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主要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些技能。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设计历史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的程序、步骤;(2)要有充分的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练习设计,无论是历史概念的学习还是史学原理的学习,都要设计适量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实践;(3)正确处理历史程序性知识练习时间的分配,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程序性知识应先练习局部技能,然后进行整体练习;(4)合理规划和分配历史程序性知识的讲授与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对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理解与技能训练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一、设计历史学习活动主题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和设计历史学习活动议题。在选择历史学习活动议题时,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是:(1)历史学习活动主题具有操作性;(2)历史学习活动主题具有针对性;(3)有助于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历史学习活动主题课中,应制订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例如,《寻访“丝绸之路”》一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地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准确找出丝绸之路的途径路线。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使用地图等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二、促进历史程序性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理解”这一环节,抓住历史事物的实质,从本质上把握历史知识。“理解”的主要表现行为是推理和解释(包括转换),常用概述、说明、归纳、阐明等行为动词加以表述。“会用”成为衡量学生“理解”所学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方式之一。在促进学生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教师示范与学生说出示范步骤相结合;(2)教师在示范时,要把程序的各个步骤充分展开,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操作的结构与特点,能更好地观察、理解、模仿;(3)降低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示范难度,防止历史信息资料(史料)负担过重;(4)引导学生回顾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5)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
三、历史变式练习设计的教学策略
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编制各类习题,给学生以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利用“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模式,通过设计新颖而思考性强的历史变式练习题,将学生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练习动机;(2)及时提供反馈信息;(3)设计好变式练习,使历史变式练习具有相似性、变化性、连续性和反例性;(4)教会学生正确选用历史变式习题的练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练习动机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有利于保证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准确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提高学生运用技能的自立性、灵活性、创造性。
四、历史概念学习的教学策略
历史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历史的具体概念比较简单,如历史新教材中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戍变法、三大改造等历史概念就属于此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寻找更多的“正例”和“反例”。“正例”有助于确证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有助于剔除历史概念中的非本质属性。
定义性历史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1)“定义——例证”法:指首先学习、理解概念的涵义和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典型例子(即例证)作分析说明和应用的策略,比较适合采用接受式学习;(2)“例证——定义”法:指首先学习、分析概念的若干例证,然后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学习策略。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竹江中学)
一、设计历史学习活动主题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和设计历史学习活动议题。在选择历史学习活动议题时,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是:(1)历史学习活动主题具有操作性;(2)历史学习活动主题具有针对性;(3)有助于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历史学习活动主题课中,应制订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例如,《寻访“丝绸之路”》一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地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准确找出丝绸之路的途径路线。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使用地图等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二、促进历史程序性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理解”这一环节,抓住历史事物的实质,从本质上把握历史知识。“理解”的主要表现行为是推理和解释(包括转换),常用概述、说明、归纳、阐明等行为动词加以表述。“会用”成为衡量学生“理解”所学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方式之一。在促进学生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教师示范与学生说出示范步骤相结合;(2)教师在示范时,要把程序的各个步骤充分展开,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操作的结构与特点,能更好地观察、理解、模仿;(3)降低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示范难度,防止历史信息资料(史料)负担过重;(4)引导学生回顾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5)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
三、历史变式练习设计的教学策略
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编制各类习题,给学生以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利用“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模式,通过设计新颖而思考性强的历史变式练习题,将学生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练习动机;(2)及时提供反馈信息;(3)设计好变式练习,使历史变式练习具有相似性、变化性、连续性和反例性;(4)教会学生正确选用历史变式习题的练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练习动机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有利于保证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准确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提高学生运用技能的自立性、灵活性、创造性。
四、历史概念学习的教学策略
历史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历史的具体概念比较简单,如历史新教材中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戍变法、三大改造等历史概念就属于此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寻找更多的“正例”和“反例”。“正例”有助于确证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有助于剔除历史概念中的非本质属性。
定义性历史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1)“定义——例证”法:指首先学习、理解概念的涵义和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典型例子(即例证)作分析说明和应用的策略,比较适合采用接受式学习;(2)“例证——定义”法:指首先学习、分析概念的若干例证,然后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学习策略。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竹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