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通常会用“业绩”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存量”和“增量”这两个概念,或者把它们混为一谈,给管理带来难度。
如果用“存量”表示去年业绩,“增量”就是今年的新增业绩;如果用“存量”代表现在,“增量”就代表未来;如果用“存量”代表工资或绩效工资,“增量”就代表奖金或晋升。弄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并充分利用起来,能解决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增量思维创造业绩
如果泛泛地用业绩去衡量一个部门或者区域的好坏,很难让人感到公平,因为任何单位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老部门和新部门、老市场和新市场、好市场和差市场、老员工和新员工等方面的不同。起点不一样,统一用终点的结果来评估其实是有失公允的;而如果用增量业绩去衡量,因为起点都是一样的,结果就会显得公平。
实际如何操作呢?可以通过设定绩效系数的方式。比如,将某部门的存量业绩(去年的业绩)的绩效系数设为1,增量业绩(今年超出去年的部分)的绩效系数设为1.5,也就是说该部门假如完成了100万元的增量业绩,绩效业绩则是150万元,这样大家关注的焦点就会放在增量业绩上,刚好把部门利益和组织利益统一起来。同理,为了防止老员工或老部门不思进取、吃老本,还可以把存量业绩的绩效系数调整为0.9,也就是说如果今年该部门的业绩和存量业绩一样,那么其今年的绩效业绩相当于存量业绩的90%,老部门要保持较高的绩效业绩更要多做增量业绩,这样能够鼓励大家积极开拓市场创造增量,否则“不进则退”,就会被自动淘汰,华为就是这样做的。
用增量绩效分配奖金
用增量思维确定绩效后,就可以按照绩效业绩的百分比来核算各个部门的管理费用(如5%)、业务提成(如3%)、年终奖金(如2%)了,当然年终奖金也可以是独立核算后利润的50%。不难看出,谁的增量多,谁的收入就会高。通俗一点讲,存量解决的是大家的喝汤问题,而增量则可以让大家吃到肉,越是能干的,吃到的肉越多。
用增量绩效晋升职位
在职场,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能够晋升职位,而对一个组织来说,更希望出色的人晋升,这样可以保持组织的活力。但是有时候泛泛的绩效考评会“合理”地埋没一些优秀的人才,而用增量思维确定绩效后,就可以按照当年增量绩效(或累计几年的增量绩效)的正态分布对优秀人员进行晋升或表彰,这就要比泛泛的绩效公平得多。长久坚持下去,组织的活力不仅会保持得很好,也会越来越有活力。相应地,组织的文化也会充满活力和阳光。
用增量绩效分配股份
现在已经逐渐进入合伙人时代,很多公司已经不是由一个发起人创立,而是由多个合伙人(股东)共同创立。可能创立公司时弟兄们凭着感觉或江湖义气把股份分了,创业阶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伙人之间还都是一团和气。但人是会变的,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干得多,有的人干得少,甚至还可能会有离职的。时间长了干得多的就会感到不公平,慢慢就开始有矛盾了。应了那句“生意好做,伙计难搭”的老话。
合伙人之间产生矛盾很正常,合伙人之间解决矛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很容易,关键是合伙人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矛盾。真正有智慧的创业者,看重的是公司的发展,因为他知道一荣俱荣的道理,所以他会用发展的心态去对待矛盾。
其实上述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如果用增量的思维去解决就会非常简单,公司只要还在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增量,我们可以根据产生的增量来确定一个系数对有贡献的人员(包括股东)定向增发股份,比如净资产或营业收入每增加一倍就增发10%的股份,这样贡献大的人得到的股份就会多,没有贡献的人就没有股份,体现的是多劳多得的原则和对劳动的尊重,自然也就不存在股东之间的矛盾了,而且也顺便解决了新人如何成为合伙人的问题。
对于不是股东的高管,也可以事先约定好,奖金的一部分(如50%)延期2年支付(公司当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将来可以用来购买股份。这样既可以为高管解决将来购买股份的资金来源,又对高管有一定的约束防止其有短期行为,有效控制公司风险。
企业管理就是对责、权、利的平衡,使其达到统一,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利”。善用增量思维的“利”使责、权、利统一,既能解决眼前的利益分配问题,还能解决未来的利益分配问题(股权),又让个人利益和组织趋于一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可谓“一举四得”,一个思维的转变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大问题。
如果用“存量”表示去年业绩,“增量”就是今年的新增业绩;如果用“存量”代表现在,“增量”就代表未来;如果用“存量”代表工资或绩效工资,“增量”就代表奖金或晋升。弄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并充分利用起来,能解决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增量思维创造业绩
如果泛泛地用业绩去衡量一个部门或者区域的好坏,很难让人感到公平,因为任何单位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老部门和新部门、老市场和新市场、好市场和差市场、老员工和新员工等方面的不同。起点不一样,统一用终点的结果来评估其实是有失公允的;而如果用增量业绩去衡量,因为起点都是一样的,结果就会显得公平。
实际如何操作呢?可以通过设定绩效系数的方式。比如,将某部门的存量业绩(去年的业绩)的绩效系数设为1,增量业绩(今年超出去年的部分)的绩效系数设为1.5,也就是说该部门假如完成了100万元的增量业绩,绩效业绩则是150万元,这样大家关注的焦点就会放在增量业绩上,刚好把部门利益和组织利益统一起来。同理,为了防止老员工或老部门不思进取、吃老本,还可以把存量业绩的绩效系数调整为0.9,也就是说如果今年该部门的业绩和存量业绩一样,那么其今年的绩效业绩相当于存量业绩的90%,老部门要保持较高的绩效业绩更要多做增量业绩,这样能够鼓励大家积极开拓市场创造增量,否则“不进则退”,就会被自动淘汰,华为就是这样做的。
用增量绩效分配奖金
用增量思维确定绩效后,就可以按照绩效业绩的百分比来核算各个部门的管理费用(如5%)、业务提成(如3%)、年终奖金(如2%)了,当然年终奖金也可以是独立核算后利润的50%。不难看出,谁的增量多,谁的收入就会高。通俗一点讲,存量解决的是大家的喝汤问题,而增量则可以让大家吃到肉,越是能干的,吃到的肉越多。
用增量绩效晋升职位
在职场,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能够晋升职位,而对一个组织来说,更希望出色的人晋升,这样可以保持组织的活力。但是有时候泛泛的绩效考评会“合理”地埋没一些优秀的人才,而用增量思维确定绩效后,就可以按照当年增量绩效(或累计几年的增量绩效)的正态分布对优秀人员进行晋升或表彰,这就要比泛泛的绩效公平得多。长久坚持下去,组织的活力不仅会保持得很好,也会越来越有活力。相应地,组织的文化也会充满活力和阳光。
用增量绩效分配股份
现在已经逐渐进入合伙人时代,很多公司已经不是由一个发起人创立,而是由多个合伙人(股东)共同创立。可能创立公司时弟兄们凭着感觉或江湖义气把股份分了,创业阶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伙人之间还都是一团和气。但人是会变的,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干得多,有的人干得少,甚至还可能会有离职的。时间长了干得多的就会感到不公平,慢慢就开始有矛盾了。应了那句“生意好做,伙计难搭”的老话。
合伙人之间产生矛盾很正常,合伙人之间解决矛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很容易,关键是合伙人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矛盾。真正有智慧的创业者,看重的是公司的发展,因为他知道一荣俱荣的道理,所以他会用发展的心态去对待矛盾。
其实上述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如果用增量的思维去解决就会非常简单,公司只要还在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增量,我们可以根据产生的增量来确定一个系数对有贡献的人员(包括股东)定向增发股份,比如净资产或营业收入每增加一倍就增发10%的股份,这样贡献大的人得到的股份就会多,没有贡献的人就没有股份,体现的是多劳多得的原则和对劳动的尊重,自然也就不存在股东之间的矛盾了,而且也顺便解决了新人如何成为合伙人的问题。
对于不是股东的高管,也可以事先约定好,奖金的一部分(如50%)延期2年支付(公司当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将来可以用来购买股份。这样既可以为高管解决将来购买股份的资金来源,又对高管有一定的约束防止其有短期行为,有效控制公司风险。
企业管理就是对责、权、利的平衡,使其达到统一,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利”。善用增量思维的“利”使责、权、利统一,既能解决眼前的利益分配问题,还能解决未来的利益分配问题(股权),又让个人利益和组织趋于一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可谓“一举四得”,一个思维的转变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