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4月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两座大型的航站楼已经竣工,从空中俯瞰,像驮日飞翔的太阳神鸟。位于两座航站楼中央位置的圆形建筑显得特别闪耀,它是天府国际机场的“专用”酒店,中轴部分悬空的中央连廊被形象地称为“天府之眼”。
再次看到机场航拍图,黄胜更觉得震撼。过去两年多来,这位90后工程师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清水混凝土V形结构柱、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等细节的处理上,如今俯瞰全貌,过往点点滴滴,一下子涌到眼前……
直面挑战,攻克行业技术难题
“一座宏伟的建筑,就是一座时代的丰碑。”上大学时老师说过的这句话,黄胜至今印象深刻。2019年4月,毕业不久的黄胜担任上海建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项目”工程师,成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这个圆形酒店的外立面为淡黄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墙面下部一圈淡灰色的清水混凝土V形柱,这也是整个项目的一大亮点。
清水混凝土省去了涂料、饰面等繁琐工序,但施工技术难度和工艺要求更高。“我们考察了相关清水混凝土建筑,但质感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清水混凝土缺少可借鉴的经验,它是整个行业的难题。”黄胜介绍,混凝土的气泡、色泽等非常难以控制,为了调配出这种淡灰色的水泥浇筑后本色的质感,需要克服不小的技术难点。
在上海建工的项目部门口处,摆放着六对高六七米、宽八九米的V形柱子。为了使清水混凝土V形结构柱达到审美等方面的要求,技术团队前期做了无数次方案优化及现场试验,并在临时场地试建V形柱实样,确保实样完全达到要求、参数完全理想后才开始进场施工。
V形柱里面有复杂的钢结构,每一根钢筋的连接节点需要精确在2毫米的误差之内,“针对钢筋的节点处理,我们一个晚上就对技术方案修改优化了七八次。”
2019年8月开始,黄胜带着技术团队试建了6对1:1的V形柱实样,“只要出现一点点瑕疵,我们也会重新做实样。”黄胜说,因为工序繁多,包括测量放线、钢结构吊装、焊接拼装、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都需要专人专岗,做出一对实样,要花十天左右。
第一对实样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黄胜就挨着检查工序,准备试建第二对。混凝土只能从上往下浇筑进模板,为了观察混凝土浇入模板的反应,他便带着技术团队爬上十多米高的登高架进行观察记录……
突击时刻,工地过别样中秋夜
技术团队新鲜血液多,项目部组建了一支青年突击队,今年27岁的黄胜是副队长。他带着青年突击队开展了以项目特难点为主的“研讨会”,以及掌握信息化模型BIM5D技术应用为方向的“学习会”,定期邀请业界“大佬”交流探讨。“针对清水混凝土V形柱这种项目特难点,需要有人去拼、有人敢上。”正是这一次次的学习与试验,为V形柱的顺利施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9年9月,清水混凝土V形结构柱开始现场浇筑施工,这是更艰难的时刻。“实样不满意还可以重来,但是项目现场不能重来,做坏一根柱子都不行。”黄胜说,现场浇筑需一次成型,期间出不得差错。
一个多月的现场浇筑施工期间,黄胜和所有技术人员都待在一线,跟工人团队密切配合施工。混凝土浇筑时会产生化学反应,需要振捣混凝土来消除气泡,这其中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黄胜就和其他技术人员开着手机的计时器,大半夜在工地掐着时间指导工人振捣。
那段时间,黄胜天天待在施工現场,吃饭也都蹲在工地“抢时间”。他还记得当年的中秋,从下午3点开始,做完现场浇筑已经到了晚上十一二点。为了保证混凝土一次性顺利浇筑完成,大家都顾不上过节,就带了月饼到工地,“我们二十多个人,就在工地上吃月饼。”
期间也出现过突发情况。“现场浇筑的时候,我们发现钢模板底部有局部漏浆,要是继续浇筑,就会造成柱体底部烂根……”怎么办?那天晚上,黄胜连夜组织所有人员,花了三四个小时,把一两吨重的钢模板拆掉,冲洗混凝土,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为的就是抢在它凝固成形之前,把这个半成品清理掉。”
整个建筑共使用V形柱52对,现场的效果很理想。黄胜十分高兴,“这对后来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也有了借鉴意义。”
创新工艺,缩减吊装施工时间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酒店地处机场核心位置,被地铁隧道、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T1、T2航站楼、环场高架桥等施工工程包围,面临周边工程交叉作业的影响,加上场地的原因,上海建工项目部推迟进场施工,工期尤其紧张。
为了抢工期抓进度,黄胜带着技术团队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包括“天府之眼”大跨度钢桁架吊装。
“‘天府之眼’吊装的时候,非常壮观,整个桁架系统技术难度很高。”黄胜是标准的理工男,对于这种纵横交错的科技美感总会感到特别愉悦。他介绍,机场本身有网架可以完成吊装,但是这种传统的吊装工艺耗时较长,需要花上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为了节约时间,黄胜带着技术团队做了很多方案的对比,邀请业内专家讨论。“满堂架拼装方案我们也曾讨论过,虽然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但是占用场地太大。”因为大型吊装机械无法在场地展开,最终选择使用卷扬机,配合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来完成吊装工作。
这套方案在四川尚属首次,全国也少有先例,虽然较传统吊装速度更快,但是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很多技术上的处理。项目正下方是地铁隧道,技术团队通过自主建模、验算荷载,及时解决了相关难点。“我们项目工期压得特别紧,尤其要为后面的专业单位开道,给他们腾出更多的施工时间。”技术的创新,让整个吊装作业只用了半天时间。
目前,“天府之眼”正在完成精装修收尾收边等工作。看着指挥部发来最新的机场航拍图,黄胜感慨,忙碌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位来自四川遂宁的小伙如今在成都安家,也在成都建设,奋战在一线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黄胜见证了一座时代丰碑的铸就,“这种感觉,梦幻又真实。”
两座大型的航站楼已经竣工,从空中俯瞰,像驮日飞翔的太阳神鸟。位于两座航站楼中央位置的圆形建筑显得特别闪耀,它是天府国际机场的“专用”酒店,中轴部分悬空的中央连廊被形象地称为“天府之眼”。
再次看到机场航拍图,黄胜更觉得震撼。过去两年多来,这位90后工程师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清水混凝土V形结构柱、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等细节的处理上,如今俯瞰全貌,过往点点滴滴,一下子涌到眼前……
直面挑战,攻克行业技术难题
“一座宏伟的建筑,就是一座时代的丰碑。”上大学时老师说过的这句话,黄胜至今印象深刻。2019年4月,毕业不久的黄胜担任上海建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项目”工程师,成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这个圆形酒店的外立面为淡黄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墙面下部一圈淡灰色的清水混凝土V形柱,这也是整个项目的一大亮点。
清水混凝土省去了涂料、饰面等繁琐工序,但施工技术难度和工艺要求更高。“我们考察了相关清水混凝土建筑,但质感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清水混凝土缺少可借鉴的经验,它是整个行业的难题。”黄胜介绍,混凝土的气泡、色泽等非常难以控制,为了调配出这种淡灰色的水泥浇筑后本色的质感,需要克服不小的技术难点。
在上海建工的项目部门口处,摆放着六对高六七米、宽八九米的V形柱子。为了使清水混凝土V形结构柱达到审美等方面的要求,技术团队前期做了无数次方案优化及现场试验,并在临时场地试建V形柱实样,确保实样完全达到要求、参数完全理想后才开始进场施工。
V形柱里面有复杂的钢结构,每一根钢筋的连接节点需要精确在2毫米的误差之内,“针对钢筋的节点处理,我们一个晚上就对技术方案修改优化了七八次。”
2019年8月开始,黄胜带着技术团队试建了6对1:1的V形柱实样,“只要出现一点点瑕疵,我们也会重新做实样。”黄胜说,因为工序繁多,包括测量放线、钢结构吊装、焊接拼装、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都需要专人专岗,做出一对实样,要花十天左右。
第一对实样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黄胜就挨着检查工序,准备试建第二对。混凝土只能从上往下浇筑进模板,为了观察混凝土浇入模板的反应,他便带着技术团队爬上十多米高的登高架进行观察记录……
突击时刻,工地过别样中秋夜
技术团队新鲜血液多,项目部组建了一支青年突击队,今年27岁的黄胜是副队长。他带着青年突击队开展了以项目特难点为主的“研讨会”,以及掌握信息化模型BIM5D技术应用为方向的“学习会”,定期邀请业界“大佬”交流探讨。“针对清水混凝土V形柱这种项目特难点,需要有人去拼、有人敢上。”正是这一次次的学习与试验,为V形柱的顺利施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9年9月,清水混凝土V形结构柱开始现场浇筑施工,这是更艰难的时刻。“实样不满意还可以重来,但是项目现场不能重来,做坏一根柱子都不行。”黄胜说,现场浇筑需一次成型,期间出不得差错。
一个多月的现场浇筑施工期间,黄胜和所有技术人员都待在一线,跟工人团队密切配合施工。混凝土浇筑时会产生化学反应,需要振捣混凝土来消除气泡,这其中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黄胜就和其他技术人员开着手机的计时器,大半夜在工地掐着时间指导工人振捣。
那段时间,黄胜天天待在施工現场,吃饭也都蹲在工地“抢时间”。他还记得当年的中秋,从下午3点开始,做完现场浇筑已经到了晚上十一二点。为了保证混凝土一次性顺利浇筑完成,大家都顾不上过节,就带了月饼到工地,“我们二十多个人,就在工地上吃月饼。”
期间也出现过突发情况。“现场浇筑的时候,我们发现钢模板底部有局部漏浆,要是继续浇筑,就会造成柱体底部烂根……”怎么办?那天晚上,黄胜连夜组织所有人员,花了三四个小时,把一两吨重的钢模板拆掉,冲洗混凝土,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为的就是抢在它凝固成形之前,把这个半成品清理掉。”
整个建筑共使用V形柱52对,现场的效果很理想。黄胜十分高兴,“这对后来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也有了借鉴意义。”
创新工艺,缩减吊装施工时间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酒店地处机场核心位置,被地铁隧道、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T1、T2航站楼、环场高架桥等施工工程包围,面临周边工程交叉作业的影响,加上场地的原因,上海建工项目部推迟进场施工,工期尤其紧张。
为了抢工期抓进度,黄胜带着技术团队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包括“天府之眼”大跨度钢桁架吊装。
“‘天府之眼’吊装的时候,非常壮观,整个桁架系统技术难度很高。”黄胜是标准的理工男,对于这种纵横交错的科技美感总会感到特别愉悦。他介绍,机场本身有网架可以完成吊装,但是这种传统的吊装工艺耗时较长,需要花上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为了节约时间,黄胜带着技术团队做了很多方案的对比,邀请业内专家讨论。“满堂架拼装方案我们也曾讨论过,虽然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但是占用场地太大。”因为大型吊装机械无法在场地展开,最终选择使用卷扬机,配合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来完成吊装工作。
这套方案在四川尚属首次,全国也少有先例,虽然较传统吊装速度更快,但是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很多技术上的处理。项目正下方是地铁隧道,技术团队通过自主建模、验算荷载,及时解决了相关难点。“我们项目工期压得特别紧,尤其要为后面的专业单位开道,给他们腾出更多的施工时间。”技术的创新,让整个吊装作业只用了半天时间。
目前,“天府之眼”正在完成精装修收尾收边等工作。看着指挥部发来最新的机场航拍图,黄胜感慨,忙碌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位来自四川遂宁的小伙如今在成都安家,也在成都建设,奋战在一线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黄胜见证了一座时代丰碑的铸就,“这种感觉,梦幻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