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注重各类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文化素养提升和专业技能培养相得益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民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异曲同工,相辅相成。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国外的职业教育重在满足市场需求,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能力,更好地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因此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用的技术,而且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提供可能和保证,而作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母语教学始终被放在突出的位置,这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借鉴的宝贵经验。
语文学科作为职业中学的文化课,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对来说,文言文教学更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导致的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事实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属于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加上教师教学的单一、枯燥,所以,好多中职学生提到文言文,甚至都有一种抵触情绪。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中职学生不论是对文言文本身,还是对当前文言教学模式,基本不感兴趣。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使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给予学生一张通向未来生活的“语文通行证”,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不管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来说,文言文都是很好的文化载体,内涵丰富,经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而言,不管是文化素养的提升,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那些传统的、优秀的文言篇目都显得至关重要。
朱自清十分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文言文中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是文言教育造就了许多文学大家,没有文言学习就没有了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一颗颗耀眼的超级巨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林语堂、郭沫若、老舍、巴金、张爱玲等等,他们璀璨夺目,文采斐然,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香港著名学者董桥先生对鲁迅先生的点评:“(鲁迅)‘先生之文,上穷远古,旁及异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语,苍然深邃,情致极焉’。鲁迅读过古书不少,从而‘知旧世之弊’,文章‘雄厚冷峭,于书卷气杂以斗士风采’。仔细阅读鲁迅的白话文,不难发现他笔下其实‘白’中处处有‘文’,可见文言真是白话的基础。”
其实,文言文对学生有精神和语感熏陶感染的作用。诗经的质朴、唐诗的雍容、宋词的典丽,在文化史、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漫漫的精神历程,我们今人再通过“文言”,让学生去“循迹走过”,对学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不断地“走过”、不断“历练”,就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同样也是语感的形成。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中职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其功能不可替代,其价值不可估量。优秀的文言篇目还可以塑造健全的现代人格。“健全人格最直观的外观是一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不可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他会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很多古代文学名篇巨著为实现这一设想提供了一种得天独厚的物质媒介。这些作品之所以能经历千百年依然熠熠生辉,除了其超凡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作品本身折射出强烈的伦理道德之光,闪烁着耀人眼目的人格美。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作者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国殇》中屈原充天塞地的爱国激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侠肝义胆;《陈情表》中李密的孝悌深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中杜甫和范仲淹忧天下的仁者之德;《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乐观豁达与魏晋风气;《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的孤傲不群、为追求自由独立人格奋起反抗的精神和他的诗酒精神;《赤壁赋》中苏轼的彻悟执着和他的儒、释、道情怀……每一首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崇高的道德品质的闪光,同时也烛照出作者巨大的人格力量。
经典的文言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从这个宝藏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职高学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
职高语文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文言文教学在职教领域的作用,把文言文教学看作是培养职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是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中职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如果真的把文言文教学实践为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琐碎知识的积累,而从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展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那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都会激发出无穷的兴趣。
总之,实施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达成一致,那就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提供可能和保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在教学中不能沿袭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针对职教特点,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际,成为既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文学修养和丰富情感的社会人。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国外的职业教育重在满足市场需求,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能力,更好地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因此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用的技术,而且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提供可能和保证,而作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母语教学始终被放在突出的位置,这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借鉴的宝贵经验。
语文学科作为职业中学的文化课,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对来说,文言文教学更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导致的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事实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属于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加上教师教学的单一、枯燥,所以,好多中职学生提到文言文,甚至都有一种抵触情绪。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中职学生不论是对文言文本身,还是对当前文言教学模式,基本不感兴趣。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使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给予学生一张通向未来生活的“语文通行证”,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不管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来说,文言文都是很好的文化载体,内涵丰富,经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而言,不管是文化素养的提升,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那些传统的、优秀的文言篇目都显得至关重要。
朱自清十分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文言文中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是文言教育造就了许多文学大家,没有文言学习就没有了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一颗颗耀眼的超级巨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林语堂、郭沫若、老舍、巴金、张爱玲等等,他们璀璨夺目,文采斐然,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香港著名学者董桥先生对鲁迅先生的点评:“(鲁迅)‘先生之文,上穷远古,旁及异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语,苍然深邃,情致极焉’。鲁迅读过古书不少,从而‘知旧世之弊’,文章‘雄厚冷峭,于书卷气杂以斗士风采’。仔细阅读鲁迅的白话文,不难发现他笔下其实‘白’中处处有‘文’,可见文言真是白话的基础。”
其实,文言文对学生有精神和语感熏陶感染的作用。诗经的质朴、唐诗的雍容、宋词的典丽,在文化史、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漫漫的精神历程,我们今人再通过“文言”,让学生去“循迹走过”,对学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不断地“走过”、不断“历练”,就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同样也是语感的形成。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中职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其功能不可替代,其价值不可估量。优秀的文言篇目还可以塑造健全的现代人格。“健全人格最直观的外观是一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不可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他会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很多古代文学名篇巨著为实现这一设想提供了一种得天独厚的物质媒介。这些作品之所以能经历千百年依然熠熠生辉,除了其超凡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作品本身折射出强烈的伦理道德之光,闪烁着耀人眼目的人格美。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作者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国殇》中屈原充天塞地的爱国激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侠肝义胆;《陈情表》中李密的孝悌深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中杜甫和范仲淹忧天下的仁者之德;《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乐观豁达与魏晋风气;《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的孤傲不群、为追求自由独立人格奋起反抗的精神和他的诗酒精神;《赤壁赋》中苏轼的彻悟执着和他的儒、释、道情怀……每一首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崇高的道德品质的闪光,同时也烛照出作者巨大的人格力量。
经典的文言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从这个宝藏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职高学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
职高语文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文言文教学在职教领域的作用,把文言文教学看作是培养职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是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中职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如果真的把文言文教学实践为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琐碎知识的积累,而从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展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那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都会激发出无穷的兴趣。
总之,实施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达成一致,那就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提供可能和保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在教学中不能沿袭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针对职教特点,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际,成为既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文学修养和丰富情感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