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知识】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概述
1.工业
(1)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②按产品性质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工业的发展是近代文明的表现。工业创造了较多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工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工业发展耗费了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对它们无节制的开发会给人类未来带来灾难。
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同时还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工业的区位因素
(1)土地
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
(2)水源
丰富而优质的水源对需水量大、水质要求高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3)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4)动力(能源)
充足的动力(能源)供应能够吸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5)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原料需求型工业影响很大。
(6)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需要便利、快捷的运输,沿海、沿江及铁路枢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大。
(7)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可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并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8)政策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条件对工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
(9)科技
科技进步能促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和运输能力的提高,能使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还使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2.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
(1)原料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原料。
②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原料产地。
(2)市场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市场。
②工业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消费市场。
(3)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能源。
②工业特点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能源供应地。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劳动力。
②工业特点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5)技术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知识和技术。
②工业特点
技术要求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例如,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3)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1)定义
工业集聚是指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
①传统工业的集聚
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工业区。
②新兴工业的集聚
可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
(2)工业集聚的意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类型 ①按形成分类
A.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形成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
B.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②按性质分类
A.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B.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4.工业分散
(1)定义
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或工业区之间距离趋远的现象。
(2)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
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的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
二是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地方的优势条件而形成的。
(3)优势
工业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工业地域联系
(1)主要技术支持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
(2)意义
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1)区位优势
①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及人工运河连成一体,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区内的高速公路也交织成网。
②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③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著名的洛林铁矿。
④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等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⑤广阔的市场
邻近欧洲较发达区域,市场广阔。
(2)德国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等传统工业部门)。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铁替代产品增多)。
④重化工业集聚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3)整治措施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和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2.新工业区
(1)概念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这些地域被称为新工业区。
(2)分布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的“硅谷”等。
(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①区位条件
有大批廉价劳动力;政府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②主要特点
A.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雇员一般在250人以下。
B.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
C.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
D.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E.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1)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③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
④便捷的交通。
⑤市场稳定。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点拨: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的异同点
1.共同点
①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②交通便利。
③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
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不同点
(1)生产结构
美国“硅谷”以高技术产品为主,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以轻工业为主。
(2)生产特点
美国“硅谷”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3)分布特点
美国“硅谷” 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分散在小城镇甚至乡村。
(4)劳动技术条件
美国“硅谷”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以廉价劳动力为主。
(5)政府因素
美国“硅谷”有军事订货。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重难点解析】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所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产品运输要求高,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概述
1.工业
(1)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②按产品性质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工业的发展是近代文明的表现。工业创造了较多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工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工业发展耗费了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对它们无节制的开发会给人类未来带来灾难。
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同时还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工业的区位因素
(1)土地
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
(2)水源
丰富而优质的水源对需水量大、水质要求高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3)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4)动力(能源)
充足的动力(能源)供应能够吸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5)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原料需求型工业影响很大。
(6)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需要便利、快捷的运输,沿海、沿江及铁路枢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大。
(7)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可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并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8)政策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条件对工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
(9)科技
科技进步能促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和运输能力的提高,能使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还使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2.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
(1)原料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原料。
②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原料产地。
(2)市场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市场。
②工业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消费市场。
(3)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能源。
②工业特点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能源供应地。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劳动力。
②工业特点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5)技术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知识和技术。
②工业特点
技术要求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例如,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3)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1)定义
工业集聚是指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
①传统工业的集聚
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工业区。
②新兴工业的集聚
可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
(2)工业集聚的意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类型 ①按形成分类
A.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形成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
B.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②按性质分类
A.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B.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4.工业分散
(1)定义
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或工业区之间距离趋远的现象。
(2)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
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的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
二是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地方的优势条件而形成的。
(3)优势
工业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工业地域联系
(1)主要技术支持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
(2)意义
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1)区位优势
①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及人工运河连成一体,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区内的高速公路也交织成网。
②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③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著名的洛林铁矿。
④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等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⑤广阔的市场
邻近欧洲较发达区域,市场广阔。
(2)德国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等传统工业部门)。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铁替代产品增多)。
④重化工业集聚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3)整治措施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和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2.新工业区
(1)概念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这些地域被称为新工业区。
(2)分布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的“硅谷”等。
(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①区位条件
有大批廉价劳动力;政府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②主要特点
A.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雇员一般在250人以下。
B.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
C.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
D.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E.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1)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③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
④便捷的交通。
⑤市场稳定。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点拨: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的异同点
1.共同点
①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②交通便利。
③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
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不同点
(1)生产结构
美国“硅谷”以高技术产品为主,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以轻工业为主。
(2)生产特点
美国“硅谷”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3)分布特点
美国“硅谷” 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分散在小城镇甚至乡村。
(4)劳动技术条件
美国“硅谷”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以廉价劳动力为主。
(5)政府因素
美国“硅谷”有军事订货。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重难点解析】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所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产品运输要求高,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