回报,那麽即使短期成功了,也是难以持续的。可能今年收益很好,明年是负的,长期下来,回报也有限。以稳健的心态,设立合理的长期回报预期,避免经常的短期进出,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市场或有倒春寒,却依然在春天。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的方法,耐心等候合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