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岳麓山,古木竞翠,山花争艳。掩映于半山腰间的爱晚亭,带着独具特色的那一抹红,在晨曦下分外妖娆,沁人心脾。
“同学们,莘莘学子岂容山河破碎?”透过亭子上方毛泽东的手迹“爱晚亭”,让人情不自禁怀念起那段峥嵘岁月。为了救国救民,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等知己好友,经常汇聚在爱晚亭纵论国家大局,寻找救亡兴国之路。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后湖广总督毕沅化用唐代诗人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将其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古朴典雅,坐西向东,三面环山。亭前有两潭碧水,亭后地面平坦,整体上保留了清代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该亭由内外八柱支撑,分上下两层,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瓦,勾心斗角、挺翘相望;亭中荷花彩绘藻井,四面“卍”字格木窗棂;亭台上层东西两面的亭棂外悬以红底鎏金横书毛泽东手迹“爱晚亭”匾额,一笔一画刚柔相济、挥洒自如、庄重大方,与古亭的造型相得益彰;亭内西侧窗棂有一木质横匾,直书阴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词意豪迈雄壮,与爱晚亭的古朴大气交相辉映;亭中方石上镌刻着张南轩与钱南园游山七律诗,题名“二南诗刻”,让爱晚亭更增添了几分书香古韵;两侧亭柱镌刻的对联书写着岳麓书院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尽管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久经岁月打磨和雷电风雨的侵蚀,爱晚亭依旧在岳麓山间屹立挺拔。
岳麓山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爱晚亭见证了有识之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所进行的抗争与奋斗,一个世纪前的沧桑往事,宛如昨日历历在目。
“苍苍云松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这是中华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将軍116年前在这里吟下的豪言壮语。当时,他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刚从日本学成归来,拥有“士官三杰”之一的美誉,是各路军阀争相延揽的军事人才。蔡锷一生充满传奇,1909年,清政府备受列强欺凌,正在广西练兵的蔡锷明确提出,要“把中国从怕打仗、打败仗的国家变成敢打仗、打胜仗的国家”。武昌起义爆发后,昆明革命党人奋起响应,推举蔡锷为临时总司令,于10月30日晚发动重九起义,在昆明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重申同盟会纲领,提出“平均地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称帝。蔡锷誓言“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25日,云南宣布独立,接着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护国军出师,袁世凯惊慌失措,1916年3月22日,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蔡锷不幸病逝,后归葬岳麓山,年仅34岁。
青山有幸埋忠骨。除了蔡锷将军,还有不少仁人志士长眠于此。“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的黄兴,卖掉自家36亩庄园,与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在上海创立了华兴会,立志“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1911年4月,黄兴领导广州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作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1913年7月,孙中山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流亡日本。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因病去世,年仅42岁。1917年4月15日,民国政府以国礼葬黄兴于岳麓山。还有为革命“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留日学生刘道一,是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正是这些爱国志士,激励着无数英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忠骨长眠的岳麓山沐浴着湖湘文化,承载着三湘历史。
“每读友人日记,令人惭愧交集。何人之日异而月不同,道德、学问蒸蒸有生气向上之势。而吾则不见其进,若或有退焉。”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时,曾借住岳麓山饮马塘一间茅屋,毛泽东、萧子昇、张昆弟等经常来这里共同谈人生、求真理,商讨如何改造社会,在交谈中碰撞出先进思想,绽放出救国救民的火花。他们还相互交换日记、心得,相互勉励奋进。这段话,就是张昆弟在学习了毛泽东、蔡和森日记后写下的感言,在日记中记录了自省的情况,决心“大呼无畏,大呼猛进,为汝作先锋队”。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青年毛泽东,身体力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经常在爱晚亭修身养性,锻炼身体。他时常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同学在爱晚亭露宿。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尽之时,他们聚到爱晚亭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激烈地讨论到夜深人静时才结束。他们有意将彼此之间隔开相当大的距离,以地当床、天当被露宿至天明,这种活动甚至坚持到寒霜时节。毛泽东曾回忆说:“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有这样的体格。”经过在爱晚亭学习和锻炼后,青年毛泽东体魄更加强健,思想更加成熟,为他以后能够带领共产党人克服无数艰难困苦建立新中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爱晚亭,是无数革命先辈的出发地,他们从这里走向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历经百年历史变迁,尽管那些探寻救国的声音已经远去,战火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早已屹立,但是古人吟咏抒怀的寒山、白云、石径、人家、飞瀑、红枫依然还在,山谷旷野中的红色故事随着时间流淌而更加丰富饱满。今天来此流连忘返的游人旅客,不仅能享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丽山景,更能感受到革命先辈让人倍感崇敬和景仰的红色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那些为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的先辈们虽然已经走远,但他们的思想一直在指引中华民族赢得解放、走向辉煌。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迎着霏霏秋雨来到岳麓山,在毛泽东曾经寓居的岳麓书院,他饱含深情地对莘莘学子说:“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激励着青年学生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爱晚亭,一座凝结着红色记忆的建筑,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到来,将更加光彩夺目。
(题图摄影/王 登)
“同学们,莘莘学子岂容山河破碎?”透过亭子上方毛泽东的手迹“爱晚亭”,让人情不自禁怀念起那段峥嵘岁月。为了救国救民,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等知己好友,经常汇聚在爱晚亭纵论国家大局,寻找救亡兴国之路。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后湖广总督毕沅化用唐代诗人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将其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古朴典雅,坐西向东,三面环山。亭前有两潭碧水,亭后地面平坦,整体上保留了清代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该亭由内外八柱支撑,分上下两层,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瓦,勾心斗角、挺翘相望;亭中荷花彩绘藻井,四面“卍”字格木窗棂;亭台上层东西两面的亭棂外悬以红底鎏金横书毛泽东手迹“爱晚亭”匾额,一笔一画刚柔相济、挥洒自如、庄重大方,与古亭的造型相得益彰;亭内西侧窗棂有一木质横匾,直书阴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词意豪迈雄壮,与爱晚亭的古朴大气交相辉映;亭中方石上镌刻着张南轩与钱南园游山七律诗,题名“二南诗刻”,让爱晚亭更增添了几分书香古韵;两侧亭柱镌刻的对联书写着岳麓书院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尽管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久经岁月打磨和雷电风雨的侵蚀,爱晚亭依旧在岳麓山间屹立挺拔。
岳麓山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爱晚亭见证了有识之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所进行的抗争与奋斗,一个世纪前的沧桑往事,宛如昨日历历在目。
“苍苍云松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这是中华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将軍116年前在这里吟下的豪言壮语。当时,他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刚从日本学成归来,拥有“士官三杰”之一的美誉,是各路军阀争相延揽的军事人才。蔡锷一生充满传奇,1909年,清政府备受列强欺凌,正在广西练兵的蔡锷明确提出,要“把中国从怕打仗、打败仗的国家变成敢打仗、打胜仗的国家”。武昌起义爆发后,昆明革命党人奋起响应,推举蔡锷为临时总司令,于10月30日晚发动重九起义,在昆明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重申同盟会纲领,提出“平均地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称帝。蔡锷誓言“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25日,云南宣布独立,接着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护国军出师,袁世凯惊慌失措,1916年3月22日,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蔡锷不幸病逝,后归葬岳麓山,年仅34岁。
青山有幸埋忠骨。除了蔡锷将军,还有不少仁人志士长眠于此。“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的黄兴,卖掉自家36亩庄园,与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在上海创立了华兴会,立志“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1911年4月,黄兴领导广州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作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1913年7月,孙中山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流亡日本。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因病去世,年仅42岁。1917年4月15日,民国政府以国礼葬黄兴于岳麓山。还有为革命“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留日学生刘道一,是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正是这些爱国志士,激励着无数英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忠骨长眠的岳麓山沐浴着湖湘文化,承载着三湘历史。
“每读友人日记,令人惭愧交集。何人之日异而月不同,道德、学问蒸蒸有生气向上之势。而吾则不见其进,若或有退焉。”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时,曾借住岳麓山饮马塘一间茅屋,毛泽东、萧子昇、张昆弟等经常来这里共同谈人生、求真理,商讨如何改造社会,在交谈中碰撞出先进思想,绽放出救国救民的火花。他们还相互交换日记、心得,相互勉励奋进。这段话,就是张昆弟在学习了毛泽东、蔡和森日记后写下的感言,在日记中记录了自省的情况,决心“大呼无畏,大呼猛进,为汝作先锋队”。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青年毛泽东,身体力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经常在爱晚亭修身养性,锻炼身体。他时常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同学在爱晚亭露宿。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尽之时,他们聚到爱晚亭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激烈地讨论到夜深人静时才结束。他们有意将彼此之间隔开相当大的距离,以地当床、天当被露宿至天明,这种活动甚至坚持到寒霜时节。毛泽东曾回忆说:“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有这样的体格。”经过在爱晚亭学习和锻炼后,青年毛泽东体魄更加强健,思想更加成熟,为他以后能够带领共产党人克服无数艰难困苦建立新中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爱晚亭,是无数革命先辈的出发地,他们从这里走向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历经百年历史变迁,尽管那些探寻救国的声音已经远去,战火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早已屹立,但是古人吟咏抒怀的寒山、白云、石径、人家、飞瀑、红枫依然还在,山谷旷野中的红色故事随着时间流淌而更加丰富饱满。今天来此流连忘返的游人旅客,不仅能享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丽山景,更能感受到革命先辈让人倍感崇敬和景仰的红色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那些为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的先辈们虽然已经走远,但他们的思想一直在指引中华民族赢得解放、走向辉煌。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迎着霏霏秋雨来到岳麓山,在毛泽东曾经寓居的岳麓书院,他饱含深情地对莘莘学子说:“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激励着青年学生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爱晚亭,一座凝结着红色记忆的建筑,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到来,将更加光彩夺目。
(题图摄影/王 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