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平台经营的探索与方向——以央视频付费会员制为例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tic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东京奥运会是媒体深度融合时期的首届奥运会,引发全民关注热潮的同时也是对主流媒体融合成果的检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依托东京奥运会之机,推出付费会员制,可谓主流媒体在融媒时代推进经营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文以此为例,从版权分销、独家内容、平台合作三个维度出发,探析主流媒体平台经营的方向,以期为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重混创作在网络平台上流行,但在版权法中地位模糊.重混创作适用合理使用规则在经济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当性,需要在立法、司法层面完善配套规则,促进版权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以视频方式获知新闻、娱乐资讯的用户规模日益扩大.作为大众媒体,纸媒正在积极发展视频新闻,但陷入低水平视频泛滥的困境中.纸媒应当及时反思视频新闻采编流程,进一步增强各个环节的内容把关,提升视频新闻质量.
与几个学生聊到就业,他们受到我的观念影响,不准备盲目跟随其他人一起考研,尝试本科直接就业,到媒体田野中实践所学知识.我跟他们说,相比考研,这个选择可能要在实习实践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学历膨胀之下,本科就业确实比较弱势,所以不能靠学历敲开媒体的大门,而要拿作品去敲,而且是厚重的作品,也就是学生时代的代表作.
期刊
应急报道,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前方记者是触角,那么媒体应急报道运行机制则是大脑.前方记者深入现场,时时掌握权威真实信息,与后方保持良好沟通、协作;后方热点引导调查监督板块在报社编委会领导下具体统筹,迅速组建由前方记者、应急报道组、编辑中心、客户端等各部门人员组成的报道群,研判报道重点、把握全局,提高预见性、前瞻性,让报道的重点更突出、节奏感更强.
从传统新闻业态转向数字新闻业态,新闻生产内容和形式的融合性、开放性和个性化成为关键的因素.而要达成这一融媒实践,融合新闻的报道策略必须在新的视野下进行创新,其中情感叙事框架的构建是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考察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可将情绪表达和主观评价作为两个主要的维度.即在客观叙事之外展开的具有主观色彩的情感叙事,应该兼具趣味驱动与意义驱动的双重特征.
中国近现代报人与“士”血脉相连.作为文化力量的士人伦理及其社会功能,结构性地形塑了这些“士”型新闻从业者以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为己任的职业活动特征,这种伦理文化及其决定的报人职业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国新闻事业的优秀文化资源.
“新闻有学/新闻无学”的学科焦虑、“媒介化社会”的元过程想象、全球范围内“乌卡”时代的持续变革,共同将新闻学的学科和教育转型推向了十字路口.本文在“乌卡”时代的社会语境以及信息社会的技术语境下,分别就新闻学的学科转型、新闻教育理念转型、新闻教学方法转型进行讨论,提出应当围绕走向社区的新闻通识教育这一目标,采纳大数据和移动环境下的真实学习这一方法,对当代的新闻教育体系进行再造.
随着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发展以及内容监管政策的逐步规范,内容风控市场持续扩大.在该领域中,有着天然导向把控和内容把关优势的主流媒体可发挥积极作用,借助专业资质以及成熟流程、深厚经验等优势进行实践创新,深入探索媒体融合发展.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融合,在网络融合空间中人、技术和互动形成了想象的情感共同体.林生斌事件就是在此背景下,以公众情感情绪为主线,舆论为表现形式,技术可供性为基础支撑,引发的一场基于复杂人性的情感劳动和注意力付出的公共流量“反噬”.
后疫情时代如何积极应用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虚假信息治理,共同抗击“信息疫情”,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和教育界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通过前沿文献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为智媒时代新闻传播的跨界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共同体的打造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