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山尽头,坐卧看云起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sh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园石谱》,作于万历年间,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篇幅最宏的一部雅石专著。图文并茂,收雅石画作二百余幅。
  《云林石谱》,是第一部石谱,只有字,没有图。《素园》有很多篇幅,直接间接引用了《云林》。所以今天谈赏石风格的变化, 《素园》更直观更有代表性。
  《素园》通览下来,卧石十居七八,立峰少。山形具象,诸峰罗列如排算子,一览无余,久睹生厌。过目不忘者,寥寥几枚而已。
  《十竹斋书画谱》,是国家图书馆特藏精品,也很有代表性,为晚明休宁人胡正言所编。图录雅石二十方,全是立峰,无一卧。以我所见,所绘诸石,全是精品,我宁要这二十,不要那二百。
  这两本石谱,都有代表性。所以更能看出文人赏石风格演变的轨迹。
  《素园》具象,《十竹》抽象。《素园》石头失之过碎,过硬,绉瘦漏透都占了,但就像苏东坡评米芾:但知好之为好,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十竹》石头圆润,空灵,如行云流水。
  具象写实,描摹自然。抽象写意,超越自然,更多的表达的是文人的心性。具象是一种有限,抽象是一种无限。抽象更有想象空间,因此抽象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审美。
  以前有石友问我,说象形石低级,山形石高级,那像个山不也是象形吗?又高级在哪里?
  山水是自然的缩影,可以代表自然。中国古人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没人讲道法龙虎豹,再说龙虎豹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的一员。所以石头像山水自然要比像个阿狗阿猫老虎豹子高级。我们看国画也是这样,山水画是主流,人物肖像、花鸟工笔不是主流,因为山水更能寄托文人的性灵。
  又有石友问我,江南四大名石,都叫这个峰、那个峰,自然界哪里有长成那样的山峰?
  这个问得好。不是说人生有三重境界吗?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最后一个境界不去说了。那是得道了。哪有得道的高人恋物玩石头的?那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肯定要比看山是山境界高。因为第二境界的山已超越了自然的山,有人的思考在里面。
  为什么那些明明不像峰的石头偏命名为峰?为什么抽象的山比具象的山好看?道理也就在于此。这是第二阶段的审美。
  江南四大名石,为何三枚命名都带“云”,云跟石有什么关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有人答石为云根,我反问,既然云是从石头下生出来的,那为何云不以石命名?哪有儿子不跟老子姓的?
  其实要搞清楚古人石头为何要以云命名,先要搞清楚“云”究竟是什么意思。
  最权威的解释, 《说文解字》:“云,山川气也。”答案出来了。
  风云流变,云是最变动不居的。千变万化,神鬼难测。相对于有形的万物,云看得见,摸不着,因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可以说云是无形的,云是空灵的,云是抽象的。
  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还有什么能比无形的、空灵的、抽象的,更能打动文人的心?云是山川的灵气,是山川的精气神。所以《十竹·石谱》里的石头不像山川,像一朵云。比《素园》里像山川的石头更高级更耐看。就是因为一个画出了山的形,一个画出了山的魂。古人不但画石头希望画出石头的灵魂,就是为石头命名,也希望把石头的这种灵气体现在名字里。这才是古人命石多以云为名,诵石多以云来喻的根本原因。
  行到山尽头,坐卧看云起。赏山的背后是赏云。文人赏石是从具象走向抽象,到晚明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妙就妙在那个似与不似之间。了然这个道理,就会发现那些看山不是山的石头的妩媚大美。
其他文献
2014年,微信成为石界最具应用广度的移动交流平台。微信交流渐渐代替了QQ群和奇石网站,成为许多石友交流和买卖奇石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经营者们看到了微信营销的商机,开始重视对微信的运用,于是在日常的聊天交友与晒图片的过程中,奇石的交易渐渐多了起来。关于微信交流,大家都有怎样的体会,近期,本刊采访了几位微信石友。  微信上交流石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微信好友有多少人?  余卫东:今年3月份开始,好
期刊
产地  20世纪90年代末期,嘉陵江汉中略阳至宁强段陆续有采金船作业,沉睡中的嘉陵彩美石进入了赏石者的视野。除燕子砭镇下游一公里起到广元大滩方向四公里左右河段外,嘉陵江别处再难觅此石种。  嘉陵江,古称西汉水,《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江名由此而来。嘉陵道为地名,为今陕西汉中略阳县,《二十六史大词典》“嘉陵道”条载:“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徽县东南,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
期刊
在洪荒时代,水神和火神因隙打了一架,而水神输得不甘心,硬是把西边的不周山给撞裂了。天倒了一半,并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女娲娘娘怜悯苍生,架火用五色石炼浆把天给补好。剩下没用完的,就丢在东洲的一块净土上。《山海经》图考,据说是丢在台湾太鲁阁一带。经历了无数劫山神海神的照看,再加上祗神的地狱之火,这块巨大的遗石,终于被风神、河神耗尽四十四亿九千万年塑化成美丽的名字——桃花石(玫瑰石)。于是,彩虹仙子擎起天
期刊
人们常说收藏要随缘,石头若与您有缘,就会被您收藏。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前往花莲县三栈溪一家石店,在店中寻找可收藏的美石,看了整间店后,并无所获,失望之余,不经意抬头,在柜上发现了一件木瓜溪紫玛瑙玫瑰石切片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景右边的大树,就像装饰的圣诞树,树形完美,栩栩如生,整体感觉像西洋油画,很有外国深林幽谷的感觉,画面配色浓厚,暗色系的搭配,更加凸显后方山谷日照的明亮,色泽沉稳,就具体
期刊
石友说,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这里,留下了无数期望、喜悦、失落、惊喜和绵绵无绝期的牵挂。  这里,是大漠戈壁,是河流浅滩,是青山荒岭……  这里,就是产石头的地方。  大湾石:船上的故事  这是一个叫城车厢的地方,这里的石头都被称为大湾石,因此,“城厢”并不被外人所知。直到看到这一组船上的照片,才发觉,这里一定有故事。于是,向图片的提供者大旺邀稿,请他写写这船、这人、这石。谁知,三天后,他发来一
期刊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满目的大牌珍品中,“哈尼梯田”是内敛的,如同餍足了大鱼大肉,就再看不到其他菜品的精致典雅了。后来又有多本赏石藏品集收录了“哈尼梯田”,它的面目更清晰了。及至这次在《名石记》遇到,细细打量、慢慢品咂,它才似从固有的面具中走出来,俏丽动人,掠起一抹惊艳。深悔未能早知,又欣喜没有再错过。  关于“哈尼梯田”的流转从过程上来看很简单,大化的覃庆元在他出水伊始即已拿下;十三年后柳州的黄时战
期刊
石种:田黄章料  尺寸: 34×26cm(架)  红宝石一组
期刊
窦力,中国观赏石协筌会员、汉中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宁强县观赏石协会会长。藏石始于一九九三年,数量过千方,主玩嘉陵彩及汉江画面石,出版个人赏石专集二部。爱绘画,于石上山水悟得真谛,得灵感无限。  练笔数载,总感画艺未进,不过山水树石组合而己,久观少灵气,惆怅。近两年得有机会拣拾褒河浅绛彩,多有收获。且风景题材为汉中石友所重,争相收藏。闲来细端详,期望有所发现并益于作画。黑白赭,十分简炼的用色,却幻化
期刊
1: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女娲的姑娘,她发现天破了一个洞,就找石头去补。  2:石头不够了,她一路找石头找到柳州,柳州奇石市场一下火起来了。  3:天补好以后,石头没以前好卖了,石友们都眼巴巴地在问,老天这是怎么啦?  4:女娲姑娘给石友们下了一道秘旨:石在火不熄,天正地不移,磊石能见我,一石一天机。
期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没有绝对的标准,石头也这样。  前文说过,石头是文人玩起来的。文人石是主流,不再赘言。  或问:何谓文人石?文人石标准何在?石之哈姆雷特何啻千万,今姑妄说之。万变不离其宗:一曰古,一曰雅。  何谓古?古者,故也,凡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语出段玉裁)。事物本来的样子,最初的面目,那就是古,就是自然。上古三代不知有法,而法在其中。上古人功利心淡泊,心思纯净,忘我,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