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讨论了中药复方计量分析的三个要素,即1)复方中各单味中药的剂量、2)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3)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对于任何中药复方这三个因素不可缺少,中药复方的功效随着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63-01
复方中个单味药的剂量 此剂量至少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绝对剂量,就是指用称量工具称的的单位中药的实际用量。剂量不同药效亦有不同。比如2010版药典载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效一般用量用10~15g,但回乳时炒用量60g。槟榔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等功效,用量3~10g,但杀绦虫、姜片虫时用30~60g。二是指相对剂量,目前对象计量的认定方法还未有定论[1]。作者曾提出一种方法被刘霞等称为均值法[2-3]。不论如何争论,相对计量目的是使得不同功效的单味中药药效不但能量化,并且方便的互相比较。这对于中药复方有重要的意义。
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 中药复方講究配伍,配伍重视各单位药在方中的剂量比例。比如常见的方剂六一散,由滑石和甘草两味重要组成,剂量比是6︰1,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和当归两味中药组成,黄芪和当归的剂量比是5︰1,再比如外科方剂九一丹、五五丹、九转丹,都是由石膏和升药两味中药组成,它们的比例分别为9︰1、5︰1、1︰9[4],比例不同所以复方功效也有差别。
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 一首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的个数也与全方功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中药复方所含单味中药数目增多时,则该中药复方的作用越来越容易从所谓的主要药物或者药物群,比如从君药中分散开来。从君臣佐使的这种“封建制”的等级结构逐步转向大家都重要很难分清那个重要,那个不重要的“同事式”的协作平级制。就是说复方中主要药物或者药物群对全方的的影响力、控制力随着药味数目的增多呈现下降、分散开来的趋势。比较单味药数目少的中药复方和数目多的复方不难发现:药味数目较少的中药复方全方功效与主要药物比如君药的功效有很大的重合,而药味数目较多的复方次重合度较小。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要素在中药复方计量分析中不可或缺。这三个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其中剂量是最基础的指标;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和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关系紧密,用构成比表示有很大的优点。将一首中药复方中各单味中药的剂量以构成比的形式表示,有利于提高对中医复方的结构认识。特别是对分析总剂量相同,药味数目不同,剂量比例不同的复方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砚,王益民,刘霞.中医方剂内在规律的数学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61-64
[2] 王文刚.基于量效的方剂分析法尝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73-74
[3] 刘霞,张砚,李晓伟,王益民.方剂量化的数学分析方法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4):244-246
[4]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9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63-01
复方中个单味药的剂量 此剂量至少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绝对剂量,就是指用称量工具称的的单位中药的实际用量。剂量不同药效亦有不同。比如2010版药典载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效一般用量用10~15g,但回乳时炒用量60g。槟榔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等功效,用量3~10g,但杀绦虫、姜片虫时用30~60g。二是指相对剂量,目前对象计量的认定方法还未有定论[1]。作者曾提出一种方法被刘霞等称为均值法[2-3]。不论如何争论,相对计量目的是使得不同功效的单味中药药效不但能量化,并且方便的互相比较。这对于中药复方有重要的意义。
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 中药复方講究配伍,配伍重视各单位药在方中的剂量比例。比如常见的方剂六一散,由滑石和甘草两味重要组成,剂量比是6︰1,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和当归两味中药组成,黄芪和当归的剂量比是5︰1,再比如外科方剂九一丹、五五丹、九转丹,都是由石膏和升药两味中药组成,它们的比例分别为9︰1、5︰1、1︰9[4],比例不同所以复方功效也有差别。
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 一首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的个数也与全方功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中药复方所含单味中药数目增多时,则该中药复方的作用越来越容易从所谓的主要药物或者药物群,比如从君药中分散开来。从君臣佐使的这种“封建制”的等级结构逐步转向大家都重要很难分清那个重要,那个不重要的“同事式”的协作平级制。就是说复方中主要药物或者药物群对全方的的影响力、控制力随着药味数目的增多呈现下降、分散开来的趋势。比较单味药数目少的中药复方和数目多的复方不难发现:药味数目较少的中药复方全方功效与主要药物比如君药的功效有很大的重合,而药味数目较多的复方次重合度较小。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要素在中药复方计量分析中不可或缺。这三个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其中剂量是最基础的指标;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和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关系紧密,用构成比表示有很大的优点。将一首中药复方中各单味中药的剂量以构成比的形式表示,有利于提高对中医复方的结构认识。特别是对分析总剂量相同,药味数目不同,剂量比例不同的复方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砚,王益民,刘霞.中医方剂内在规律的数学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61-64
[2] 王文刚.基于量效的方剂分析法尝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73-74
[3] 刘霞,张砚,李晓伟,王益民.方剂量化的数学分析方法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4):244-246
[4]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