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者的最牛福利与公众的被剥夺感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收入30多万元,15天年休假工资多达6万元——河北省沧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工资单不久前被贴在网上,网友称其为“史上最牛工资单”。与此同时,中石化广东公司多张购酒发票也在网上被公布,所进酒水多为拉菲等名贵洋酒及高价茅台酒,网友怒斥“中石化高层喝酒万元一瓶,如此穷奢极欲,油价不涨才怪”。
  又是“史上最牛工资单”,又是“天价酒单”,这些词总是和同一个身份结合在一起:垄断者。一个地级市的农信社,普通员工年收入30万元,一个月的工资比当地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这已经很令人震惊;在多数劳动者带薪年休假尚且只是泡影的时候,沧州农信社员工15天年休假不休息居然就能轻松拿到6万元,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想不羡慕都不行。而中石化广东公司呢,“买一次酒都是好几十万好几十万地买”,尽是名贵洋酒和高价茅台,联系到不断上涨的油价和动辄“人造油荒”逼宫等情节,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愤怒?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一个接一个被曝光的案例只不过是一些新鲜的注脚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史上最牛”大概远远不止这些。表面上看,农信社也好,中石化也罢,都在市场经济中披着企业的外衣;于是,利润好了盈利多了,给员工多发点工资似乎是“仗义大方”的表现,领导喝酒动辄上万元一瓶也只是对其“管理有方”的肯定——公众对垄断者的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消费高挥霍,好像只能眼红,并没有指责的权利;但是,公众真正从中体验到的,却是无以复加的“被剥夺感”。
  谁都知道,农信社和中石化都不是普通的企业,他们能够发财离不开行政垄断所赋予其的特权平台。比如石化双雄廉价占据着国内原油资源,进口原油明明只占55%,成品油价格却要紧跟国际原油价格,而不是只跟到55%的程度。网友将石油高管的穷奢极欲与成品油价格的连番上涨放在一起讨论,是一种完全合理的成本转嫁联想:高管万元洋酒喝得越多、茅台几十万几百万买得越多,中石化的经营成本就越高,这也就成了油价仍需继续上涨的理由,因为,所有纸醉金迷的成本最终都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腰包上。
  更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效益好到无边、进而福利好到无边的企业,在他们的发展历史上都少不了纳税人为其亏损或负债埋单的段落。比如农信社,如果没有纳税人给其不良贷款和亏损埋单,他们何以能够轻装上阵大发其财?2003年到2004年,央行出资换取了农村信用社以前年度形成的未弥补亏损、不良贷款,并按年按票据发行额度付给农村信用社利息。这个所谓的票据置换,可谓“给了真金,又给白银”。钱从哪里来?还不是纳税人用血汗钱埋了单。
  亏损的时候,不是找国家财政要补贴,就是全额将亏损包袱甩给冤大头——纳税人;扭亏为盈的最好办法,就是咬着牙想办法掏空“全民股东”的腰包,成品油价格可以一涨再涨、涨了又涨,金融服务收费可以一收再收、收了又收;而真正赚钱了以后,所有的好处都是由内部人员独享,批量制造着一张又一张富得流油的“最牛工资单”和穷奢极欲的“天价酒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沧州农信社发的财其实不是利润,而是纳税人的血汗;中石化高管喝的更不是酒,而是民脂民膏!
其他文献
作为有着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北京可谓是书店气息十分浓厚的城市。不论是大型综合性图书商厦,还是小巧精致的主题书店,或者定期举办的各类书市,乃至小巷路边的旧书摊,对于各个年龄、各个职业的读书人来说,这些书店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可取之处。各种各样的书店,让爱书人驻足、流连。  北京图书大厦  位于西长安街上的北京图书大厦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书城,一共有5层:地下一层为进口原版图书区域,一楼为社会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