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美好而享誉全球华人的尊贵宠物

来源 :中国观赏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龙鱼网
  或许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鱼亚马从逊河水面腾跃而出,朝向树尖上一只昆虫张开大口。这个场景中的主角就是现今倍受人们青睐的水中瑰宝——龙鱼。远在太古石炭纪元的300年前,硬骨家族中鼓舌鱼科的龙鱼家族,就已经开始在不断变迁的地球环境中生存了,但直至18世纪中叶,法国学者才陆续发现了南美银龙和亚洲龙鱼。至19世纪中期,东南亚诸国的华裔侨商以敏智的目光发现了龙鱼身躯徐徐闪射着的珠光和冉冉氤氲着的宝气,感到了商机和财运到来,于是将其推向市场。从此,热带观赏鱼中的一位高贵“巨人”,昂首挺胸、大刀阔斧地向鱼友们走来。
  


  龙鱼不仅体形硕大、伟岸磅礴、遒劲威猛,更蕴含了一种神秘古远、长寿好运的气息。龙在中国的人文历史上有着密不可分的情愫所在,只要是高尚、庄严的场合都会出现“龙”的身影,而且自古以来,所有天子都以“龙”的传人自居,民俗祭典更是离不开“龙”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所以只要是中国人,对“龙”字就有一股莫名的好感。在香港和东南亚诸国的许多家庭里,龙鱼被视为神鱼,在那里,人们视饲养龙鱼这一行为如同祭神一样的举足轻重,龙鱼做为作为美好愿望的寄托,祈祷家庭载载好运。尤其是红龙鱼,由于濒临绝种,在1980年华盛顿野生动物保护条约列为甲级保护动物而身价高贵。在港澳台,一条红龙鱼的价格有的逾百万元,被视作家财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无疑,龙鱼背后的“寓意”才是吸引买家的最重要因素。
  台湾《水族宠物生态》杂志社社长周旭明曾说过: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龙对中国人来说,除了带有文化上的内涵,更是祥瑞霸气的象征,因此龙鱼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人气居高不下也非其他鱼种可及。如今,龙鱼的品种在其繁殖场内不断研究改良后,其品种日期多样,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下,“风水”对一般民众的影响甚大,而龙鱼则正是吉祥的最佳风水鱼,所以龙鱼在中国的流行是大势所趋,有一定的根基。而龙鱼的富丽堂皇、不可一世的气质,以及它豪华壮观、长寿好运的气息,必将赢得越来越多鱼友们的珍爱。
  相对于一些娇气的热带鱼,龙鱼不难养。弱酸性水质,温度保持在22~28℃之间,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几厘米的幼龙鱼在几年后就会长成“彪形大汉”,成为水族箱中的首领。
  龙鱼是非常通人性的鱼种。与主人混熟后,每当见主人向鱼缸方向走来,它老远就会欢快地摇摆那秀美的大扇尾,一双笔直的触须还会轻轻抚摸缸壁,似乎在表明自己对人类的友好与虔诚。有一次,本人无意间将随身听带进了养鱼房,天津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正唱着“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的清纯甜美的歌儿,我发现龙鱼抬起头来,聚精会神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一会儿,身躯就随着欢快的节奏舞动起来,将缸里的水搅得发出“哗哗啦啦”的声响,那双圆圆的龙眼闪着光彩,亲切而温柔地盯着随身听,倾泄出它平素难以衷肠的美好心境。
  龙鱼还是善交际的鱼种。那日清晨,我的龙鱼不小心跃缸而出,掉在地上,被本人家养的一只猫发现了。龙鱼不断地翻腾,猫围着它转来转去,似乎感到自己力量有限,救不了这个庞然大物,于是跑到我身边发出“喵喵”急叫声,领着我奔向龙鱼的出事地点。以前,猫在缸外徘徊时,龙鱼就在缸内狂游不止,表现出恐惧和愤怒,但这件事后,龙鱼似乎认定了猫是位危难之时见真情的朋友,每次猫蹲在鱼缸前,龙鱼先是晃着扇尾悠然自得地游动,表示对朋友的欢迎,然后一动不动用亲切友善的目光瞅着猫,好像在说:“谢谢,谢谢救命恩人。”
  饲养龙鱼最大的有情趣,莫过于目睹和见证它们“谈婚论嫁”的整个过程。龙鱼的恋爱是从小时候开始的,呵呵,用人类的话说就是“早恋”,而且它们倡导自由恋爱,人为地强行逼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但它们究竟从生长中的哪一个阶段开始谈情说爱,至今是个谜,很多鱼友喜欢饲养幼龙鱼,也就是想搞清这一问题。依本人多年饲养龙鱼经验,将雌雄龙鱼从幼鱼时便同缸饲养,那么它们谈婚论嫁后繁殖的成功率极高。
  雌龙鱼产卵前,雄龙鱼开始追逐雌龙鱼,并不时吻啄雌龙鱼或发出声响,容器内的水往往被搅得浪花四起;产卵时,雌龙鱼也开始吻啄雄龙鱼,两者的龙体紧紧靠在一起,有时双尾依偎在雄龙胸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情爱和亲密无间的姿势;产卵后,雄龙鱼会将卵含入口中,并不断蠕动,而且从此不摄食饵料,仅靠透支血肉之躯孕育儿女,直至2个月后,幼龙鱼从口中游出,雄龙鱼这方才完成了繁衍下一代的神圣使命。
  在大千世界数以万计的动物中,由“男性”孕育儿女确是稀罕之事,而龙鱼做到了。这个饶有兴致而又万般神秘的课题,一直等待爱好者们去探究。这就是龙鱼,龙鱼的逸情,龙鱼的韵味,全在我们倾心饲养的享受之中。
其他文献
水中捕“蛭” 守株待“蝉” 沟边种“瓜”    水中捕“蛭”,守株待“蝉”,沟边种“瓜”,这是山东省阳信县农民摸索出的夏季致富“高招”。  到底如何致富,请往下瞧——    白天劳作在田间,夜晚水中捕“蛭”忙    白天劳作田间,夜晚巧捕水蛭。劳店乡300多名农民靠到河沟边捕捞野生水蛭,每人每天收入近百元。  捕捞野生水蛭巧致富,缘自后周村一位叫孙育军的青年农民。一个偶然机会,他从杂志上了解到具有
期刊
张虎林简介  1938年8月出生,现任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编辑、编辑组长,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从1982年开始.张虎林一直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参与研究、制订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1年,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给农民“去费免税”的建议,后被中央采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韩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
期刊
香堂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12公里外的崔村镇,与天安门几乎在一条经度直线上。据说,过去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站在村北的山上,能清晰地望见天安门前的纪念碑。  所谓香堂,村里人都说“是焚香祭祖的意思”。明朝时曾作为皇陵的陵址被考察过,所以,很有些风水宝地的况味。  张文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当家人。  香堂村每年产值1亿多元,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村民免费享受十多项公共福利,老有所
期刊
浅谈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基本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对全国近八亿农民来说,是个巨大的福音。而实现这五项基本要求,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来保障。因此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也积极围
期刊
待客礼仪    蒙古人把隆重而热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种美德。他们的待客礼仪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仪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上。敬酒时,要右手举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
期刊
图/高鸣雷、fish3000鱼民村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在论坛中发现了异型鱼这一家族,初看外表,多数人都会将其归之“清道夫”一族,事实上,真正让异型与清道夫挽手的还是它们极为相似的食性。.异型鱼这一家族为杂食性,几乎可以摄食所有种类的饵,有时还会吃鱼类腐尸,有搞怪的鱼友称其为“垃圾鱼”。可见,在鱼友心目中,异型鱼是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浏览了各种网站中的异型鱼专区后,本人对异型有了
期刊
时至今日,我已有数十年黑玛丽鱼的饲养史了。看着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弋在大型水族箱里,时而啃咬水芹菜,时而嚼食菊花草,或急速游动,或驻足观望,用一双乌黑的眼睛觑着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瞅着它们现在那可爱可亲的样子,我不仅想起十几年前刚饲养黑玛丽时的情景。    1992年6月,本人不幸得了一场小病,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卖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观赏鱼,遂有买几条养养玩的想法。于是,下了车挑选自己喜欢
期刊
随着鼠年钟声的响起,苦熬了十二个年头的鼠鼠们终于能扬眉吐气、隆重登场了,沾了“鼠气”的鼠鱼自然也成为今年水族界里的最佳主角。春节期间,各地水族馆和海洋世界大量引进了各具特色的鼠鱼,竞相上演了一场红红火火的“鼠鱼闹新春”景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欢乐祥和的鼠年,鼠鱼也在大江南北一炮走红,人们开始全新认识鼠年的吉祥物――鼠鱼。  鼠鱼分为多种,它们形状各异,小的如金苔鼠鱼,大的如反游猫鱼,以及后来在繁殖中
期刊
图/中国兰寿网   2005年,本人曾在本刊发表过一篇不成熟的文章《武汉猫狮之我见》。那时,正值网上水族爱好者对武汉猫狮的热议方兴未艾之时,急需相关的文字性总结。鉴于此,笔者勉力为之,写了上文,本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转眼两年过去,现在回头再看本人当时的一些观点,不满之处甚多,因此想再来一叙。  述及一件事物,必言明其来龙去脉。然而考察猫狮的来龙,必须身体力行,多方奔走考证,非斗室座谈可
期刊
虽然异型鱼世界神秘诡异、魅力无穷、令人向往,然而,要想养好异型鱼,将“我型我酷”的异型奇迹完美地演绎到底也不是件易事。“异型鱼” 正如其名,很“个性”,不易饲养,几乎每一个饲养异型的鱼友在刚入门时都会受到不小的挫折。其实,只要掌握饲养异型的精华所在,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养好异型也是不难的。    【异型的选购】    要养好异型,选购健康活泼的个体是重中之重。目前水族市场上出售的异型,绝大多数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