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思维:“一举四得”的管理智慧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通常会用“业绩”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存量”和“增量”这两个概念,或者把它们混为一谈,给管理带来难度。
  如果用“存量”表示去年业绩,“增量”就是今年的新增业绩;如果用“存量”代表现在,“增量”就代表未来;如果用“存量”代表工资或绩效工资,“增量”就代表奖金或晋升。弄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并充分利用起来,能解决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增量思维创造业绩
  如果泛泛地用业绩去衡量一个部门或者区域的好坏,很难让人感到公平,因为任何单位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老部门和新部门、老市场和新市场、好市场和差市场、老员工和新员工等方面的不同。起点不一样,统一用终点的结果来评估其实是有失公允的;而如果用增量业绩去衡量,因为起点都是一样的,结果就会显得公平。
  实际如何操作呢?可以通过设定绩效系数的方式。比如,将某部门的存量业绩(去年的业绩)的绩效系数设为1,增量业绩(今年超出去年的部分)的绩效系数设为1.5,也就是说该部门假如完成了100万元的增量业绩,绩效业绩则是150万元,这样大家关注的焦点就会放在增量业绩上,刚好把部门利益和组织利益统一起来。同理,为了防止老员工或老部门不思进取、吃老本,还可以把存量业绩的绩效系数调整为0.9,也就是说如果今年该部门的业绩和存量业绩一样,那么其今年的绩效业绩相当于存量业绩的90%,老部门要保持较高的绩效业绩更要多做增量业绩,这样能够鼓励大家积极开拓市场创造增量,否则“不进则退”,就会被自动淘汰,华为就是这样做的。
  用增量绩效分配奖金
  用增量思维确定绩效后,就可以按照绩效业绩的百分比来核算各个部门的管理费用(如5%)、业务提成(如3%)、年终奖金(如2%)了,当然年终奖金也可以是独立核算后利润的50%。不难看出,谁的增量多,谁的收入就会高。通俗一点讲,存量解决的是大家的喝汤问题,而增量则可以让大家吃到肉,越是能干的,吃到的肉越多。
  用增量绩效晋升职位
  在职场,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能够晋升职位,而对一个组织来说,更希望出色的人晋升,这样可以保持组织的活力。但是有时候泛泛的绩效考评会“合理”地埋没一些优秀的人才,而用增量思维确定绩效后,就可以按照当年增量绩效(或累计几年的增量绩效)的正态分布对优秀人员进行晋升或表彰,这就要比泛泛的绩效公平得多。长久坚持下去,组织的活力不仅会保持得很好,也会越来越有活力。相应地,组织的文化也会充满活力和阳光。
  用增量绩效分配股份
  现在已经逐渐进入合伙人时代,很多公司已经不是由一个发起人创立,而是由多个合伙人(股东)共同创立。可能创立公司时弟兄们凭着感觉或江湖义气把股份分了,创业阶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伙人之间还都是一团和气。但人是会变的,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干得多,有的人干得少,甚至还可能会有离职的。时间长了干得多的就会感到不公平,慢慢就开始有矛盾了。应了那句“生意好做,伙计难搭”的老话。
  合伙人之间产生矛盾很正常,合伙人之间解决矛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很容易,关键是合伙人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矛盾。真正有智慧的创业者,看重的是公司的发展,因为他知道一荣俱荣的道理,所以他会用发展的心态去对待矛盾。
  其实上述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如果用增量的思维去解决就会非常简单,公司只要还在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增量,我们可以根据产生的增量来确定一个系数对有贡献的人员(包括股东)定向增发股份,比如净资产或营业收入每增加一倍就增发10%的股份,这样贡献大的人得到的股份就会多,没有贡献的人就没有股份,体现的是多劳多得的原则和对劳动的尊重,自然也就不存在股东之间的矛盾了,而且也顺便解决了新人如何成为合伙人的问题。
  对于不是股东的高管,也可以事先约定好,奖金的一部分(如50%)延期2年支付(公司当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将来可以用来购买股份。这样既可以为高管解决将来购买股份的资金来源,又对高管有一定的约束防止其有短期行为,有效控制公司风险。
  企业管理就是对责、权、利的平衡,使其达到统一,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利”。善用增量思维的“利”使责、权、利统一,既能解决眼前的利益分配问题,还能解决未来的利益分配问题(股权),又让个人利益和组织趋于一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可谓“一举四得”,一个思维的转变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大问题。
其他文献
如何平衡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或称之为长期和短期利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听起来很哲学、很战略,也很虚,其实不然,它几乎是管理者每天要做的事。  平衡企业的长短利益  比如,每到年底做预算时,管理者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明年市场情况不乐观,按今年业务完成的情况看,明年业务不会有太大增长。可是怎么向董事会汇报呢?那些高高在上的董事们很难接受一个没有增长的预算。再说了,今年实际完成的情况比预算已经差
期刊
对多数企业而言,削减成本已经成为日常运营的必要组成部分。企业会反复进行成本削减,追求合理化。它的精神在于“用更少做更多”,以大幅提高生产力。  根据我们的经验,若结合公司高层设定的明确目标,并进行自下而上员工动员,这种战略性做法可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关键之一在于授权各阶层员工贡献想法与力量。由跨功能团队评估有待削减成本的领域,同时有选择的增强某些优势,这种做法可超越渐进性改善,创造突破性的成果。这
期刊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说:顾客购买的不是钻头,而是墙上的洞。在现实的销售工作中,销售者却一再的强调自己的钻头多么多么好,而对客户关注的墙上的洞却视若无睹。据一项权威的数据调查显示:99%的人都把卖点讲错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听到销售员这样说他们产品的卖点:服装行业——款式新;医药行业——无副作用;餐饮行业——味道好;广告行业——覆盖率高;快递行业——送货快;家电行业——性价比高;I
期刊
管理者可以被定义为管理一个组织或其从属单位的人。除了首席执行官之外,这一定义还包括副经理、主教、领班、曲棍球教练以及首相。  所有这些人都有共同点吗?实际上是这样。他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都被授予了一个组织的正式权力。正式权力带来社会地位,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所有这些,又自然而然地引出获取信息的各种途径。反过来,信息又能帮助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战略和决策。  我们可以把管理者的工
期刊
其实,如果利用好一张现在客户名单,后面就藏着无数个潜在客户。进入一个行业至少3年的企业应该有完备的客户名单,您要向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经理提出问题:这段时间有多少人进入和离开销售队伍。即使有些销售人员并没有离开,但是现在已经在企业的其它岗位任职。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他们的客户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他们的客户还没有让别的销售人员来负责,可以要求授权你与他们联系。  由于在这段时间企业的变化较多,经理们不可能
期刊
分析客户过程中几点有用的区别,决定了相应场景下所需要的销售行为类别。对销售主管而言,在从机会展望到合同签订的销售全流程中,能使销售行为与此流程中的各项销售任务相一致的关键是理解以下区别:  ·站在客户的角度,产品和问题之间的区别  ·购买行为中常见的现状偏见(status-quo bias)  ·销售周期中的“种子用户”(l e a d user)与主流客户之间的区别  1、产品VS问题  麦肯锡
期刊
助推式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消费者影响策略。助推式营销指的是,刻意操纵呈现给消费者的选择。其目标是为了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结果,要么引导消费者选择营销人员认为适合他们的物品,要么直接刺激购买行为以提升销售业绩。  例如,超市在地板的塑料垫上画着大大的箭头,上面写着“为了健康,跟着绿色箭头走”,而这个箭头指向的是农产品区域。两周内,农产品的购买量增加了9%。一家公司自动将其新员工纳入退休储蓄计划,除
期刊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消费阶层的进化,使得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很多“名牌产品”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向下渗透,在惠及了更多寻常百姓的同时也推动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成就了一个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奇迹。中国社会持续了数十年大发展让企业充分享受着发展的红利,然而在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又是否有人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  品牌就像人一样有个性,需要用三维的方式展
期刊
社交媒体的兴起显著提升消费者话语权,对企业来说,维护客户关系从未像今天这么重要。很多企业希望提升客服水平,问题是,怎样做?  重新设计客服话术  企业的惯常做法是重新设计客服话术,并试点实施改善计划。这些策略能带来一些改良,对于客服体系正常运转的公司或许够用。但如果企业的客服很糟糕,或颠覆者进入行业争夺客户,深层文化变革就十分必要。常驻新加坡的约亨·维尔茨和罗恩·考夫曼从事客服相关的研究和咨询已有
期刊
(2016年5月19日,中国北京) —凯度消费者指数第四年发布全球品牌足迹报告,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市场,中国品牌继续跑赢国际品牌,包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前十位品牌排名。  2016全球品牌足迹报告,一份消费者购买选择的品牌晴雨表,揭示了消费者选择最多,最经常购买的品牌。报告中显示,伊利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过去一年,88.5%的城市家庭购买伊利品牌7.8次,也就是消费者购买该品牌超过11亿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