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以雪景为题材的绘画数量众多,涉及山水、花鸟以及人物等,是古代画家喜爱表现的一类画作。这类画作出现于东晋,唐宋时期得以兴盛,早期倾向于写实,后来注重表现意境,出现了大量的水墨雪景画,有着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在所见过的水墨雪景画中,我最爱南宋画家马远的《雪滩双鹭图》,画中所表现出的孤独、宁静、清净、生命意兴等意境,不仅体现着画家对四季中的冬景,尤其是雪这种景物独特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画面之外,画家的创作心境及其向往的人格精神。
马远(约1140-1225),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祖父时代随宋室南迁,徙居于錢塘(今杭州),曾于光宗、宁宗两朝(1190-1224)为画院待诏。马氏出身于绘画世家,一门五代从曾祖父马贲起至其子马麟止,都是画院画家。他受到家庭的影响,又能在画院中观摩到历代的典藏作品,自然有助于画艺、画境的精进和创新。马远的绘画兼及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画的成就最为卓越。不论构图、笔法或是意境等方面皆独树一帜,脱离前人的束缚,创立了“水墨苍劲”一派的风格,成为后世宗法的对象。马远以边角式的构图来表现烟水弥漫中的山川景物,故有“马一角”之誉。他的作品常将真实的自然界加以精练,以留白的方式来造境,看似寥寥一角,实则小中见大,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效果。
《雪滩双鹭图》中,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有白鹭四只,三只聚集于石角,其中一只仅露其首而已,第四只则站立于溪畔,均作瑟缩之状,将一份不胜寒冷的情景,描写得让人确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人认为雪天的景致,白茫茫的一片,应易于描绘,可是要能画出雪天清冷的感觉,绝非易事。马远在此以浓墨画树石,积雪处则以留白来表现,形成黑白强烈的对比。加上衬景的阴霾天色、在迷蒙中的远山和芦草丛,都以淡墨渲染而成,而白鹭的画法则几乎不见墨痕,纯白和昏暝相映成趣,使得整幅画充分表现清冷寂静的寒天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幅中画树有以方硬的笔法、浓重的焦墨来钩划轮廓,以显示其坚挺硬朗,并皴擦出像是斧头劈过的痕迹般之“斧劈”皴法,笔力苍劲,却又有水墨浑融之处,这正是马远被称为“水墨苍劲”一派的缘由了。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前景的树枝、山石均以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叶施以浅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笔墨技法的运用与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融相契。
马远(约1140-1225),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祖父时代随宋室南迁,徙居于錢塘(今杭州),曾于光宗、宁宗两朝(1190-1224)为画院待诏。马氏出身于绘画世家,一门五代从曾祖父马贲起至其子马麟止,都是画院画家。他受到家庭的影响,又能在画院中观摩到历代的典藏作品,自然有助于画艺、画境的精进和创新。马远的绘画兼及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画的成就最为卓越。不论构图、笔法或是意境等方面皆独树一帜,脱离前人的束缚,创立了“水墨苍劲”一派的风格,成为后世宗法的对象。马远以边角式的构图来表现烟水弥漫中的山川景物,故有“马一角”之誉。他的作品常将真实的自然界加以精练,以留白的方式来造境,看似寥寥一角,实则小中见大,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效果。
《雪滩双鹭图》中,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有白鹭四只,三只聚集于石角,其中一只仅露其首而已,第四只则站立于溪畔,均作瑟缩之状,将一份不胜寒冷的情景,描写得让人确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人认为雪天的景致,白茫茫的一片,应易于描绘,可是要能画出雪天清冷的感觉,绝非易事。马远在此以浓墨画树石,积雪处则以留白来表现,形成黑白强烈的对比。加上衬景的阴霾天色、在迷蒙中的远山和芦草丛,都以淡墨渲染而成,而白鹭的画法则几乎不见墨痕,纯白和昏暝相映成趣,使得整幅画充分表现清冷寂静的寒天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幅中画树有以方硬的笔法、浓重的焦墨来钩划轮廓,以显示其坚挺硬朗,并皴擦出像是斧头劈过的痕迹般之“斧劈”皴法,笔力苍劲,却又有水墨浑融之处,这正是马远被称为“水墨苍劲”一派的缘由了。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前景的树枝、山石均以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叶施以浅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笔墨技法的运用与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融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