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论述。
关键词:固定资产 控制制度 管理
一、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即解决固定资产由谁负责管理的问题,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首要步骤。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划归财会部门,而财会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财会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在验收人库后款项支付、在处置后款项收人,并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财会部门自身业务繁忙,没有精力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没有条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财会部门与固定资产保管部门属同级关系,不具备领导固定资产保管部门的权力,没有能力控制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因此而缺失或错位。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或错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却要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固定资产保管部门保管或使用固定资产实物反而不承担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造成财会部门想管而管不了,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能管而不管的局面,导致固定资产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失控,是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致命缺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宜按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即固定资产保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主体。比如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保管,图书馆就是图书资产的管理主体;实验设备由实验中心负责保管,实验中心就是实验设备的管理主体;车辆、房屋及建筑物等资产由后勤中心保管,后勤中心就是车辆等资产的管理主体等等。单位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必须按其特点指定相应的保管部门,保管部门是实际掌控固定资产实物的部门,也是最有条件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部门。真实地动态地记录与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既是保管部门自身进行管理的基础,更是财会部门准确核算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需要,是保管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充分发挥保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是管好固定资产的基础。
二、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且相互牵制,使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人库人账、使用、保养维护到处置销账全过程各环节受到应有的监控,做到账实相符,以账控物。要达到目标需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政策规定及本单位实际情况,按保管部门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使相关部门及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的具体范围,以统一核算口径。
2.构建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统一凭证,即填制验收单、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在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对保管人而言,卡对物没有监控作用,只因卡按物登;对保管部门而言,账对卡无制约作用,只因账凭卡记;对财会部门而言,账与账无法核对,账与实无法相符,只因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務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完全不同。这或许是原有模式存在的又一重大缺陷。克服这一缺陷的有效办法就是:新增的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到保管部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保管部门据实填制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随固定资产实物交给保管人员,一联随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交给财会部门,验收单必须由保管人、相关技术人员及保管部门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固定资产变更保管部门,保管部门必须填制固定资产调拨通知单一式五联,经调出、调入双方保管人,保管部门负责人、单位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二联分别留给调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出固定资产的凭证,二联分别交给调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人固定资产的凭证,一联送财会部门。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办理完规定的报批手续后,保管部门必须根据批复填制固定资产处置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下达给保管人员,一联随批复交给财会部门。使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具有相同的依据,既便于部门间及部门内对账,又通过对账,起到监控作用。
3.明确保管人、保管部门及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职责。
保管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除负责其管理范围内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日常保养维护及安全外,还必须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建立卡片,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移交固定资产及其卡片至调人部门保管人员,根据处置通知单及时销卡,并定期盘存,做到卡物相符。保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负责制订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向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申报本部门固定资产购置、调拨、处置计划;负责组织本部门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负责填制本部门固定资产的验收单、调拨通知单及处置通知单,并及时送达至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维修;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养护及安全;同时,应设置专岗,按工作量大小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建立本部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及统计台账,根据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及时销账,并定期与保管人对账,做到账卡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或抽查,做到账卡物相符,若出现不符,应追查原因,追究责任;定期向财会部门报送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报表,接受财会部门的监督,切实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的职责。
财会部门作为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设置专岗配备专人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对于无合规验收单的固定资产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财会部门应拒绝办理报销或付款手续;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根据处置通知单及其批复及时销账;定期与保管部门对账,做到账账相符;协助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或抽查,做到账实相符;定期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工作。
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关键步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品种繁多,数额巨大,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难度大,如果没有统一领导,各保管部门之间,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难免出现遇事相互推诱扯皮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做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以账控物。单位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懂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位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固定资产购置、调拨与处置计划审批或审查报批工作;负责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负责协调各保管部门及其与财会部门之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工作,并将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负责推行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管理模式通过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心从财会部门分离出来,转移分散到各保管部门,下移至各保管人,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又能有效地发挥群体的智慧;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使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各负其责且相互牵制,使固定资产受到全程监控;通过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促进事业单位真正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固定资产 控制制度 管理
一、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即解决固定资产由谁负责管理的问题,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首要步骤。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划归财会部门,而财会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财会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在验收人库后款项支付、在处置后款项收人,并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财会部门自身业务繁忙,没有精力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没有条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财会部门与固定资产保管部门属同级关系,不具备领导固定资产保管部门的权力,没有能力控制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因此而缺失或错位。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或错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却要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固定资产保管部门保管或使用固定资产实物反而不承担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造成财会部门想管而管不了,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能管而不管的局面,导致固定资产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失控,是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致命缺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宜按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即固定资产保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主体。比如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保管,图书馆就是图书资产的管理主体;实验设备由实验中心负责保管,实验中心就是实验设备的管理主体;车辆、房屋及建筑物等资产由后勤中心保管,后勤中心就是车辆等资产的管理主体等等。单位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必须按其特点指定相应的保管部门,保管部门是实际掌控固定资产实物的部门,也是最有条件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部门。真实地动态地记录与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既是保管部门自身进行管理的基础,更是财会部门准确核算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需要,是保管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充分发挥保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是管好固定资产的基础。
二、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且相互牵制,使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人库人账、使用、保养维护到处置销账全过程各环节受到应有的监控,做到账实相符,以账控物。要达到目标需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政策规定及本单位实际情况,按保管部门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使相关部门及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的具体范围,以统一核算口径。
2.构建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统一凭证,即填制验收单、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在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对保管人而言,卡对物没有监控作用,只因卡按物登;对保管部门而言,账对卡无制约作用,只因账凭卡记;对财会部门而言,账与账无法核对,账与实无法相符,只因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務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完全不同。这或许是原有模式存在的又一重大缺陷。克服这一缺陷的有效办法就是:新增的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到保管部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保管部门据实填制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随固定资产实物交给保管人员,一联随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交给财会部门,验收单必须由保管人、相关技术人员及保管部门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固定资产变更保管部门,保管部门必须填制固定资产调拨通知单一式五联,经调出、调入双方保管人,保管部门负责人、单位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二联分别留给调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出固定资产的凭证,二联分别交给调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人固定资产的凭证,一联送财会部门。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办理完规定的报批手续后,保管部门必须根据批复填制固定资产处置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下达给保管人员,一联随批复交给财会部门。使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具有相同的依据,既便于部门间及部门内对账,又通过对账,起到监控作用。
3.明确保管人、保管部门及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职责。
保管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除负责其管理范围内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日常保养维护及安全外,还必须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建立卡片,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移交固定资产及其卡片至调人部门保管人员,根据处置通知单及时销卡,并定期盘存,做到卡物相符。保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负责制订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向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申报本部门固定资产购置、调拨、处置计划;负责组织本部门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负责填制本部门固定资产的验收单、调拨通知单及处置通知单,并及时送达至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维修;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养护及安全;同时,应设置专岗,按工作量大小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建立本部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及统计台账,根据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及时销账,并定期与保管人对账,做到账卡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或抽查,做到账卡物相符,若出现不符,应追查原因,追究责任;定期向财会部门报送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报表,接受财会部门的监督,切实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的职责。
财会部门作为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设置专岗配备专人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对于无合规验收单的固定资产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财会部门应拒绝办理报销或付款手续;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根据处置通知单及其批复及时销账;定期与保管部门对账,做到账账相符;协助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或抽查,做到账实相符;定期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工作。
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关键步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品种繁多,数额巨大,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难度大,如果没有统一领导,各保管部门之间,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难免出现遇事相互推诱扯皮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做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以账控物。单位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懂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位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固定资产购置、调拨与处置计划审批或审查报批工作;负责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负责协调各保管部门及其与财会部门之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工作,并将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负责推行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管理模式通过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心从财会部门分离出来,转移分散到各保管部门,下移至各保管人,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又能有效地发挥群体的智慧;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使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各负其责且相互牵制,使固定资产受到全程监控;通过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促进事业单位真正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