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7-8期刊登了董新玉老师的《“mò”“méi”怎能随便读》和王贵忠老师的《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读音去读”》两篇文章。两位老师对笔者在《精彩的“mò”“méi”之争》(《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第四期)一文中的观点和做法提出了质疑,都认为“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可爱的草塘》)一句中“没”字,只能读“mò”,而读成“méi”,是错误的。
笔者就此与多位同行进行了探讨,并询问了案例中参与争论的学生的想法,思忖再三,还是认为这里的“mò”“méi”是可以随便读的。
首先,读“没(mò)膝盖深的水”无疑是正确的。正如两位老师所分析的那样,多数老师和同学也是这种观点。说实话,我想给学生的“标准答案”也正是这样。
但是,读“没(“méi”)膝盖深的水”难道就不可以成立吗?人站在水中时,膝盖作为人体的一个部位,已经成为表示水深浅的一个参照物。水深是可以与膝盖所在的位置(从脚底到膝盖部分的高度)作比较。“没(méi)”由“没有”引申表示成“不到”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可以查到)“没(méi)××深的水”多见于口语,要说明的是水深没有达到××所在的位置。比如“没(méi)脚背深的水”就是指水深没有达到脚背所在的位置。
两位老师都指出:膝盖只能论大小,不能论深浅,只能说“没(méi)膝盖大”,不能说“没(méi)膝盖深”。我们总不能把从脚底到膝盖的部分统称为“膝盖”吧。我想,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膝盖”的意思,是不会把从脚底到膝盖的部分统称为“膝盖”的;他们也应该知道“膝盖”(本身)只能论大小,不能论深浅。因为大家都明白:这里所说的“没(méi)膝盖深的水”要表示的是水的深浅,而不是说“膝盖”有深浅。 至于王贵忠老师指出的“汉字的读音一般是惟一的”,“在一段话中,多音字的读音确实有‘标准答案”’,笔者也很清楚这是客观存在的准则。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字音不是随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也没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音去读”别的多音字。但是我想事无绝对,这里应该可以看成是多音字读法的一个特例。因此,我不认为这里读“mò”与读“méi”是“是与非的问题”,而认为读“mò”是正确的,读“méi”也是合理的,是不违背文本的,我没有“盲目地纵容”学生“坚持错误的观点”。
当然,由于笔者在案例中只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教学情境,有些做法不够缜密周全,实有不妥之处。比如,持有读“méi”观点的同学认为唯有读“méi”才能说明“水浅”,在争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我没能主动地去引导。其实不管读“mò”还是读“méi”,都能说明水很浅,相差不过几寸而已。在此,我十分感谢董、王两位老师坦诚地指教,更感谢《小学教学参考》为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争鸣”的平台。
“没”(mò)和“没”(méi)
沈祥和
人教版第十册《可爱的草塘》中的“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句中的“没”是个多音多义字,在这里,应该念“mò”还是“méi”?我以为应该念“mò”,理由如下:
1.从结构看,“没膝盖深的水”是“没膝盖深”作定语的定中短语.而“没膝盖深”是“[没+名词]+形容词”的状中短语,其结构层次是:
“没膝盖”是个动宾短语,在这里作状语,起限制“深”的作用,表示水的深浅漫过膝盖。意思非常明确。
2.从意思看。“没”如果念“méi”“没(méi)膝盖”这个短语就有了歧义,一是“没有膝盖”,二是“不到膝盖”,表义不确切。这样的短语作状语是不太合适的。比如放进下边的句中就行不通了,只能念“mò”:
①我们挽起裤脚走到没膝盖的水深处。
②浅处没脚踝,深处没膝盖。
③院子里的水已经没膝盖了。
④从岸边下水到“重灾区有30多米远,水没至膝盖、腰部、胸部。
⑤到10时,家门口的水已经没到膝盖。
3.从习惯看,理解为“mò”符合普通话用来描写水深的习惯。一般说水深浅,常用“没脚背”、“没膝盖”、“没头顶”表示,都不会理解为“méi”。如果要表示“méi”的意思,为避免读音和理解上的偏差,往往会换一种说法。像“水还没到膝盖深”、“水没有膝盖深”“不到膝盖深处的水”等。
下边例子中的“没”也都应念“mò”:
①工事里面有没膝盖深的水。
②来这里赶海,走进没膝盖深的水中。
③先后3次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砸冰块、垫石头。
④水深没膝盖。
笔者就此与多位同行进行了探讨,并询问了案例中参与争论的学生的想法,思忖再三,还是认为这里的“mò”“méi”是可以随便读的。
首先,读“没(mò)膝盖深的水”无疑是正确的。正如两位老师所分析的那样,多数老师和同学也是这种观点。说实话,我想给学生的“标准答案”也正是这样。
但是,读“没(“méi”)膝盖深的水”难道就不可以成立吗?人站在水中时,膝盖作为人体的一个部位,已经成为表示水深浅的一个参照物。水深是可以与膝盖所在的位置(从脚底到膝盖部分的高度)作比较。“没(méi)”由“没有”引申表示成“不到”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可以查到)“没(méi)××深的水”多见于口语,要说明的是水深没有达到××所在的位置。比如“没(méi)脚背深的水”就是指水深没有达到脚背所在的位置。
两位老师都指出:膝盖只能论大小,不能论深浅,只能说“没(méi)膝盖大”,不能说“没(méi)膝盖深”。我们总不能把从脚底到膝盖的部分统称为“膝盖”吧。我想,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膝盖”的意思,是不会把从脚底到膝盖的部分统称为“膝盖”的;他们也应该知道“膝盖”(本身)只能论大小,不能论深浅。因为大家都明白:这里所说的“没(méi)膝盖深的水”要表示的是水的深浅,而不是说“膝盖”有深浅。 至于王贵忠老师指出的“汉字的读音一般是惟一的”,“在一段话中,多音字的读音确实有‘标准答案”’,笔者也很清楚这是客观存在的准则。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字音不是随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也没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音去读”别的多音字。但是我想事无绝对,这里应该可以看成是多音字读法的一个特例。因此,我不认为这里读“mò”与读“méi”是“是与非的问题”,而认为读“mò”是正确的,读“méi”也是合理的,是不违背文本的,我没有“盲目地纵容”学生“坚持错误的观点”。
当然,由于笔者在案例中只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教学情境,有些做法不够缜密周全,实有不妥之处。比如,持有读“méi”观点的同学认为唯有读“méi”才能说明“水浅”,在争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我没能主动地去引导。其实不管读“mò”还是读“méi”,都能说明水很浅,相差不过几寸而已。在此,我十分感谢董、王两位老师坦诚地指教,更感谢《小学教学参考》为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争鸣”的平台。
“没”(mò)和“没”(méi)
沈祥和
人教版第十册《可爱的草塘》中的“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句中的“没”是个多音多义字,在这里,应该念“mò”还是“méi”?我以为应该念“mò”,理由如下:
1.从结构看,“没膝盖深的水”是“没膝盖深”作定语的定中短语.而“没膝盖深”是“[没+名词]+形容词”的状中短语,其结构层次是:
“没膝盖”是个动宾短语,在这里作状语,起限制“深”的作用,表示水的深浅漫过膝盖。意思非常明确。
2.从意思看。“没”如果念“méi”“没(méi)膝盖”这个短语就有了歧义,一是“没有膝盖”,二是“不到膝盖”,表义不确切。这样的短语作状语是不太合适的。比如放进下边的句中就行不通了,只能念“mò”:
①我们挽起裤脚走到没膝盖的水深处。
②浅处没脚踝,深处没膝盖。
③院子里的水已经没膝盖了。
④从岸边下水到“重灾区有30多米远,水没至膝盖、腰部、胸部。
⑤到10时,家门口的水已经没到膝盖。
3.从习惯看,理解为“mò”符合普通话用来描写水深的习惯。一般说水深浅,常用“没脚背”、“没膝盖”、“没头顶”表示,都不会理解为“méi”。如果要表示“méi”的意思,为避免读音和理解上的偏差,往往会换一种说法。像“水还没到膝盖深”、“水没有膝盖深”“不到膝盖深处的水”等。
下边例子中的“没”也都应念“mò”:
①工事里面有没膝盖深的水。
②来这里赶海,走进没膝盖深的水中。
③先后3次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砸冰块、垫石头。
④水深没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