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走进民勤县初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并且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既要考虑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又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结合初中数学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新课改 因材施教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因而显得那么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不容易接受,从而使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害怕上数学课,讨厌数学,甚至有些学生看见数学老师心情都不好了。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随着新课改走进我们民勤县的初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均衡发展是新课改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名词”,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均衡发展的教学原则,有利于促进班级数学成绩的共同提高。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差异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这个世界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差异就没有进化,也就没有绚丽多彩而美丽的世界。学生就像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能发出璀璨的光芒。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就能使其闪烁出光彩夺目的亮光。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一线数学教师根据我县的实际、数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情况,采用合适的分层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以下介绍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受遗传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也互不相同,因此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接受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就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同一个教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分为三层,基础好的,基础中等的,以及基础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通过这样分层,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学习基础中等的吃得好,学习基础较差的吃得了。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和学习,品尝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1.分层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好点的同学以启发性的教育方式为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指导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的模仿举三反一,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教师则牵着基础差点的学生鼻子过河。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帮一活动,让基础好的学生指导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2.分层提问
  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有层次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能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教师要求一题多解,对于基础差点的则要求一题一解。
  3.分层练习
  课堂分层练习的实施,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化师生关系。要使师生之间真诚友好,形成和睦相处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课堂尝试分层练习不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差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有层次性的练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注意发挥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
  4.分层作业
  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业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是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出发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根据班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情况,平时作业的种类和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分层布置作业既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又能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
  5.分层评价
  赞赏是学生心灵的雨露,所以学生得到教师赞扬是无比幸福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对于教师而言,不管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有发光的一面,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学习就会更认真。
  三、结语
  在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客观状况下,要使所有学生均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创造出“天天进步”的机会,“分层递进”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索,力求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乔建华.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1(18).
  [2]朱晓宏.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3]陈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4(10).
  [4]王立志.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
其他文献
情景设计是教学设计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一节课的引子,开场白。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发现和学习,如果情景设计环节设置得得当、巧妙,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流于形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会产生模糊的印象,以至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一知半解,形同半生不熟的米饭,不好消化。好的情境设置,为新课学习起到了
摘 要: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近,从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走进生活 数学能力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来源
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即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要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谈谈体会。 The e
从领导意图与新闻规律之间寻找“交叉点”。工作性报道,有相当部分是根据领导意图采写的。这类报道通常是总结工作经验、报道工作进度、宣传工作成绩之类的题目,且题大面宽,
摘 要: 本文根据九年级数学的常见问题,提出一些九年级数学复习方法引导的策略,希望能给老师以借鉴。  关键词: 九年级数学 复习方法 教学策略  九年级数学的复习对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很多老师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教学方法还有些问题,下面探讨几种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复习教学方法。  一、抓住纲领,统一标准  《新课标》提出
研究目的:分析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结果中SaO2指标与RDI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的ODI4标准在诊断儿童OSAHS中的价值,从而探讨简易的夜间SaO2监测在初筛甚至确诊儿童O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 1990年8月18日—26日。全国62家报纸的总编辑、总编室主任和摄影部(组)负责人以及新闻界专家、学者144人,为促进我国报纸宣传报道工作中文字和图片
摘 要: 21世纪大环境下,新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走向了全面实施的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在改革期间,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被动化趋于主动化,以均衡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的人员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并没有独树一帜的新型教学方案,对教学生活化没有充分理解,使得数学日常教育工作依旧机械、呆滞。全然教授理论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的发
摘 要: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不仅使现代教育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使得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本文从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出发,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信息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 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微课、PPT等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更突出,同时教师利用声音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相对于大家熟知的高效液相、气相色谱而言,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它能够分离各种分子量的物质,甚至包括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分离前,将毛细管末端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