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12-0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胸闷气短3年,再发并加重5天于2010年9月24日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为白色泡沫痰,后反复发作于冬春寒冷季节,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体力年下降,双下肢偶有水肿。5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较多白色泡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伴发热1天,以低热为主,无胸痛、咯血,无盗汗,在外院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有缓解,故转入我院治疗。
入院后查体:T36.9℃ P91次/分 R21次/分 BP13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状态正常,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语音震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弱,双肺散在湿罗音。外院胸片示:双下肺斑片影。
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入院后先后给予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5天后痰培养检出曲霉菌,考虑有真菌感染。因COPD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宜采取预防和抗真菌措施,此次予注射用伏立康唑200mg静点,本品在静脉滴注前先溶解成10mg/ml,再稀释至2~5mg/ml,每次滴注时间大于1小时,12小时一次。使用伏立康唑的第七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少许皮疹,胸闷气喘加重,考虑为伏立康唑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停用此药,停药后不久患者的不适反应消失。停药后第2日改用米卡芬净继续抗真菌治疗。
2 分析讨论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 通过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 P450 介导的14α2甾醇去甲基化 , 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产生抗真菌作用。伏立康唑适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以及免疫缺陷患者的进行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与伏立康唑治疗有关、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肝功能异常、皮疹和视觉障碍[1 ]。本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第 7日出现皮肤过敏症状以及胸闷气喘加重,停药后不久患者的不适反应消失。患者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前几日未有全身皮肤潮红及皮疹,也排除了胸闷气喘加重为原患疾病进展因素的影响,出现不适症状与伏立康唑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停药后不适消失,故考虑为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该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期间还给予了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此药虽然也有引起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但是此患者后一直在继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上述症状未再出现。因此,考虑该例过敏反应为使用伏立康唑引起。经统计,伏立康唑 ADR发生率为 29.26 % ,与国内文献报道30 %相当[2]。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比例最高 ,ADR发生总例数 28.13 % ,其次是肝胆系统损害、视觉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肌骨骼系统损害 , 分别占 ADR 发生总例数 19.79 %、15.63 %、 14.58 %、 8.33 %、 7.29 %、 3.13 %。伏立康唑虽有引起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但目前这方面报道的文献较少。随着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念珠菌耐药性的变迁, 伏立康唑的临床使用频率也在增加,及早识别其少见不良反应对于保证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Ullmann AJ . Review of the safety , tolerability , and drug inter 2 actions of the new antifungal agent s caspofungin and voricon2 azole [J ] . Curr Med Res Opin , 2003 , 19 (4) : 2632271.
[2] 李光辉,张婴元.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24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胸闷气短3年,再发并加重5天于2010年9月24日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为白色泡沫痰,后反复发作于冬春寒冷季节,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体力年下降,双下肢偶有水肿。5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较多白色泡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伴发热1天,以低热为主,无胸痛、咯血,无盗汗,在外院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有缓解,故转入我院治疗。
入院后查体:T36.9℃ P91次/分 R21次/分 BP13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状态正常,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语音震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弱,双肺散在湿罗音。外院胸片示:双下肺斑片影。
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入院后先后给予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5天后痰培养检出曲霉菌,考虑有真菌感染。因COPD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宜采取预防和抗真菌措施,此次予注射用伏立康唑200mg静点,本品在静脉滴注前先溶解成10mg/ml,再稀释至2~5mg/ml,每次滴注时间大于1小时,12小时一次。使用伏立康唑的第七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少许皮疹,胸闷气喘加重,考虑为伏立康唑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停用此药,停药后不久患者的不适反应消失。停药后第2日改用米卡芬净继续抗真菌治疗。
2 分析讨论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 通过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 P450 介导的14α2甾醇去甲基化 , 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产生抗真菌作用。伏立康唑适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以及免疫缺陷患者的进行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与伏立康唑治疗有关、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肝功能异常、皮疹和视觉障碍[1 ]。本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第 7日出现皮肤过敏症状以及胸闷气喘加重,停药后不久患者的不适反应消失。患者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前几日未有全身皮肤潮红及皮疹,也排除了胸闷气喘加重为原患疾病进展因素的影响,出现不适症状与伏立康唑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停药后不适消失,故考虑为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该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期间还给予了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此药虽然也有引起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但是此患者后一直在继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上述症状未再出现。因此,考虑该例过敏反应为使用伏立康唑引起。经统计,伏立康唑 ADR发生率为 29.26 % ,与国内文献报道30 %相当[2]。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比例最高 ,ADR发生总例数 28.13 % ,其次是肝胆系统损害、视觉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肌骨骼系统损害 , 分别占 ADR 发生总例数 19.79 %、15.63 %、 14.58 %、 8.33 %、 7.29 %、 3.13 %。伏立康唑虽有引起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但目前这方面报道的文献较少。随着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念珠菌耐药性的变迁, 伏立康唑的临床使用频率也在增加,及早识别其少见不良反应对于保证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Ullmann AJ . Review of the safety , tolerability , and drug inter 2 actions of the new antifungal agent s caspofungin and voricon2 azole [J ] . Curr Med Res Opin , 2003 , 19 (4) : 2632271.
[2] 李光辉,张婴元.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