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陕西省志丹县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加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力度,探索形成了“1551”发展模式,即:每村1座百吨冷库、50亩果园、50万元互助资金、1个千头猪场,全县109个村集体实现了果库、果园、互助资金、千头猪场“全覆盖”.2020年全县村集体总收入达到1960万元,其中3个村达到100万元、7个村达到50万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陕西省志丹县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加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力度,探索形成了“1551”发展模式,即:每村1座百吨冷库、50亩果园、50万元互助资金、1个千头猪场,全县109个村集体实现了果库、果园、互助资金、千头猪场“全覆盖”.2020年全县村集体总收入达到1960万元,其中3个村达到100万元、7个村达到50万元.
其他文献
日前,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基础,管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021年,江苏省泗洪县全面推进“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通过将村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量化计分,推广实行“行动换积分、积分换实物”的办法,引导村民主动维护门前院内和社区公共环境卫生,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社区)管理,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153个自然村、202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约4.7万人,常住人口约3.1万人.20个村(居)级党组织中,党委6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7个,现任村(居)“两委”成员127人,共推选602名邻长,激发党群“共治共管”活力.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莲花镇党委聚焦基层治理力量欠缺、手段粗放、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难题,以“邻长制”为抓手,激发村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搭建党组织为民服务新载体,持续推动近邻党建工作向农村拓展延伸.着力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长—邻
为深入了解掌握全省各地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的具体做法和困难不足,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健康发展,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安排,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对位于关中、陕北、陕南的咸阳、渭南、榆林、汉中4个农业大市的12个县(区)开展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走访农户等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负责人和小农户广泛交流,共走访38个乡镇50多个村、18家合作社、21个家庭农场和11家农业企业.
2021年以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紧紧围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谋划培育“10+N”优势特色产业,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审时度势,定向把脉,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产业发展为支撑,技术革命为保障,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强土地流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为24.05万亩,涉及农户4.05万户.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以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为重点,坚持先破后立、稳慎推进,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着力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南谯路径”,初步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的阶段性制度创新成果.
柯城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是衢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6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6万人,下辖2个镇、7个乡、9个街道.近年来,柯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因村制宜,不断探索农村集体“三资”转化通道,将“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广东省德庆县坚持“党建引领、农民主体、稳慎推进”的改革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抓手,以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效解决了改革前期宅基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难点、堵点问题,为后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夯实基础.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地处湘中腹地,现辖14个乡镇、2个街道,共487个行政村、37个居委会,农村人口82.98万人,农户18.74万户,耕地面积61.87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20年至2021年11月底,全县共审批农村宅基地4010宗,其中2021年1—11月共审批3009宗,审批面积660209平方米.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山村背倚大汉山,全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有农户484户,1739人.近年来,汉山村抓住大汉山开发机遇,结合自身条件,确定发展果业这个方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采取“三统一”模式,集中可流转土地,整合林地及荒坡地,建成果园3000余亩,形成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有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