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象作为诗词文学对象和手法,在古诗词言意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很大的教学比例。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形象的还原、对背景的求证和对诵读的落实,是每一个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意象的基本内涵和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态以及初中古诗词意象的教学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象
一、意象的基本内涵分析
“意象”运用于文学理论,说的其实是一种想象,或指构思时头脑中浮现的艺术形象。随着诗歌理论的演变,意象便逐渐被看作是物质化了的艺术形象,“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正是用物质把思想形象化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意象有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古诗词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学理念。例如,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月亮的美好诗句。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月亮可谓一个典型的意象,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智慧、审美追求、文化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态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89首古诗词,所占比重也是比较可观的。从这些古诗词之中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性表征突出表现在三大类。一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志向投射到一个真实或虚拟的事物上,得以委婉而深刻地表达,这个事物由于附着了志,于是具有了典型性,既而得以一定的文化传承。例如:《陋室铭》、《爱莲说》、《蝉》、《观沧海》等等。第二类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如《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归园田居》等。第三类是隐喻明理,隐喻明理,也就是通过隐喻、象征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而这被隐喻、象征的对象便成了意象。这一类突出的代表作品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三、初中古诗词意象的教学实施策略
1.对形象的还原
意是主观的,象是客观的,寓意于象,或象中见意,是诗歌,特别是古诗词审美特征,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一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铺陈的客观事物,早已经注入了人的情感而具有独特的意象,不着一个“秋”,思却能“濡染淋漓,长天伸纸”。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零部件,而语言,才是得以影显意象美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古诗词中的点滴在脑海中还原诗中的场景。
2.对背景的求证
每一首诗词流传至今,都凝结了古人无限的智慧和情感。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意象教学策略,首先要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的知识。有了这样的文学功底,结合诗词的注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创作者的历史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和经历。特别了解作者的历史地位如何,他是什么心理状态写出的诗词。三是弄清诗词意象的象征意义。它与现实社会的意向是不一样的。要琢磨她当时的历史背景。四是要善于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诗歌更有它特殊的内涵。按照行家来说,要抓住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词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既要了解诗词的内含,又要跳出诗词之外来了解诗词。
3.对诵读的落实
要想学好古诗词最基本的文化底蕴要深厚。文字和文言文基础知识要具备。在此基础上要大量背诵古诗词。开始可以不需要理解但必须背诵下来。达到出口成章张嘴就来的程度。因为古诗词就是语言的精练,也就像学语言一样会背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理解它的表面意思或者说通义,进而理解它的引申意思和特别意思。学好古诗词背诵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能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和有效的保证。文言文的学习也非常必要。因为汉语言或者说白话是从文言文演化而来,它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深刻的含义,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像文言文这样的非常科学的语气表达形式和方式。这是中华文化的不朽和骄傲。学好古诗词多背一些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对于古诗词中的难以理解的句子要重点记忆或区别对待。要善于联想或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对理解诗意非常有帮助。
4.对比照的关注
古诗一般是以几首为单位一起出现的,例如:羌村三首(之三)就只是三首诗当的其中一着。这样的编排方式体现着诗词内容上的关联以及完整性。一般来说,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比如说《望岳》《春望》《石壕吏》,这些都是杜甫的诗,都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意象思维,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意象教学作为古诗词教学的标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相信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青少年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浅谈诗词中的常用意象[J].学周刊,2018(34):185-186.
[2]何俊霞.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J].学周刊,2018(31):67-68.
[3]吴晓红.古诗词中“古道”意象美学考察与哲思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5):80-83.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象
一、意象的基本内涵分析
“意象”运用于文学理论,说的其实是一种想象,或指构思时头脑中浮现的艺术形象。随着诗歌理论的演变,意象便逐渐被看作是物质化了的艺术形象,“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正是用物质把思想形象化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意象有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古诗词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学理念。例如,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月亮的美好诗句。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月亮可谓一个典型的意象,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智慧、审美追求、文化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态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89首古诗词,所占比重也是比较可观的。从这些古诗词之中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性表征突出表现在三大类。一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志向投射到一个真实或虚拟的事物上,得以委婉而深刻地表达,这个事物由于附着了志,于是具有了典型性,既而得以一定的文化传承。例如:《陋室铭》、《爱莲说》、《蝉》、《观沧海》等等。第二类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如《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归园田居》等。第三类是隐喻明理,隐喻明理,也就是通过隐喻、象征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而这被隐喻、象征的对象便成了意象。这一类突出的代表作品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三、初中古诗词意象的教学实施策略
1.对形象的还原
意是主观的,象是客观的,寓意于象,或象中见意,是诗歌,特别是古诗词审美特征,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一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铺陈的客观事物,早已经注入了人的情感而具有独特的意象,不着一个“秋”,思却能“濡染淋漓,长天伸纸”。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零部件,而语言,才是得以影显意象美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古诗词中的点滴在脑海中还原诗中的场景。
2.对背景的求证
每一首诗词流传至今,都凝结了古人无限的智慧和情感。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意象教学策略,首先要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的知识。有了这样的文学功底,结合诗词的注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创作者的历史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和经历。特别了解作者的历史地位如何,他是什么心理状态写出的诗词。三是弄清诗词意象的象征意义。它与现实社会的意向是不一样的。要琢磨她当时的历史背景。四是要善于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诗歌更有它特殊的内涵。按照行家来说,要抓住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词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既要了解诗词的内含,又要跳出诗词之外来了解诗词。
3.对诵读的落实
要想学好古诗词最基本的文化底蕴要深厚。文字和文言文基础知识要具备。在此基础上要大量背诵古诗词。开始可以不需要理解但必须背诵下来。达到出口成章张嘴就来的程度。因为古诗词就是语言的精练,也就像学语言一样会背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理解它的表面意思或者说通义,进而理解它的引申意思和特别意思。学好古诗词背诵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能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和有效的保证。文言文的学习也非常必要。因为汉语言或者说白话是从文言文演化而来,它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深刻的含义,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像文言文这样的非常科学的语气表达形式和方式。这是中华文化的不朽和骄傲。学好古诗词多背一些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对于古诗词中的难以理解的句子要重点记忆或区别对待。要善于联想或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对理解诗意非常有帮助。
4.对比照的关注
古诗一般是以几首为单位一起出现的,例如:羌村三首(之三)就只是三首诗当的其中一着。这样的编排方式体现着诗词内容上的关联以及完整性。一般来说,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比如说《望岳》《春望》《石壕吏》,这些都是杜甫的诗,都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意象思维,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意象教学作为古诗词教学的标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相信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青少年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浅谈诗词中的常用意象[J].学周刊,2018(34):185-186.
[2]何俊霞.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J].学周刊,2018(31):67-68.
[3]吴晓红.古诗词中“古道”意象美学考察与哲思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