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学经典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西方悲剧小说。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拥有丑陋外表的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副主教等鲜明的文学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作品中有关美丑、善恶的描写给我印象深刻。
  强烈的对比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特色,其间有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
  对照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近于优美,粗俗藏在高尚的背后,善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①由于丑的存在,使美更美,同样由于美的存在,可以使丑更丑。在同一部作品中,既可以有表现丑的事物,又可以有表现美的事物,它们之间既有矛盾斗争的关系,又有着一种相互衬托的关系。小说中的主人翁爱斯美拉达是真善美的化身:她不仅拥有迷人的外貌,动人的歌喉,更有一颗善良的心灵。由于她的善良,当卡西莫多在烈日的炙烤下渴的快要晕过去,别人只在一旁嘲笑不理时,是她不计前嫌,将自己的水拿给这个丑陋的畸形儿喝,解救了卡西莫多,同时也唤起了他心中的善;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由此可见她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在这整部作品中,她都是美与善的结合体,她美到极致,也无比善良,正是她的善良使她的美得以永恒。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主人翁:卡西莫多,他天生驼背、独眼、又聋又跛,形体畸形,可以说丑到极致。首先将这外表上的极致之美与极致之丑放在一起描写,给人的震撼力就很大,而作者的对比并未就此止步,他接着描写了外表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爱斯美拉达的滴水之恩,唤起了他心中的善,同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他把这份爱慕之情深深埋在了心里,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人深处险境时,他勇敢的挺身而出,从绞架下救出了爱斯美拉达;当虚伪的克洛德要对爱斯美拉达图谋不轨之时,尽管卡西莫多对养育他的副主教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但依然在爱斯美拉达的鼓励下勇敢的赶走了克洛德,当他目睹心中的爱人被无情的绞死,他无助又绝望,最终来到墓地与之同葬一穴,共赴黄泉。这种心灵美和外貌丑在卡西莫多身上构成了矛盾统一体,在他残缺的身躯里隐藏着最真最美的东西,人们不得不被他的善良所感动,也就不会觉得他的相貌多么的丑陋、吓人了。作家在这里提出了衡量美的价值标准:人美在心灵!
  作家不仅将美与丑进行对比,而且还进一步对比内在美与外在美。像爱斯美拉达这样内、外俱美的形象是个理想化的人物,而作品更多的是描写这两种美矛盾着统一在一起。正如上面所说,卡西莫多是内在美,而相貌丑陋,但他的内在美会使人们忽略他的外在丑。而副主教克洛德及卫队长弗比斯则是另一种体现。克洛德是残害爱斯美拉达的罪魁祸首,他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外表道貌岸然,但骨子里却是个衣冠禽兽,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一种变态的爱,为了得到她,他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斯美拉达接收他的爱情,遭到她的拒絕后,他一步步地将她逼上绝路,最后爱斯美拉达憎恨地对他说:“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②可见他的行为已经到了令人非常憎恨的程度。弗比斯是个外表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内心却是虚伪、丑陋的一个人物。他英雄救美赢得了爱斯美拉达的芳心,爱斯美拉达对他的爱忠贞不愈,但他却是虚伪和欺骗感情的家伙。他对爱斯美拉达,只是爱她的外表;当爱斯美拉达因被诬告谋杀他而判刑时,他没有去为她申述;当他在未婚妻身边看到爱斯美拉达在圣母院谢罪时,他却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解救的反映。他是自私的,他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虚荣,他最后对爱斯美拉达的见死不救表现了他丑恶的灵魂。作者将围绕爱斯美拉达的三个男主人翁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内在美和外在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的心灵美是高于一切的的,如果灵魂丑陋,外表再美,都掩饰不了。
  善与恶的对比是伴随着美与丑的对立展开的,美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善的,丑的事物在某种意义说是恶的。小说中爱斯美拉达不仅是美的代表,也是善的化身,她代表着勤劳善良的下层人民。她用她的舞蹈和歌声抚慰人们的心灵;她尽她所能帮助她身边的人们;她是善良理念的完美体现。可是她太过于单纯,使她极易被残酷无情的社会残害,最后无法逃脱厄运,以死亡作为结局。让人叹息不已,由此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她正是被内心丑陋的副主教克洛德所戕害,他是黑暗势力恶的代表:他阴沉可怕,他使光明罩上阴影,给快乐带来恐怖,他为了满足一己之贪欲,利用手中的教权将善良美丽的爱斯美拉达一步步逼上死亡的境地。作者通过善与恶的对比,揭示了教士的虚伪,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善良及他们身上的反抗精神。
  戏剧性的场面是这部小说的又一特色。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多变甚至荒诞,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例如:愚人节上的卡西莫多;他对爱斯美拉达的保护及最终的结果;对乞丐王国的描写以及他对甘果瓦的审判;爱斯美拉达母女的重逢等。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美拉达,为她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而他抵御的敌人正是前来营救爱斯美拉达的乞丐们,两者都是为了保护美少女,却因卡西莫多的误会导致了悲惨的结局;卡西莫多保护着爱斯美拉达,但他却成为副主教克洛德的帮凶。爱斯美拉达的母亲在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后最痛恨吉卜赛人,而她特别憎恨的爱斯美拉达又恰恰是她的亲身女儿,在一种偶然的场合下她认出了女儿,但母女重逢的快乐立即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伤。这一幕幕荒诞、滑稽的戏剧性场面的描写给我们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间和自身的内心的矛盾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也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小说的又一特点。而卡西莫多是夸张描写的集中体现:首先是他的外貌:他身体畸形,驼背,独眼,耳聋,有着一张几何形的脸,一个四面体的鼻子和马蹄形的嘴……作者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其次是他的体力:他有着巨人般的体力,能够抵抗千军万马的进攻;还有他对爱斯美拉达的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这些夸张的描写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责怪上帝为什么要对他如此不公,唤起人们对他的无限同情,并以此做为反衬,衬托出他心灵的高尚和美丽。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浪漫主义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运用强烈的对比反衬、戏剧性的场面、夸张的描写等艺术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向往,赞扬下层人民的美好品德。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仁爱的思想,杰出的对照艺术等,使小说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是极为珍贵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雨果. 《克伦威尔》序 —— 雨果论文学
  [2]雨果 《巴黎圣母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之所以独到,是因为在表现手法方面,体现服装的文化底蕴较深,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爱好。而设计者经过对市场的充分挖掘,发现要想使中国当代的服装设计融入到世界的服装设计行业中,就必须要学会充分挖掘中华传统元素,采取传统元素设计方式与当代潮流的时尚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服饰文化的韵味,又能够迎合现代人的喜爱,使中国服装设计水平有较高的提升。通过研究发现,服装设计着力点主要体现在服装
期刊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学校为了美化教室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倡议学生每人带一盆花放到教室里。  倡议发出一天后,我们各个教室的阳台上、窗台上、书柜上就放满了学生带的一盆盆花。一盆盆簇拥的绿色中流淌着春的活力,绿叶中一朵朵色彩艳丽的小花犹如美妙的音符在把春天歌唱。看着一盆盆茂盛的花草,即刻便觉着教室里春意盎然。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室更美了,校园更美了。  然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学生更美了。你看,下课了,学生
期刊
摘要:《红与黑》是中译本最多的外国小说。本文从多个中文译本中选出了四个中译本进行文本分析,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四个中译本风格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复译;译者;风格  《红与黑》是一本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法国小说。1944年由赵瑞蕻先生第一次翻译成中文。五年后,罗玉君重译《红与黑》,作者译为“斯坦达尔”。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红与黑》没有新的翻译版本问世。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全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是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金点子”,让学生感觉快乐幸福,使我们的语文课由“低效”向“有效”转变,打造成“幸福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
期刊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教学,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体育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以建设指标为标准,课程的建设、评估、验收流于形式。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且应用的范围还在不但扩大。但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还较为盲目,在没有深入研究实践策略的基础上就匆匆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还需深入研究,总结出有效的方法,提升实践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活一体化。在生活中学习,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让学生了解并不只是书本上有知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知識可以用在作文学习中。基于此,本文将对生活化理念的概念着手,探讨生活化理念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良好的教学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期刊
摘要: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此后媒体进入直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录播节目而言,直播需要主持人具备更多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报道能力等。本文对直播报道进行了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挖掘直播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直播报道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呈现一个好的现场报道这几部分,笔者以期通过梳理以上内容进而对直播报道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认知和提高。  关键词:直播;现场报道;影响因素  2016年以来,我们进
期刊
摘要:在国内群众性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排球运动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现如今,排球运动已经从最初的游戏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国排球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男女排球队均取得过骄人成绩,特别是中国女排一度成为国人的骄傲。一时间内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掀起了学习中国女排拼搏精神的热潮,国内群众性排球运动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空前时期,国内的群众性排球运动也逐渐普及开来。随着
期刊
摘要:城市雕塑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展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也与百姓生活和大众审美相连,本文以东北城市雕塑为例,探寻城市雕塑作为文化载体所传承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城市雕塑;时代印记  到过长春,人民大街上的“飞机”记忆很深;哈尔滨冰雕和抗洪纪念塔;沈阳的“坦克”和有毛主席挥手的群雕;抚顺市的雷锋塑像……生活在东北,走过一些城市,留存在记忆里的总是那些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