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新疆荒漠草地典型植物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t ransili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季内多次采样方法(每30 d采样一次),比较不同刈割强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机 构】
: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70758002), 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XJDX0209-2007-05)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疆荒漠草地典型植物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t ransili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季内多次采样方法(每30 d采样一次),比较不同刈割强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及对茎叶比和地下生物量变化的影响,以揭示伊犁绢蒿叶片对刈割胁迫的最佳响应机制,为建立模型估算单位面积生物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并试图得出一个既可合理利用又利于种群更新的刈割强度阈值。结果表明,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在刈割后初期各刈割强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个别达极显著差异(P〈0.01),恢复一
其他文献
为优化天然草地监测策略,提高样本点的地域空间代表性和分层估产模型的稳定性,改善全国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估测精度,以低地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面采样数据和MODIS-ND
以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分别测定了生长1~5年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氮、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
针对南方地区丝茅(Imperata koenigii(Retz.)P.Beauv.)入侵对冷季型草坪造成严重危害的实践生产问题,通过模拟高羊茅(Festuca arundiacea L.)草坪建植时丝茅入侵形成的混生群落,连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选取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0、1、5、7、10、15、20、25、30、40和50年撂荒地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混播草坪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不同修剪频率下草坪的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旨
于2008年通过对矿山开采区、排渣区(包括排土区)同生境原生草地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糙野青茅(Deyeuxila scabrescens (Griseb.) Munro)、羊茅(Festuca ovina L.)、四川嵩草(Kobresia
以转基因高羊茅爱瑞三号(Festuca arundinacea ‘Arid 3’)植株为材料,采用不同梯度的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14 d后,通过对其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3种水分(高水(HW-80%FC)、中水(MW-60%FC)和低水(LW-40%FC))以及4种养分(CK,N,P,NP)处理对生长旺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处理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达乌里胡枝子叶片Fv/Fm值降低,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其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4种沼液灌溉量,即0(对照),667,867和1133mL.kg-1土,研究了沼液灌溉对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分蘖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养分吸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