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尝试:
  一、从积累知识、经验着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生活和文化知识,既是理解文学作品中所隐含想象的基础,又是发展想象的依据,一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文化底蕴越丰富,想象力的驰骋面也就越广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正是说明一个人丰富的想象力来自于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来自于对生活的关切和热爱。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文化积累少的缘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因而想象力也不够丰富。为了拉近距离,便于学生理解作品和发展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知识、经验来丰富学生想象力的问题。如学习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称什么也没有的朴素、简陋的托尔斯泰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朴素”与“最美”如何划上等号?这就必须依靠想象作为桥梁,但学生的想象会受到知识、阅历等条件的制约。因此,教师必须利用资料去弥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只有当他们获取了知识,了解了托尔斯泰的生平,了解了他对平民化生活理想的追求以及他一生所作的贡献,才能真正体会到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才能理解文中“朴素”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从而为学生展开想象打开缺口,使“朴素”和“最美”在学生的脑海中无碍地沟通起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要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矫健的双翅,除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外,课余时间的利用更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尽量让他们多接触社会,经常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想象加工才会广采博取,想象的形象才会更加符合生活实际。
  二、从文本出发,调动学生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他所强调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中的想象。没有想象,就不能把握作品的形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当然也就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只能是概念的,他们在阅读中就不会有美的享受。所以,没有想象的分析就像打水漂,那是在作品的“水皮”上一擦而过而难于深入其里。而且,文学作品本身就充满想象。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的典范,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根据事物间的形似、神似、相联、相反等关系展开联系。作家就是依凭生活又借助丰富联想、想象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的。高尔基曾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想象是文学创作的生命,而人们要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更离不开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多方想象。
  1.关联式想象:即联想,就是人们由于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在阅读中我们有时把联想看作一种特殊的想象方式,凡作者运用联想写成的文字,读者阅读时都需要进行联想式的想象。如《荷塘月色》中朱白清先生把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听到远处高楼上渺茫歌声将是怎样的感觉。通过想象,学生就领会到作者抓住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不绝如缕、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表现了荷香神奇清淡的幽香,烘托出月色的优雅宁静,仿佛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闻着扑鼻的花香,陶醉在朦胧的荷塘月色中。
  2.顺向式想象:根据所学的课文,顺着课文的内容进行想象。如学习《诗经·关雎》之后,我这样设问:“这个爱情故事将有怎样的结局?”学生纷纷讨论,他们设想出三个结局:第一,君子淑女终成眷属,进入了美满的婚姻生活:第二,爱情故事并未有圆满结局,仍在追求之中:第三,君子相思成狂,幻想与淑女最终结婚的喜乐场面。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还有“诗无达诂”这句话昵?于是,我对学生设想的三个结果都表示肯定。在上其他课文时,我不惜花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讨论“誓天断发时的李存勖”“苏轼在赤壁下”等问题,学生不但在课堂积极发言,课后还搜集资料,甚至在周记中展开辩论,引古论今,各显风采。
  3.逆向式想象:根据所学课文逆反着作品意向进行想象。这就是反弹琵琶的手法。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他道出逆向式想象的奥妙。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如学习《祝福》时,作者交代了祥林嫂两次失夫,失去儿子阿毛。我鼓励学生尝试逆向式想象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学生的发言很踊跃,思维很活跃,想象很丰富。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祥林嫂不改嫁,结果如何?假如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不因病天亡,祥林嫂的命运如何?假如祥林嫂的儿子不被狼叼走,祥林嫂会有怎样的结局?
  4.填补式想象: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一部文学作品好像海里的一座冰山,露出水面上的只有七分之一。言下之意,其他部分就全靠读者发挥想象力去丰富补充了。所谓艺术空白,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暗含着的那些内容,即文中已经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是作者没有直说、尽说,而留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艺术空白无处不在。正是这些看似没有的艺术空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蕴藏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也正是这些看似没有的艺术空白,为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去丰富补充,以至再创造,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尽最大努力去填补、创新艺术空白,正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分析苏轼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通过周瑜的形象所寄寓的人生理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把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的故事十分动人,它是表现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崇高精神的片断。然而课文却写得十分简略,教师应该在此设疑导思,启发想象,“廉颇主动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见到蔺相如便俯首跪膝,该说些什么话呢?”这一问很有力度,它直透人物灵魂。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负荆请罪”四个字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有序的表达。
  三、从写作能力训练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教学活动。过去的作文指导过于强调真人真事,对虚构故事加以限制,是不的。我们不能把真实性同创造性想象对立起来。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采取如下方法:
  1.扩展想象。它是指对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进行创造想象加工,扩充内容。如在教完《诗经·氓》之后,启发学生根据内容加以改写。
  2.推理想象。它是指有些作品结尾比较含蓄,没有明确交代人物的命运、前途。而中学生往往喜欢猜测人物的结局如何,教师可根据学生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心理,要求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如在讲完了《项链》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主人公安排一个合理但不唯一的结尾,从而把故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或者教师给个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续写,使学生在愉悦中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虚构想象。这里说的虚构,指的是无中生有,但并非杜撰,而是通过创造性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学生对未经历、未体察过的事情本来无言可发、无情可抒,但教师可以假设一定条件以点燃学生想象的火焰。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只要教师能够重视并正确地加以引导,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正>知行并举,认真审稿,确保志书质量钱金喜在《安徽地方志》201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搞好审稿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审稿的质量与志书的质量是紧密相关的。1.克服惰性思维,知
语言是我们赖以沟通和学习知识的工具,虽然出生时孩子就有了语言的潜力,但潜力要充分发挥出来变成现实的能力,需要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共性的规律,也有个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