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患者共2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术中采用常规取环术的基础上于宫颈口处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患者仅采用常规取环术。观察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宫颈软化程度、取器效果中比较。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宫颈软化程度、取器效果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配伍应用于绝经妇女及取环困难的绝经期妇女,具有操作简便、止疼效果佳、安全有效的特点,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又适合于基层医生操作,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副作用少、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取环术;利多卡因;米索前列醇
[中图分类号] R71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45-02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1],但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宫颈萎缩、内膜萎缩菲薄,造成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和肌壁的损伤,引起节育环不同程度地嵌顿于子宫肌壁,导致节育环的取出困难或失败[2]。不仅增加了绝经期妇女取环时的身体痛苦,也给患者心理产生巨大阴影。我院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对120例绝经期妇女行取环术,该操作具有副反应小、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患者共240例,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8.8岁。绝经年龄在0.5~12.0年,平均绝经时间5.2年,240例患者均为金属圆形节育环。所有妇女经过全面检查,在绝经后无阴道出血,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及服药禁忌证;彩超检查子宫、附件未合并其他病变,X线检查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
1.2 研究方法
240例患者术前2h于阴道后穹窿处置米索前列醇0.2 mg,待置药2 h后,240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上窥阴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取出术,宫颈口不注射利多卡因。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宫颈3、9点处分别进针,抽无回血后各注射2%利多卡因2 mL。所有患者术后给予甲硝唑0.2 g,每天3次,口服3 d,妇血康颗粒(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089)2包,口服,每天3次,连用5 d,并禁欲1个月。
1.3 疗效标准[1]
1.3.1 疼痛分级标准 完全无痛:进入宫颈扩张器时患者无明显不适。轻度疼痛:放入宫颈扩张器时下腹有胀痛感,可以忍受。明显疼痛:放入宫颈扩张器时下腹明显疼痛,伴恶心、出汗。
1.3.2 宫颈软化评定标准 软化:5号扩张器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部分软化:探针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未软化:探针不能顺利通过,经反复探测后进入。
1.3.3 取器效果[2] 成功取出:通过常规取器术且宫内节育器无明显变形完整取出;部分取出:常规取器术失败经扩宫取出及拉丝剪断取出;失败:通过多种方法没取出宫内节育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宫颈软化程度、取器效果中结果比较见表1~3。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疼痛分级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仅少量患者出现疼痛感。宫颈软化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绝大部分患者可顺利取出节育器。
表1 两组疼痛分级统计结果[n(%)]
表2 两组宫颈软化统计结果[n(%)]
表3 两组取器效果统计结果[n(%)]
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是目前我国妇女进行避孕的首选方法,随着妇女绝经,宫内节育器已无使用价值,大部分妇女在绝经后不久便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取出的最佳时机为绝经半年到一年[3]。部分绝经期妇女因惧怕取环时带来的痛苦,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部分妇女往往在绝经后10年余,出现腰痛不适,白带异味,并发感染后才到医院就诊,导致取环困难和失败。我院统计,导致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和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绝经期妇女,长时间放置宫内节育器使得子宫内膜损伤及局部出血,同时本身是一种异物,对子宫内膜是一种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异常,促进组胺等炎性物质的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出血增加。②部分妇女放置导致宫内节育器的过程,导致子宫内膜的创伤而发生感染,常年存在慢性炎症。③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减退会使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在操作过程中,会感到妇女子宫口紧,宫颈钳不易钳夹,不仅取环难度增加,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术后的并发症,使绝经期妇女对取环产生了恐惧心理,以致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才就诊[4]。④操作过程不当,人为操作不熟练。在对绝经期妇女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时术前应做全面检查,对术前已存在感染的妇女积极抗感染后再实施手术。避免手术人员诱发的感染,操作过程应轻巧、仔细,避免取出过程中操作不熟练粗暴,致环断裂残留,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子宫内膜的机械性损伤。
探讨采取何种方式减轻取环的绝经期妇女术中的疼痛和如何改进手术操作方法,排除手术困难的措施极为重要。为尽可能地减轻受术绝经期妇女的痛苦,避免取环时取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机械性子宫的损伤,对受术者术前用扩张宫颈、软化宫颈的药物很重要。利多卡因可穿透子宫颈管、子宫峡部表面、黏膜达到内膜层表面,通过药物阻断神经反射起到镇痛作用的药理,可使子宫颈部平滑肌纤维进一步扩张松弛,使宫颈扩张、变软,并可改变神经纤维膜通透性,还可以防止子宫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向心脏传导,避免迷走神经兴奋的传出,使宫颈部松弛,降低取环过程中通过宫颈时对宫颈造成的机械刺激。具有局部快速吸收,扩散范围较广,穿透力强和良好的镇痛效果。利多卡因行宫旁神经阻滞可阻断支配宫颈及宫旁的交感神经的传导,从而使取环术中由各种刺激引起的症状减弱或消失[5],利多卡因对子宫颈局部有血管扩张作用及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在推注利多卡因的时候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缓慢推注。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PG)F4类似物。如体内PG一样,米索前列醇可以刺激宫颈的纤维细胞使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对宫颈胶原加速裂解以软化宫颈,尤其是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均无不良影响,用药2小时后宫颈显著软化,因具有很好的软化宫颈的作用[6],一般都能成功通过6号扩宫器,减少了对绝经期妇女扩张子宫时的带来的疼痛刺激。利多卡因与米索前列醇应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又有软化子宫颈和缩宫的功能,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在操作中的出血量,操作方便。两个药物应用于在绝经后妇女及取环困难的老年妇女,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控制疼痛效果好,安全有效,临床医生容易掌握,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副作用少,成本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梅,张秀荣,赵红霞. 150例吉妮IUD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30(5):310.
[2]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5-2416.
[3]] 严雪梅,王强. 米索前列醇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 江苏医药. 2011,41(10);45-46.
[4] 巩向玲,隋媛媛. 知情选择4种IUD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4):235.
[5] 鲍云云. 中期引产术中宫颈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分析[J]. 现代实用医药,2011,1(6):694.
[6] 乜国娟.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18(2):55-57.
(收稿日期:2012-08-02)
[关键词] 取环术;利多卡因;米索前列醇
[中图分类号] R71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45-02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1],但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宫颈萎缩、内膜萎缩菲薄,造成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和肌壁的损伤,引起节育环不同程度地嵌顿于子宫肌壁,导致节育环的取出困难或失败[2]。不仅增加了绝经期妇女取环时的身体痛苦,也给患者心理产生巨大阴影。我院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对120例绝经期妇女行取环术,该操作具有副反应小、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患者共240例,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8.8岁。绝经年龄在0.5~12.0年,平均绝经时间5.2年,240例患者均为金属圆形节育环。所有妇女经过全面检查,在绝经后无阴道出血,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及服药禁忌证;彩超检查子宫、附件未合并其他病变,X线检查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
1.2 研究方法
240例患者术前2h于阴道后穹窿处置米索前列醇0.2 mg,待置药2 h后,240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上窥阴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取出术,宫颈口不注射利多卡因。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宫颈3、9点处分别进针,抽无回血后各注射2%利多卡因2 mL。所有患者术后给予甲硝唑0.2 g,每天3次,口服3 d,妇血康颗粒(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089)2包,口服,每天3次,连用5 d,并禁欲1个月。
1.3 疗效标准[1]
1.3.1 疼痛分级标准 完全无痛:进入宫颈扩张器时患者无明显不适。轻度疼痛:放入宫颈扩张器时下腹有胀痛感,可以忍受。明显疼痛:放入宫颈扩张器时下腹明显疼痛,伴恶心、出汗。
1.3.2 宫颈软化评定标准 软化:5号扩张器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部分软化:探针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未软化:探针不能顺利通过,经反复探测后进入。
1.3.3 取器效果[2] 成功取出:通过常规取器术且宫内节育器无明显变形完整取出;部分取出:常规取器术失败经扩宫取出及拉丝剪断取出;失败:通过多种方法没取出宫内节育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宫颈软化程度、取器效果中结果比较见表1~3。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疼痛分级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仅少量患者出现疼痛感。宫颈软化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绝大部分患者可顺利取出节育器。
表1 两组疼痛分级统计结果[n(%)]
表2 两组宫颈软化统计结果[n(%)]
表3 两组取器效果统计结果[n(%)]
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是目前我国妇女进行避孕的首选方法,随着妇女绝经,宫内节育器已无使用价值,大部分妇女在绝经后不久便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取出的最佳时机为绝经半年到一年[3]。部分绝经期妇女因惧怕取环时带来的痛苦,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部分妇女往往在绝经后10年余,出现腰痛不适,白带异味,并发感染后才到医院就诊,导致取环困难和失败。我院统计,导致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和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绝经期妇女,长时间放置宫内节育器使得子宫内膜损伤及局部出血,同时本身是一种异物,对子宫内膜是一种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异常,促进组胺等炎性物质的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出血增加。②部分妇女放置导致宫内节育器的过程,导致子宫内膜的创伤而发生感染,常年存在慢性炎症。③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减退会使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在操作过程中,会感到妇女子宫口紧,宫颈钳不易钳夹,不仅取环难度增加,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术后的并发症,使绝经期妇女对取环产生了恐惧心理,以致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才就诊[4]。④操作过程不当,人为操作不熟练。在对绝经期妇女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时术前应做全面检查,对术前已存在感染的妇女积极抗感染后再实施手术。避免手术人员诱发的感染,操作过程应轻巧、仔细,避免取出过程中操作不熟练粗暴,致环断裂残留,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子宫内膜的机械性损伤。
探讨采取何种方式减轻取环的绝经期妇女术中的疼痛和如何改进手术操作方法,排除手术困难的措施极为重要。为尽可能地减轻受术绝经期妇女的痛苦,避免取环时取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机械性子宫的损伤,对受术者术前用扩张宫颈、软化宫颈的药物很重要。利多卡因可穿透子宫颈管、子宫峡部表面、黏膜达到内膜层表面,通过药物阻断神经反射起到镇痛作用的药理,可使子宫颈部平滑肌纤维进一步扩张松弛,使宫颈扩张、变软,并可改变神经纤维膜通透性,还可以防止子宫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向心脏传导,避免迷走神经兴奋的传出,使宫颈部松弛,降低取环过程中通过宫颈时对宫颈造成的机械刺激。具有局部快速吸收,扩散范围较广,穿透力强和良好的镇痛效果。利多卡因行宫旁神经阻滞可阻断支配宫颈及宫旁的交感神经的传导,从而使取环术中由各种刺激引起的症状减弱或消失[5],利多卡因对子宫颈局部有血管扩张作用及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在推注利多卡因的时候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缓慢推注。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PG)F4类似物。如体内PG一样,米索前列醇可以刺激宫颈的纤维细胞使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对宫颈胶原加速裂解以软化宫颈,尤其是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均无不良影响,用药2小时后宫颈显著软化,因具有很好的软化宫颈的作用[6],一般都能成功通过6号扩宫器,减少了对绝经期妇女扩张子宫时的带来的疼痛刺激。利多卡因与米索前列醇应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又有软化子宫颈和缩宫的功能,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在操作中的出血量,操作方便。两个药物应用于在绝经后妇女及取环困难的老年妇女,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控制疼痛效果好,安全有效,临床医生容易掌握,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副作用少,成本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梅,张秀荣,赵红霞. 150例吉妮IUD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30(5):310.
[2]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5-2416.
[3]] 严雪梅,王强. 米索前列醇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 江苏医药. 2011,41(10);45-46.
[4] 巩向玲,隋媛媛. 知情选择4种IUD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4):235.
[5] 鲍云云. 中期引产术中宫颈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分析[J]. 现代实用医药,2011,1(6):694.
[6] 乜国娟.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18(2):55-57.
(收稿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