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是进行义务教育的起点,在此阶段,小学生们的各方面处于初级发展的状态,为了实现学生们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建设,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这其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优势功能。
关键词:小学,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13
立德树人指的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行,培育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的学习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意义,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小学是初级教育阶段的开始,该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材强化德育教学融合
“立德树人”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有众多渠道和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为“立德树人”的顺利输入创造良好条件。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析,寻找渗透视角,结合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展开观照性设计,确保“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效率。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和学习特点有深入的调查,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和发动,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教师要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深入学习,完全吃透概念内涵,这样才能找到教学渗透的渠道,确保“立德树人”教学观念的顺利落实。
教学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一课时,教师深入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经过反复整合,为课堂教学设定了方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先為学生讲述“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是宋朝名将,他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在岳飞的背上有几个字“精忠报国”。这些字是谁留下的?当然是岳飞的母亲。为了让岳飞成为一个正直、爱国、勇敢的人,岳飞的母亲为岳飞刻下了这四个大字。岳飞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了伟大的抗金英雄,让世代人敬仰……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自然能够给予更多回应。为了让学生自然建立起学习认知,教师要求学生搜索记忆,展示自己知道的教育小故事,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大多有这方面的积累,自然给出了更多回应。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确定了学习内容,体现了“立德树人”观念的渗透。
教师在教材处理时有意识地引入“立德树人”相关内容,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小学生大多熟悉岳飞的故事,教师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启动学习回忆,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确保了教学程序的顺利推行,其教育性特征更为鲜明。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一种最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确保德育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德育教学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各个地区的爱护环境宣传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借此向学生宣传德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结合教材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播放一些违反道德观念的视频,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德育的基本内容,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三、创建家校互动课堂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在学校开展,还需要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实现对学生全方面教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习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且家长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德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和价值,实现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无缝隙衔接,并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让家长成为孩子的老师,实现家长、学生之间双互动教学,借助家长的作用,实现家长带动学生,学生激励家长,两者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全面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学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更无法理解父母浓浓的爱意,因此开展以“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班级内体验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辛劳,这样才会体会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平凡的日子有父母的支撑。这种角色互换的主题活动,才能让双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才会不断纠正自己的形成,最终提高父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自主体验促进德智良好互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迎合儿童那活泼生动的性格心理,善于组织并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体验”式课程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手、口、脑”协调互动的良好意识,逐步积淀“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德智互动内涵。以《打造节水型社会》内容为例。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让小学生利用各类途径和形式,努力收集实际生活中的“用水”现象;到了课堂活动环节,经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以“节约用水”为题,让全班在讨论交流中制定“校园用水节约”措施,这对于引领他们的实际行为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
总之,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挖掘立德树人的学科任务,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全方位得到落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蔡艳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07):147.
关键词:小学,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13
立德树人指的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行,培育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的学习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意义,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小学是初级教育阶段的开始,该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材强化德育教学融合
“立德树人”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有众多渠道和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为“立德树人”的顺利输入创造良好条件。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析,寻找渗透视角,结合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展开观照性设计,确保“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效率。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和学习特点有深入的调查,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和发动,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教师要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深入学习,完全吃透概念内涵,这样才能找到教学渗透的渠道,确保“立德树人”教学观念的顺利落实。
教学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一课时,教师深入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经过反复整合,为课堂教学设定了方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先為学生讲述“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是宋朝名将,他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在岳飞的背上有几个字“精忠报国”。这些字是谁留下的?当然是岳飞的母亲。为了让岳飞成为一个正直、爱国、勇敢的人,岳飞的母亲为岳飞刻下了这四个大字。岳飞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了伟大的抗金英雄,让世代人敬仰……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自然能够给予更多回应。为了让学生自然建立起学习认知,教师要求学生搜索记忆,展示自己知道的教育小故事,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大多有这方面的积累,自然给出了更多回应。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确定了学习内容,体现了“立德树人”观念的渗透。
教师在教材处理时有意识地引入“立德树人”相关内容,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小学生大多熟悉岳飞的故事,教师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启动学习回忆,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确保了教学程序的顺利推行,其教育性特征更为鲜明。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一种最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确保德育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德育教学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各个地区的爱护环境宣传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借此向学生宣传德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结合教材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播放一些违反道德观念的视频,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德育的基本内容,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三、创建家校互动课堂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在学校开展,还需要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实现对学生全方面教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习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且家长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德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和价值,实现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无缝隙衔接,并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让家长成为孩子的老师,实现家长、学生之间双互动教学,借助家长的作用,实现家长带动学生,学生激励家长,两者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全面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学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更无法理解父母浓浓的爱意,因此开展以“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班级内体验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辛劳,这样才会体会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平凡的日子有父母的支撑。这种角色互换的主题活动,才能让双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才会不断纠正自己的形成,最终提高父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自主体验促进德智良好互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迎合儿童那活泼生动的性格心理,善于组织并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体验”式课程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手、口、脑”协调互动的良好意识,逐步积淀“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德智互动内涵。以《打造节水型社会》内容为例。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让小学生利用各类途径和形式,努力收集实际生活中的“用水”现象;到了课堂活动环节,经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以“节约用水”为题,让全班在讨论交流中制定“校园用水节约”措施,这对于引领他们的实际行为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
总之,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挖掘立德树人的学科任务,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全方位得到落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蔡艳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