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打破传统面对面授课的局限性、线上授课的单一性,经过“线上教学”积累的经验。以“秉承传统基因、关注前沿动态、探索继往开来”为教学理念;以“团队授课、班级融合”为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研究“建筑设计”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程建设。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理实结合;班级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8-0000-00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贯穿于一至四年级的全过程,随着学科发展多元化,知识信息开放化,以及学生本身认知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结合我院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计划要求,“建筑设计VI”选择“传染病医院”作为设计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授课。
“建筑设计”课程设置要沿用传统的知识体系,保证“课时长、教师多、综合性强”的特点。结合国家政策,关注实时信息,放眼当下前沿,更新任务要求,达到继承传统、敢于革新、新旧结合的目标[1]。
1教学设计:结合专业性质,制定系统步骤
基于设计课特有的性质,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成果,以训练理解力、培养创造力、锻造实践力为宗旨。将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设计理论与设计要点”、“设计扩展与设计分析”、“作业讲评与成果测试”。第一部分为与当前设计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起到直接指导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部分与当前设计任务不相关,但与建筑设计类知识点相关,起到间接影响厚积薄发的效果;第三部分结合前两方面,针对教学成果起到全面检测的效果。三个部分以指导——深入——检测为教学主线,起到相互贯穿、一脉相通的作用。
1.1 设计理论与设计要点
针对所做项目,通过录播讲解相关设计要求,推送相关资料作为设计指导。以“平战结合”为设计原则,以“三区两通道”为设计依据,以“洁污分区”为设计要点,重点从总平面规划、平面布局、功能用房、消防设计等方面讲解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理论,让学生明确设计任务、设计要求与设计成果。“学习通”中植入相关医院设计期刊,作为案例分析设计要点。引入“解读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设计”的相关资讯,了解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应急医院建设中的应用。结合线上内容,线下面对面与学生共同讨论,破解难题,相互启发,使每位同学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2]。
1.2 设计扩展与设计分析
结合专业性质,开拓学生视野,布置观看行业内知名学者讲座、阅读相关书籍。例如,要求学生观看“CCTV1开讲啦”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主讲的“建筑师如何用建筑记录时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总工程师郭雁池讲述机场的设计过程。强调设计要与时俱进、持续改革,熟悉了解行业最新资讯动态。在“学习通”中引入建筑类“超星讲座”及设计书籍;阅读“建筑典例解读”、“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等相关设计书籍。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广博的阅读是设计灵感的来源,大量相關知识的积累是方案成功的关键。多熟悉与了解行业内精英的设计思想,有助于提升专业品味;多阅读专业类书籍,有利于扩展专业词汇。长期坚持,必将提高专业素养。
1.3 作业讲评与成果测试
作业讲评分两个阶段,即:“过程讲评”与“成果讲评”。过程讲评以学院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为主;成果讲评邀请具有较多实际工程经验的设计院工程师给与指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理实结合,尽快与实践接轨,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过程讲评以“班级融合”的线下方式进行。以“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评阅每一阶段草图及草图模型,要求学生阐述自己方案的设计过程、设计特色、设计思想。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彼此发现不足,相互学习调整不合理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研讨的内容进行总结,将每一位学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逐一指出,及时修改[3]。此种点评方式,可以弥补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加深设计规范的理解,明确设计内容的具体要求,提高鉴赏的水平。
线上以主题讨论、投票选择、试题测验的手段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录播视频中出测试题考查学生的观看学习效果。针对扩展知识,进行主题讨论,检验此种方式是否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启发思考。
2 教学模式:团队授课、班级融合
“建筑设计VI” 每个班授课教师团队都由一名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和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课上两个平行班进行团队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专业互补、理实结合的授课模式。教师发挥其所长,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解不同内容,以互补方式将所有问题逐一阐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起到共同思考的效果,多角度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3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多平台融合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有效检测与查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后台学情数据分析,非常直观的展示学生学习情况;课后讨论方案先后采用“钉钉”、“zoom”、“腾讯会议”等平台;选用“微信”、“QQ”发布通知、传输容量较大的学习资料,与学生讨论并进行问题反馈。通过“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一席”等APP线上平台观看知名学者演讲,拓展开阔视野[4]。
4课程思政:针对时事,结合专业深入思考
从大师的思想,特殊时期的工程建设,遵守国家建设法规等方面引入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深度、扩展视野广度、提升情怀温度。
例如在“传染病医院”设计的课程讲授中引入“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同类型建筑,分析其设计特点与设计要求。提到特殊情况下全国各地建筑师临危受命、昼夜不眠绘制设计图纸,感受设计师的职业使命感。讲述建筑背后那些感人的建设者的故事,选取12张“云监工”们看不到的感动图片,让学生学习“逆行者”的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5结语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监测,更清晰的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习效果。同时根据线下面对面的教与学,明晰问题所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我院建筑学专业将继续探索“建筑设计”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做到整个课程体系综合授课模式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谢振宇,孙逸群,姜睿涵,等.课程设计中知识点教学的分析与思考[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刘滢,于戈.基于教学手段多元化构建的建筑设计课创新实践[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3]惠晶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2):150-152.
[4]陈军强,黄立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9-62.
收稿日期:2020-07-05
作者简介:张蕾(1983—),女,蒙古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理实结合;班级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8-0000-00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贯穿于一至四年级的全过程,随着学科发展多元化,知识信息开放化,以及学生本身认知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结合我院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计划要求,“建筑设计VI”选择“传染病医院”作为设计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授课。
“建筑设计”课程设置要沿用传统的知识体系,保证“课时长、教师多、综合性强”的特点。结合国家政策,关注实时信息,放眼当下前沿,更新任务要求,达到继承传统、敢于革新、新旧结合的目标[1]。
1教学设计:结合专业性质,制定系统步骤
基于设计课特有的性质,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成果,以训练理解力、培养创造力、锻造实践力为宗旨。将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设计理论与设计要点”、“设计扩展与设计分析”、“作业讲评与成果测试”。第一部分为与当前设计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起到直接指导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部分与当前设计任务不相关,但与建筑设计类知识点相关,起到间接影响厚积薄发的效果;第三部分结合前两方面,针对教学成果起到全面检测的效果。三个部分以指导——深入——检测为教学主线,起到相互贯穿、一脉相通的作用。
1.1 设计理论与设计要点
针对所做项目,通过录播讲解相关设计要求,推送相关资料作为设计指导。以“平战结合”为设计原则,以“三区两通道”为设计依据,以“洁污分区”为设计要点,重点从总平面规划、平面布局、功能用房、消防设计等方面讲解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理论,让学生明确设计任务、设计要求与设计成果。“学习通”中植入相关医院设计期刊,作为案例分析设计要点。引入“解读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设计”的相关资讯,了解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应急医院建设中的应用。结合线上内容,线下面对面与学生共同讨论,破解难题,相互启发,使每位同学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2]。
1.2 设计扩展与设计分析
结合专业性质,开拓学生视野,布置观看行业内知名学者讲座、阅读相关书籍。例如,要求学生观看“CCTV1开讲啦”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主讲的“建筑师如何用建筑记录时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总工程师郭雁池讲述机场的设计过程。强调设计要与时俱进、持续改革,熟悉了解行业最新资讯动态。在“学习通”中引入建筑类“超星讲座”及设计书籍;阅读“建筑典例解读”、“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等相关设计书籍。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广博的阅读是设计灵感的来源,大量相關知识的积累是方案成功的关键。多熟悉与了解行业内精英的设计思想,有助于提升专业品味;多阅读专业类书籍,有利于扩展专业词汇。长期坚持,必将提高专业素养。
1.3 作业讲评与成果测试
作业讲评分两个阶段,即:“过程讲评”与“成果讲评”。过程讲评以学院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为主;成果讲评邀请具有较多实际工程经验的设计院工程师给与指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理实结合,尽快与实践接轨,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过程讲评以“班级融合”的线下方式进行。以“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评阅每一阶段草图及草图模型,要求学生阐述自己方案的设计过程、设计特色、设计思想。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彼此发现不足,相互学习调整不合理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研讨的内容进行总结,将每一位学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逐一指出,及时修改[3]。此种点评方式,可以弥补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加深设计规范的理解,明确设计内容的具体要求,提高鉴赏的水平。
线上以主题讨论、投票选择、试题测验的手段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录播视频中出测试题考查学生的观看学习效果。针对扩展知识,进行主题讨论,检验此种方式是否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启发思考。
2 教学模式:团队授课、班级融合
“建筑设计VI” 每个班授课教师团队都由一名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和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课上两个平行班进行团队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专业互补、理实结合的授课模式。教师发挥其所长,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解不同内容,以互补方式将所有问题逐一阐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起到共同思考的效果,多角度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3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多平台融合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有效检测与查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后台学情数据分析,非常直观的展示学生学习情况;课后讨论方案先后采用“钉钉”、“zoom”、“腾讯会议”等平台;选用“微信”、“QQ”发布通知、传输容量较大的学习资料,与学生讨论并进行问题反馈。通过“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一席”等APP线上平台观看知名学者演讲,拓展开阔视野[4]。
4课程思政:针对时事,结合专业深入思考
从大师的思想,特殊时期的工程建设,遵守国家建设法规等方面引入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深度、扩展视野广度、提升情怀温度。
例如在“传染病医院”设计的课程讲授中引入“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同类型建筑,分析其设计特点与设计要求。提到特殊情况下全国各地建筑师临危受命、昼夜不眠绘制设计图纸,感受设计师的职业使命感。讲述建筑背后那些感人的建设者的故事,选取12张“云监工”们看不到的感动图片,让学生学习“逆行者”的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5结语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监测,更清晰的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习效果。同时根据线下面对面的教与学,明晰问题所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我院建筑学专业将继续探索“建筑设计”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做到整个课程体系综合授课模式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谢振宇,孙逸群,姜睿涵,等.课程设计中知识点教学的分析与思考[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刘滢,于戈.基于教学手段多元化构建的建筑设计课创新实践[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3]惠晶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2):150-152.
[4]陈军强,黄立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9-62.
收稿日期:2020-07-05
作者简介:张蕾(1983—),女,蒙古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