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老师偏重于讲、问,学生只能是听答。特别是数学课,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就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再用这种方式来教学,那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无法调动起来,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搞活。下面就征对这个问题谈几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带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当今的师生关系已经再也不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是诺,而是轻松活泼,和谐愉快的朋友关系。正如有位伟人所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而不是机器,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之前,先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说觉得老师这人怎么样?可以从很多方面谈外表、性格、特征、印象等。说到外表时特意提出觉得老师长得如何?观察脸的左右两边一样吗?从而为这节课作铺垫。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会更加平等、更加融合,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人格碰撞的互动交流关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二、用实际生活来导活
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巧用“生活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激发学生探索。
例如:如何求近似数?通过“服装大卖场”请同学们当商店经理,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四舍五入法。这是康老师事先预设的问题,有个别同学不同意她的观点,于是康老师抓住了课堂上的亮点,让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商场搞促销活动降价能满足顾客的心理而获得更多的盈利,得出了去尾法。进一法则通过同学的身高选择买衣服,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用多彩活动来引活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脑、手、口等各种感官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好奇等特点,多设计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比一比”中,学生学会了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后,就提问说“你们还想比什么?”有学生就问“可以走出来吗?”我说如果你有需要完全可以。这时就有学生走出来和好朋友比身高,还有的到讲台上看看谁跳起来高等等。在学习和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时,常采用“对数”游戏。如“8”的组成: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并配以口述“我出1”,要求学生伸出7个手指,配以口述:“我出7”,然后师生齐说:“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当然,也可以同桌一起玩。这样的活动变单纯的数学练习为有说有动的表演,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动手范围,还能使学生更多的感知数学多方位的信息来源。
四、用竞赛来激活
逞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这一心理特征,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经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解答。开始主动解答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不关心。后来我在思考题的下面写上1、2、3等等名次的序号,解答对的经老师批阅后,在名次序号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由于开展了竞争,使学生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后来学生发现了我写思考题,就立即簇拥到黑板前来争着做,以争取好名次。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没能解出来,回家后继续废寝忘食地思考、解答,晚上还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将解好的答案告诉我。
总之,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的发言,踊跃的参与。这样数学课堂自然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带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当今的师生关系已经再也不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是诺,而是轻松活泼,和谐愉快的朋友关系。正如有位伟人所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而不是机器,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之前,先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说觉得老师这人怎么样?可以从很多方面谈外表、性格、特征、印象等。说到外表时特意提出觉得老师长得如何?观察脸的左右两边一样吗?从而为这节课作铺垫。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会更加平等、更加融合,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人格碰撞的互动交流关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二、用实际生活来导活
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巧用“生活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激发学生探索。
例如:如何求近似数?通过“服装大卖场”请同学们当商店经理,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四舍五入法。这是康老师事先预设的问题,有个别同学不同意她的观点,于是康老师抓住了课堂上的亮点,让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商场搞促销活动降价能满足顾客的心理而获得更多的盈利,得出了去尾法。进一法则通过同学的身高选择买衣服,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用多彩活动来引活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脑、手、口等各种感官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好奇等特点,多设计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比一比”中,学生学会了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后,就提问说“你们还想比什么?”有学生就问“可以走出来吗?”我说如果你有需要完全可以。这时就有学生走出来和好朋友比身高,还有的到讲台上看看谁跳起来高等等。在学习和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时,常采用“对数”游戏。如“8”的组成: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并配以口述“我出1”,要求学生伸出7个手指,配以口述:“我出7”,然后师生齐说:“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当然,也可以同桌一起玩。这样的活动变单纯的数学练习为有说有动的表演,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动手范围,还能使学生更多的感知数学多方位的信息来源。
四、用竞赛来激活
逞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这一心理特征,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经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解答。开始主动解答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不关心。后来我在思考题的下面写上1、2、3等等名次的序号,解答对的经老师批阅后,在名次序号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由于开展了竞争,使学生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后来学生发现了我写思考题,就立即簇拥到黑板前来争着做,以争取好名次。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没能解出来,回家后继续废寝忘食地思考、解答,晚上还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将解好的答案告诉我。
总之,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的发言,踊跃的参与。这样数学课堂自然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