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研究进展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感染流感病毒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由于流感病毒的易变性和易耐药性,尚缺乏疗效良好且副作用少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而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可以很好地应对流感病毒的易变性和易耐药性.同时中医药治疗流感的方法和手段多样,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临床应用愈加广泛,中医药逐渐表现出安全高效、物美价廉的优势.本文从中医药对流感的认识、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流感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临床治疗流感提供更多的方法、思路与选择.
其他文献
传统诗学界误以为诗歌节奏是完全客观的,因此他们所构建的传统节奏美学主要体现为种种严格的格律模式.现代学者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节奏的主观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人类认知机制的现代节奏美学.诗句(诗行)中的节奏所造成的停顿,有利于读者对语词以及诗句(诗行)的充分理解,从而在大脑中深刻、强烈的印记.诗人们利用人类的节奏能力规律,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节奏美学,其中最有效的做法是以诗行形式来引导读者的认知注意力,通过节奏划分让部分诗歌语词在读者大脑中得到凸显,激发读者领悟奇妙的诗歌之美,正如威廉斯在《只是想说》中
血管外膜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血管壁干细胞(vascular wall-resident stem cells,VRSCs),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包围外膜滋养血管的周细胞等.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壁干细胞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静息状态下,血管壁干细胞主要参与血管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稳态调节;血管损伤后,它们迁移到血管损伤部位,通过旁分泌途径或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参与血管损伤修复、血管重构和血管功能的调节.血管壁干细胞一
利拉鲁肽(LiraglutideInjection)是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主要用于控制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若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可考虑与利拉鲁肽联合应用控制.临床研究发现利拉鲁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对其他由糖尿病或非糖尿病导致的器官损伤也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利拉鲁肽对器官损伤保护的作用,本文将从脑、肝、心、肺、肾五个方面对利拉鲁肽的脏器保护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阅与借鉴.
炎症小体是由感受蛋白、衔接蛋白以及效应蛋白组装形成的复合体,细胞在应激或感染条件下炎症小体的激活是调控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不同类型的炎症小体调控方式存在较大差异,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较为透彻也是功能最为全面的炎症小体类型.NLRP3炎症小体调控紊乱在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病理作用.在哺乳动物卵巢中,NLRP3不仅是参与卵泡的正常发育,其过度激活也是导致多囊卵巢以及卵巢功能退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总结并阐明NLRP3炎症小体在卵巢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及临床
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的山羊西尔维娅因剧中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以后人文主义视角,可见马汀的妻子史蒂薇因她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将西尔维娅视为与人类构成二元对立关系的动物以及被语言标记为“山羊”的符号.具有反思意识的马汀则在与西尔维娅的注视中得到启示,西尔维娅眼中的理解与灵魂使他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贫瘠.这种贫瘠,源于现代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在自己与动物之间严格划界,从而因为自身观念的封锁而无法参与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与他者的共在当中.因此,他们注定是孤独的,
若埃·布斯凯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诗人、小说家、文学和艺术评论家,其作品体系宏大、丰富多样.其中诗论至今仍为诗性写作与现实的关系提供独特范例.作为超现实主义运动同路人,布斯凯在接受现代主流诗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将写作与本体论探索相结合,展示语言和写作行为中的超越能力.他的文论注重再现书写时刻的激情与生命内在悸动,寻找能重建人和时空、事物关系的新语言;阐明诗人通过感性的书写与认识经验来更新语言,开辟新的认知与行动领域,让人与世界相遇、向“存在的无尽夜”敞开自我.
2000年英国W·H·史密斯文学奖获奖作品《士兵归来》是梅尔文·布拉格以其父亲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二战士兵山姆·理查森在战后返乡与家人相处和重新融入社会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他经历了个人、家庭和社会3个层面的身份认同危机,体现了战争创伤给战后返乡士兵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并造成自我异化以及与社会的疏离.本文将结合战争创伤理论及身份认同理论,探析战争创伤如何导致返乡士兵群体因身份认同危机而造成其在社会上边缘化的身份,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若想治愈老兵们的创伤,除了在心理治疗方面给予支持外,还需要重建
维涅季克特· 叶罗费耶夫的小说《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始文本”之一,其极具颠覆性和杂糅性的文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秉承欧洲古典文学中的“梅尼普体”传统,将荒诞癫狂的虚构与深刻敏锐的哲理相结合,进行了一场充满讽刺与哲思的精神心理实验.根据巴赫金对“梅尼普体”的定义与阐释,《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在文本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呈现了该体裁的重要特征,但并非对这一体裁的简单摹仿和重现,其内在对话性、争辩性、反抗性和自由度都更为鲜明,并且体现出强烈的反体裁性和反崇高性.这部作品在丰富“梅尼普体”内涵的
津岛佑子的中期代表作《水光闪耀的时代》通过二战记忆的再现,将20世纪90年代初战争频发的时代描写纳入更大的历史景深中,以小人物痛苦的战争创伤记忆和身份认同危机展现战争的残酷以及种族歧视、霸权主义的罪恶.小说的创伤书写、乌托邦描写与反战主题相呼应,在历史性和文本性的相互映射中,反思人类生存现状与未来.乌托邦的幻灭与重构在反映少数族裔群体创伤的同时,为小说灰暗的现实主义基调添加了理想主义色彩,展现了作者建构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和现实关怀.
通过对雅典城邦内外现实境地进行描摹,阿里斯托芬讨论了在雅典帝国一步步发展壮大到达顶峰后又急转直下的过程中,雅典城邦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些考验不仅仅是城邦共同体需要面对的,同时也威胁着家庭共同体和泛希腊共同体.以阿里斯托芬在《云》和《阿卡奈人》中的书写为例,这三种共同体都处在危机的边缘,这为剧场中的雅典观众提供了一个“认识你自己”的契机,也为他们展示了雅典城邦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