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2017年1月以来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从事农业技术援助实践,介绍了草地贪夜蛾对当地玉米的危害和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玉米;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草地贪夜蛾,又名秋粘虫(英文名Fall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杂食迁飞性害虫。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1月首次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和非洲大陆发现,至2018年已扩散至撒哈拉以南绝绝大部分非洲地区,以及印度、孟加拉、泰国和缅甸等多个亚洲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对当地玉米造成严重危害。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至5月我国已有14个省(市、区)遭受虫害。本文根据2017年1月以来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从事农业技术援助实践,介绍了草地贪夜蛾对当地玉米的危害和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 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1.卵。卵呈圆顶型,直径0.4mm,高0.3mm。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逐渐变为棕色。卵产出后在3天内孵化成幼虫。
2.幼虫。共有6个龄期。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头呈黑色或橙色。高龄幼虫呈棕色、黑色或绿色,体长 30~36mm,头部呈黑色或棕色,具白色倒“Y”型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 4 个黑斑。幼虫期持续12~20天。
3.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约15mm左右。老熟幼虫落到地上进入土壤化蛹。蛹期为9~12天。
4.成虫。成虫翅展约32~40mm。雌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雄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喜好夜间活动,迁飞能力很强,每晚可飞行100km。成虫成活时间为7~21天,一般10天左右。单只雌蛾一生平均产卵1500枚。
二、草地贪夜蛾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玉米的危害
1.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玉米生产概况
(1)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地处非洲西侧大西洋几内亚湾赤道,由圣多美、普林西比两个主岛和14个离岛组成。全国人口19.4万,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土面积1001平方公里,耕地3.8万公顷,绝大部分为山地。每年7-9月为旱季,10月至次年6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
(2)玉米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主要粮食作物,使用的种子主要主要是2009年前从喀麦隆引进的ACR-91黄粒常规种,生育期110天左右,一般是利用雨季种植两茬,最佳播期是上半年2月10日至3月10日,下半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播种窝距1m、行距1.5m,每窝播4至7粒种子。田间管理粗放,只除草不施肥,常年单季产量约1.5t/ha。
2.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
(1)草地贪夜蛾幼虫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根茎、生长点、果实等植物组织,可对玉米各生育期造成为害。1~3龄幼虫通常利用夜间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剩下叶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力扩散转移到毗连的植株上。4~6龄幼虫主要取食玉米心叶,被取食的叶片会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并留下大量粪便。严重时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雌穗,而且食量大,影响果穗的正常发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减产30%-50%,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受害玉米果穗的籽粒更容易受到黄曲霉素影响,造成玉米品质下降。
(2) 草地贪夜蛾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可周年繁殖,不同世代交替发生,各龄幼虫同时存在。2016年初,草地贪夜蛾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首次被发现并暴发成灾,造成玉米减产五成以上,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普林西比岛玉米面积由常年20ha锐减至2018年不到5ha。
三、综合防治措施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指导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并推广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1.预防性控制措施
(1)耕作控制。一是与草地贪夜蛾非寄主作物轮作,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玉米;二是与豆角、木薯等套种;三在同一地区同时播种,避免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期;三是清除作物秸秆残茬、田块周边杂草及替代寄主;四是选用雌穗苞叶厚长紧密,不秃尖品种,并在播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2)机械控制。使用灯光或性引诱剂捕杀成虫,减少草地贪夜蛾在植株上产卵。
(3)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如赤眼蜂、蠷螋、蚂蚁消灭草地贪夜蛾的卵和幼虫。
2.治疗性控制措施
(1)使用天然杀虫剂。使用具灭虫作用的植物,如楝树、辣椒、烟草的叶子或种子碾碎后浸提液喷施玉米。
(2)使用生物杀虫剂。施用以苏云金芽孢杆菌为基础(如商品名为Dipel、Turex)的生物农药。
(3)使用化学杀虫剂。针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蟲,在玉米幼苗期,在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后,对准玉米心叶喷施以溴氰菊酯(商品名Decis、 Deltaplan)、毒死蜱(Clorpirifos)或多杀菌素(Spinosade)等专用选择性杀虫剂。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2] 王锐.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发展概述[[EB/OL].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国别政策资讯. 2017.05.18. http://www.fecc.agri.cn/ggxxfu/ggxxfw_tzdt/201705/t20170518_273736.html.
[3] 谢会东.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8,(9) 47-49.
作者简介:谢会东,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援外工作。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玉米;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草地贪夜蛾,又名秋粘虫(英文名Fall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杂食迁飞性害虫。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1月首次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和非洲大陆发现,至2018年已扩散至撒哈拉以南绝绝大部分非洲地区,以及印度、孟加拉、泰国和缅甸等多个亚洲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对当地玉米造成严重危害。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至5月我国已有14个省(市、区)遭受虫害。本文根据2017年1月以来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从事农业技术援助实践,介绍了草地贪夜蛾对当地玉米的危害和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 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1.卵。卵呈圆顶型,直径0.4mm,高0.3mm。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逐渐变为棕色。卵产出后在3天内孵化成幼虫。
2.幼虫。共有6个龄期。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头呈黑色或橙色。高龄幼虫呈棕色、黑色或绿色,体长 30~36mm,头部呈黑色或棕色,具白色倒“Y”型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 4 个黑斑。幼虫期持续12~20天。
3.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约15mm左右。老熟幼虫落到地上进入土壤化蛹。蛹期为9~12天。
4.成虫。成虫翅展约32~40mm。雌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雄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喜好夜间活动,迁飞能力很强,每晚可飞行100km。成虫成活时间为7~21天,一般10天左右。单只雌蛾一生平均产卵1500枚。
二、草地贪夜蛾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玉米的危害
1.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玉米生产概况
(1)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地处非洲西侧大西洋几内亚湾赤道,由圣多美、普林西比两个主岛和14个离岛组成。全国人口19.4万,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土面积1001平方公里,耕地3.8万公顷,绝大部分为山地。每年7-9月为旱季,10月至次年6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
(2)玉米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主要粮食作物,使用的种子主要主要是2009年前从喀麦隆引进的ACR-91黄粒常规种,生育期110天左右,一般是利用雨季种植两茬,最佳播期是上半年2月10日至3月10日,下半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播种窝距1m、行距1.5m,每窝播4至7粒种子。田间管理粗放,只除草不施肥,常年单季产量约1.5t/ha。
2.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
(1)草地贪夜蛾幼虫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根茎、生长点、果实等植物组织,可对玉米各生育期造成为害。1~3龄幼虫通常利用夜间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剩下叶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力扩散转移到毗连的植株上。4~6龄幼虫主要取食玉米心叶,被取食的叶片会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并留下大量粪便。严重时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雌穗,而且食量大,影响果穗的正常发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减产30%-50%,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受害玉米果穗的籽粒更容易受到黄曲霉素影响,造成玉米品质下降。
(2) 草地贪夜蛾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可周年繁殖,不同世代交替发生,各龄幼虫同时存在。2016年初,草地贪夜蛾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首次被发现并暴发成灾,造成玉米减产五成以上,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普林西比岛玉米面积由常年20ha锐减至2018年不到5ha。
三、综合防治措施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指导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并推广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1.预防性控制措施
(1)耕作控制。一是与草地贪夜蛾非寄主作物轮作,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玉米;二是与豆角、木薯等套种;三在同一地区同时播种,避免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期;三是清除作物秸秆残茬、田块周边杂草及替代寄主;四是选用雌穗苞叶厚长紧密,不秃尖品种,并在播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2)机械控制。使用灯光或性引诱剂捕杀成虫,减少草地贪夜蛾在植株上产卵。
(3)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如赤眼蜂、蠷螋、蚂蚁消灭草地贪夜蛾的卵和幼虫。
2.治疗性控制措施
(1)使用天然杀虫剂。使用具灭虫作用的植物,如楝树、辣椒、烟草的叶子或种子碾碎后浸提液喷施玉米。
(2)使用生物杀虫剂。施用以苏云金芽孢杆菌为基础(如商品名为Dipel、Turex)的生物农药。
(3)使用化学杀虫剂。针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蟲,在玉米幼苗期,在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后,对准玉米心叶喷施以溴氰菊酯(商品名Decis、 Deltaplan)、毒死蜱(Clorpirifos)或多杀菌素(Spinosade)等专用选择性杀虫剂。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2] 王锐.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发展概述[[EB/OL].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国别政策资讯. 2017.05.18. http://www.fecc.agri.cn/ggxxfu/ggxxfw_tzdt/201705/t20170518_273736.html.
[3] 谢会东.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8,(9) 47-49.
作者简介:谢会东,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援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