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对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公共体育选项课(足球)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总结出针对大学生足球防守意识现状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变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足球 防守意识
现代足球中明星球员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漂亮的倒钩、美轮美奂的弧线球等深受大学生的效仿和追捧。而学生的防守意识受喜爱程度、团队意识、技术等的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在教学中有针对的采用各级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防守水平。针对大学生足球防守意识现状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公共体育选项课(足球)学生,5个班,共120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与现状
足球战术意识是指队员在足球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取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手段的综合表现这一本质规律的认识。足球比赛是由进攻和防守两大矛盾体组成的,并且不断转换构成了竞赛的全过程。事实上,比赛的胜负更大的取决于防守的运用是否成功。在增强个人防守能力的同时,如何优化整体防守效果已成为今后足球教学和比赛的重中之重,而支撑它的关键因素就是防守意识。包括个人和集体两种防守意识类。我们对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的5个班1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学习过足球防守技、战术的占7.5%,中学学习过防守技、战术的占26.6.%;小学参加过校内足球竞赛的占19.2%,中学参加过校内足球竞赛的占60.8%;小学参加过校外足球竞赛的占5%,中学参加过校外足球竞赛的占18.3%。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足球防守技、战术人数的增长率为19.1%,参加校内竞赛人数的增长率为41.6%,参加校外竞赛人数的增长率为13.3%。
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过足球防守技术的占不到总人数的35%,且总体防守意识和技术水平低下;校内竞赛大部分没有足球教师指导,防守战术多是个人随意防守,属于无明确团队意识的防守战术行为;参加校外竞赛的学生一般是有教练的校队队员,有一定的全队防守战术行为,这部分学生只占18.3%,而且也只是处于区域个人防守配合水平;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足球防守技术人数的增长率看,学生学习足球防守技、战术的愿望非常有限,对防守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防守相对于进攻能力水平更低,防守战术只有整体阵型轮廓,个人进攻意识较强,明显缺乏防守补位和保护意识。
(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足球本身也是一项复杂难以掌握的运动项目;授课场地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专业足球教师缺乏,体育课中的足球课时少;对足球防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主动防守意识缺乏;踢球较好的学生更喜欢进攻不愿意更多的参与防守,学习更高水平的防守技术的愿望不强烈;大学生防守技术的运用主要依靠自身的身体素质,往往忽视协作配合,导致防守战术配合的欠缺。
三、提高学生足球防守意识水平的对策
(一)采用巴办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实施一整套教学工作体系,达到以较为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佳的效果。即在教学计划中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一套整体战术,明确队员的位置、任务、移动路线、动作时机、攻击点;前、中、后场各个环节的局部配合;相应的常规技术,分配到各个阶段和课时中,形成系统的学习内容。
(二)在各个环节的具体教学中采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连续性的小步子;在练习中要求学生采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教学计划外的扩展部分。如带球过人,将技术分为:带球技术(触球部位→拨球→重心移动→其它衔接技术)、过人技巧(观察防守位置→拨球变向→加速超越)和对抗应变(根据战术实施过人、或制造假象创造机会过人、或利用防守人的偶尔失误把握机会快速过人)。教学中以带球技术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防守人的重心变化,为教学计划外的防守突破过人技术扩展部分进行铺垫。
(三)教师在足球防守技术授课中,重点强调防守基本意识的形成,比如进攻中的防守意识、攻防转换中的防守位置等。在技术理论上明确防守技术的发展趋势,在防守技、战术的运用上指明配合意识、场区意识、状态意识,从而形成整体防守战术意识。
四、结束语
足球是一项攻守战术复杂又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其技术、体能、战术之间相互牵制,影响了足球防守意识的学习与发展。教学中应以防守战术意识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技术、战术配合、体能和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目前的整体看,他们的防守技、战术意识较差,其原因是中小学时期接受的足球防守学习较少。抓住当前足球向好的大环境,真正的从防守技术等细节做起,建设校园足球。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 张洪潭.体育教学方法论沉思[J].体育与科学.1996(3).
[3]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摘 要 对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公共体育选项课(足球)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总结出针对大学生足球防守意识现状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变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足球 防守意识
现代足球中明星球员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漂亮的倒钩、美轮美奂的弧线球等深受大学生的效仿和追捧。而学生的防守意识受喜爱程度、团队意识、技术等的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在教学中有针对的采用各级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防守水平。针对大学生足球防守意识现状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公共体育选项课(足球)学生,5个班,共120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与现状
足球战术意识是指队员在足球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取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手段的综合表现这一本质规律的认识。足球比赛是由进攻和防守两大矛盾体组成的,并且不断转换构成了竞赛的全过程。事实上,比赛的胜负更大的取决于防守的运用是否成功。在增强个人防守能力的同时,如何优化整体防守效果已成为今后足球教学和比赛的重中之重,而支撑它的关键因素就是防守意识。包括个人和集体两种防守意识类。我们对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的5个班1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学习过足球防守技、战术的占7.5%,中学学习过防守技、战术的占26.6.%;小学参加过校内足球竞赛的占19.2%,中学参加过校内足球竞赛的占60.8%;小学参加过校外足球竞赛的占5%,中学参加过校外足球竞赛的占18.3%。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足球防守技、战术人数的增长率为19.1%,参加校内竞赛人数的增长率为41.6%,参加校外竞赛人数的增长率为13.3%。
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过足球防守技术的占不到总人数的35%,且总体防守意识和技术水平低下;校内竞赛大部分没有足球教师指导,防守战术多是个人随意防守,属于无明确团队意识的防守战术行为;参加校外竞赛的学生一般是有教练的校队队员,有一定的全队防守战术行为,这部分学生只占18.3%,而且也只是处于区域个人防守配合水平;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足球防守技术人数的增长率看,学生学习足球防守技、战术的愿望非常有限,对防守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防守相对于进攻能力水平更低,防守战术只有整体阵型轮廓,个人进攻意识较强,明显缺乏防守补位和保护意识。
(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足球本身也是一项复杂难以掌握的运动项目;授课场地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专业足球教师缺乏,体育课中的足球课时少;对足球防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主动防守意识缺乏;踢球较好的学生更喜欢进攻不愿意更多的参与防守,学习更高水平的防守技术的愿望不强烈;大学生防守技术的运用主要依靠自身的身体素质,往往忽视协作配合,导致防守战术配合的欠缺。
三、提高学生足球防守意识水平的对策
(一)采用巴办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实施一整套教学工作体系,达到以较为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佳的效果。即在教学计划中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一套整体战术,明确队员的位置、任务、移动路线、动作时机、攻击点;前、中、后场各个环节的局部配合;相应的常规技术,分配到各个阶段和课时中,形成系统的学习内容。
(二)在各个环节的具体教学中采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连续性的小步子;在练习中要求学生采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教学计划外的扩展部分。如带球过人,将技术分为:带球技术(触球部位→拨球→重心移动→其它衔接技术)、过人技巧(观察防守位置→拨球变向→加速超越)和对抗应变(根据战术实施过人、或制造假象创造机会过人、或利用防守人的偶尔失误把握机会快速过人)。教学中以带球技术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防守人的重心变化,为教学计划外的防守突破过人技术扩展部分进行铺垫。
(三)教师在足球防守技术授课中,重点强调防守基本意识的形成,比如进攻中的防守意识、攻防转换中的防守位置等。在技术理论上明确防守技术的发展趋势,在防守技、战术的运用上指明配合意识、场区意识、状态意识,从而形成整体防守战术意识。
四、结束语
足球是一项攻守战术复杂又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其技术、体能、战术之间相互牵制,影响了足球防守意识的学习与发展。教学中应以防守战术意识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技术、战术配合、体能和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目前的整体看,他们的防守技、战术意识较差,其原因是中小学时期接受的足球防守学习较少。抓住当前足球向好的大环境,真正的从防守技术等细节做起,建设校园足球。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 张洪潭.体育教学方法论沉思[J].体育与科学.1996(3).
[3]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