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采取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学生由“要学”到“愿学”,再到“会学”和“乐学”.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地观察实验现象,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比如,在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又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样,为学生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教师要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时,我组织学生考察本乡镇的水污染情况,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等.要求学生通过访谈、资料查询、实地考察,设计好方案并实验,最后写一份“我所认识的水”的科学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不同的学习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产生各自的体验和认识,好奇心得到满足,探求自然奥秘、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得到培养,在活动中学习兴趣变得稳定、持久.
二、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再探究”,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空气”时, 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我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燃烧匙内红磷没有了,火焰熄灭,水位停止上升.此时,我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并取出燃烧匙,让学生观察,还有红磷剩余,并提出问题:如果红磷的量少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会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讨论、探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体现.
三、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該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我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涂油漆不会生锈,干燥的铁制品不会生锈,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地观察实验现象,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比如,在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又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样,为学生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教师要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时,我组织学生考察本乡镇的水污染情况,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等.要求学生通过访谈、资料查询、实地考察,设计好方案并实验,最后写一份“我所认识的水”的科学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不同的学习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产生各自的体验和认识,好奇心得到满足,探求自然奥秘、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得到培养,在活动中学习兴趣变得稳定、持久.
二、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再探究”,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空气”时, 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我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燃烧匙内红磷没有了,火焰熄灭,水位停止上升.此时,我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并取出燃烧匙,让学生观察,还有红磷剩余,并提出问题:如果红磷的量少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会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讨论、探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体现.
三、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該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我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涂油漆不会生锈,干燥的铁制品不会生锈,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