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胸电导纳容积图(小循环心功能测试)法评价二尖瓣手术效果初步报告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得以纠正(成形或换瓣)后最敏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在左心房前负荷和(或)肺静脉血容积方面。物理学上,在有顺应性的空间或管道内,容积的改变总是早于压力的变化。右胸电导纳容积图法可敏感地测试到小(肺)循环容积变化,进而反映二尖瓣的生理功能或左心功能的状态。作者对44例二尖瓣病人手术前后右胸电导纳图小循环心功能进行了观察,其中二尖瓣狭窄1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狭窄并关闭不全26例。结果示术前肺静脉负荷指标(hC/hZ)和心室收缩间期指标Q-j/j-Z异常增高;术后早期hC/hZ恢复或接近正常,Q-j/j-Z明显降低;术后1年Q-j/j-Z进一步下降,但仍未恢复正常;hC/hZ改变与左心房压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 P﹤0.001)。作者认为,此项小循环心功能检测技术无创、简单、易行,对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前、后肺静脉负荷的改变以及术后随访观察病人的心功能状态具比较敏感和可靠等优点。

其他文献
为观察气管吻合口修复的形态学改变,将24条犬气管分单纯横断、袖状切除和管型重建3组。术后4周各组吻合口上皮均基本修复。袖状切除组因吻合口张力大、局部缺血、乏氧导致瘢痕形成,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管型重建组因吻合口张力小,基本不影响吻合口愈合,不易产生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带肋间血管蒂胸壁复合软组织瓣管型是较理想的气管替代物。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旨在明确电视胸腔镜在创伤性浮动胸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共开展了12例创伤性浮动胸壁电视胸腔镜手术,行浮动胸壁人工胸壁钢丝悬吊外固定术。结果:浮动胸壁应用胸腔镜处理均达到恢复快、胸廓外形及功能较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浮动胸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期刊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病变71例,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6例,三尖瓣病变5例,肺动脉瓣病变4例。按照病人术前心功能状态,分为:(1)急性心功能不全组(25例);(2)慢性心功能不全组(77例)。施行主动脉瓣替换术7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双瓣替换术6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5例,肺动脉瓣成形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8.8%)。93例生存者随访时间3
总结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03例,单纯关闭不全18例,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血管病者85例。40例为腱索病变,63例为瓣叶病变,大部分合并不同程度的瓣环扩大。行腱索成形18例次,瓣叶成形48例次,瓣环成形34例次;行二尖瓣替换17例。成形者中49例完全矫正,33例基本矫正,4例成形失败。作者认为,采用腱索、瓣叶和瓣环综合成形的方法,大部分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可矫正,部分无法成形者可选择完全保留瓣叶和瓣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用于心肌保护液,对心脏直视手术缺血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8例病人分为对照组44例,CP组54例。观察两组病人心脏自动复跳情况、术后48小时内5种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两组病人自动复跳率比较,CP组高于对照组;5种心肌酶变化趋势显示对照组心肌酶释放峰值高于CP组,下降缓于CP组。电镜检查CP组保存了较好的超微结构。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用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