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 “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渗透 原因 原则 方法
我校是公办民助的县里高中,普高与职高兼具,留守学生居多,德育问题首当其冲。另外,在新课程全面实施过程中,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政教处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价值的发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以各种途径,施德育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終。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
(1)是教育的目标和本质及素质教育使然。纵观古今中外教育,任何学科教育目标,都以德育为首,比如孔子的“六艺”;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教育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须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这些都要求数学学科在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德育价值。
(2)数学课程的特点使然。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①数学能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②数学知识所揭示的对应统一规律,数学内容所展示的现象和本质关系,数学变化过程中蕴含的量变与质变规律,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等观点,为我们实施数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可能。③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贯穿和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能用辩证法的思想组织教学和评价学生。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有机结合原则。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必须与德育大纲的任务有机整合。如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为: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到一条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1时,它表示双曲线;当e=1时,它表示抛物线。
可以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随着e的逐渐增大,椭圆就逐渐扁平;一旦e=1,椭圆就“质变”成为抛物线;越过e=1这个“关键点”,就“质变”成为双曲线,并随着值的增大而开口渐大。这样处理的目的:帮助学生感知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圆锥曲线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批判性,掌握辩证法,培养辩证思维的素质。
(2)方向性原则。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导向,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并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面向全体为主线,坚持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影响学生,坚持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3)循序渐近原则。数学教学渗透德育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高中生学习数学兴趣、思维各有特点,故应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如《统计》学习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患者的统计案例进行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4)情感性原则。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课堂中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往往并不是很浓厚。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情感,创设产生情感的环境,促进认识的深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三、德育渗透整合的途径
品德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内化过程。笔者以为渗透德育途径最为关键是选择渗透点,准确地发掘教学进程中的德育因素。
(1)以情激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①中国是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如计算圆周率,东汉张衡、三国刘徽、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杨辉三角”提示二项式系数的规律早西方数学家400多年,祖恒求几何体积的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1000多年。近代徐光启、李善兰;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所研究的数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教师饱含真情的宣讲,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②组织讲座专门讲。借助专题讲座宣讲,比如介绍数学家的钻研创新精神及目前世界数学难题,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仅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可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也可介绍数学中的大量的美学原理及数学文化史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等。
(2)探索规律,大胆创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可以:一、开展变式习题训练,让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在实践中领会;二、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多让学生解一些结论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3)言传身教,渗透科学态度、科学素质教育。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方能教书育人。教学时运用数学语言要数点失误也要强调修正,从而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解题中能体验到“以退为进,逐步调整”等解题策略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能进能退”的开阔心胸,在逆境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良好心理品质。
(4)借助信息技术,扩大视野,渗透现代科技德育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至今日,已经为数学学科提供了现代信息教育的工具。互联网上一些教育网站中有许多数学教育的素材,特别是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德育内容。教师应经常让学生领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明的便捷,让学生明白只有投身于学习现代科学的热潮中,才能报效国家,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宪昌,王文友.关于中国数学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探析.数学教育学报,2004 (01期).
[2]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关键词:渗透 原因 原则 方法
我校是公办民助的县里高中,普高与职高兼具,留守学生居多,德育问题首当其冲。另外,在新课程全面实施过程中,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政教处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价值的发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以各种途径,施德育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終。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
(1)是教育的目标和本质及素质教育使然。纵观古今中外教育,任何学科教育目标,都以德育为首,比如孔子的“六艺”;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教育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须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这些都要求数学学科在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德育价值。
(2)数学课程的特点使然。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①数学能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②数学知识所揭示的对应统一规律,数学内容所展示的现象和本质关系,数学变化过程中蕴含的量变与质变规律,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等观点,为我们实施数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可能。③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贯穿和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能用辩证法的思想组织教学和评价学生。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有机结合原则。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必须与德育大纲的任务有机整合。如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为: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到一条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
可以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随着e的逐渐增大,椭圆就逐渐扁平;一旦e=1,椭圆就“质变”成为抛物线;越过e=1这个“关键点”,就“质变”成为双曲线,并随着值的增大而开口渐大。这样处理的目的:帮助学生感知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圆锥曲线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批判性,掌握辩证法,培养辩证思维的素质。
(2)方向性原则。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导向,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并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面向全体为主线,坚持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影响学生,坚持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3)循序渐近原则。数学教学渗透德育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高中生学习数学兴趣、思维各有特点,故应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如《统计》学习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患者的统计案例进行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4)情感性原则。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课堂中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往往并不是很浓厚。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情感,创设产生情感的环境,促进认识的深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三、德育渗透整合的途径
品德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内化过程。笔者以为渗透德育途径最为关键是选择渗透点,准确地发掘教学进程中的德育因素。
(1)以情激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①中国是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如计算圆周率,东汉张衡、三国刘徽、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杨辉三角”提示二项式系数的规律早西方数学家400多年,祖恒求几何体积的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1000多年。近代徐光启、李善兰;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所研究的数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教师饱含真情的宣讲,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②组织讲座专门讲。借助专题讲座宣讲,比如介绍数学家的钻研创新精神及目前世界数学难题,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仅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可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也可介绍数学中的大量的美学原理及数学文化史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等。
(2)探索规律,大胆创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可以:一、开展变式习题训练,让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在实践中领会;二、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多让学生解一些结论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3)言传身教,渗透科学态度、科学素质教育。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方能教书育人。教学时运用数学语言要数点失误也要强调修正,从而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解题中能体验到“以退为进,逐步调整”等解题策略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能进能退”的开阔心胸,在逆境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良好心理品质。
(4)借助信息技术,扩大视野,渗透现代科技德育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至今日,已经为数学学科提供了现代信息教育的工具。互联网上一些教育网站中有许多数学教育的素材,特别是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德育内容。教师应经常让学生领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明的便捷,让学生明白只有投身于学习现代科学的热潮中,才能报效国家,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宪昌,王文友.关于中国数学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探析.数学教育学报,2004 (01期).
[2]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