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23岁,刚从学校毕业一年多,在一家纯文学性的小型杂志社做小编,工资微薄自不必说,人也很愣,人际关系处理生涩,连恋爱都谈得磕磕绊绊。总之诸事不顺,感觉整个世界充满了令人心塞的戾气。
  但临近年关,习惯使然,总还是要回家过年。我拿着仅有的一张银行卡,去银行的自助机上查看了一下余额。还不错,省吃俭用,总归还是节余下来几千块。
  我把卡里的钱取了三分之二出来,准备拿来孝敬爸妈。其实说孝敬这个词并不贴切。上学这些年做伸手党,耗费他们的血汗钱何止一点半点,这区区几千块,哪里回报得了万分之一。
  爸妈在老家经营着一家小馆子,店面开在镇上的小学校门口。馆子主要卖包子馒头米粥,中午兼卖些家常小菜和米饭。
  因为小饭馆的主要顾客群体就是对门学校的中小学生,而这些中午无法回家吃饭、需要在小饭馆解决吃饭问题的学生娃,都是家在离小镇十多里或几十里的田间山里的农家子弟,所以饭菜价格都很低,盈利空间非常少。
  我记得有一次回家,无意间听到父母闲聊,说最近面粉又涨价了,本来一个馒头包子还有一角多的赚头,这下可能连每个赚一角钱都够呛。
  每个赚几分钱?每天凌晨三四点起来和面发面揉面,一个个拧下来,剁馅儿包好,守着灶火一屉屉蒸好,六点钟不到就开门,迎接第一波打着手电走路或骑车来上学的学生,或在镇上早市摆摊卖菜卖百货的小贩,一直到下午学校放学,小贩收摊,才能收拾碗盘,稍事休息。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约为了节省成本,爸妈没有另外请人手,就靠两个人,厨房堂子连轴转,经常忙得一整天都没有机会让屁股挨一下板凳。而这两双手端出的一盘盘包子馒头与粥菜米饭,一个只能赚一两毛钱,甚至几分钱?
  可我每年大几千的学费,每个月定时拿到手的几百块的生活费,全是这一毛几分攒下来的呀。
  我当时一下红了双眼,悄悄别过身,从他们身边默默走过,回到房里才让眼眶里的泪水落下来。
  那是2003年,北京的公交车好多还是红白相间的那种,走起来哐哐啷啷响,但是便宜,五毛钱任坐。地铁还只有一号线和二号线在运行,我租住在呼家楼东街一排待拆迁的6层红砖板楼里,和国贸之间隔着一座叫作“山海丹”的人行天桥。几年之后,那座天桥因修建地铁10号线被拆除,那排房子也被拆掉了,建起了后来有名的中央电视台“大裤衩”。
  那天,我把取出的钱搁背包里放好,骑车去关东店的呼家楼邮局,准备把钱汇给家里。几千块钱对那时的我来说,是笔巨款,我觉得揣在身上去坐人满为患的火车无疑不明智,还是汇回去比较保险。
  那时候,我们镇上还没有银行,只有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一个邮政的小办事处,小镇上的人们订阅报纸、收寄信件包裹和收汇款都靠它。
  不巧的是,那天呼家楼邮局的柜台机器临时出了故障在维修,柜员建议我再走几步,蓝岛那边还有个邮局可以办理,但是快要到下班時间了,得赶紧。
  于是我把已经拿了出来的钱往包里一放,把包往后背一搭,赶紧出门推上车往蓝岛方向骑去。途中等了两个交通灯,依稀感到有人在推搡我的背包,但动静轻微。下班高峰期人流汹涌,不等我回过神查看,红灯变绿,我又身不由己地连人带车被推搡着向前了。
  还好,到了蓝岛那边的邮局,还没关门。我赶紧把车停好,赶到柜台,准备拉开背包的拉链把钱拿出来。
  但看到的是,背包的拉链是开着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怀着残存的侥幸往包里掏了掏,钱已经不在里面了!
  那一瞬我感觉浑身的血液仿佛一下子就冰凉了,大脑一片空白。
  柜台里的邮局营业员问了我好几声,小姑娘你要办理什么业务?我完全没听见。等我回过神来,我机械地对他摇了摇头,说我不办什么。然后失魂落魄地走出来,推上车,也不知是怎么骑回住处的。只觉得一路上风吹在脸上,冷得彻骨。
  那天晚上一夜没睡好。深不见底的后悔与懊恼完全淹没了我。沮丧,难受得无以复加,我甚至一下子不想回家过春节了。
  第二天,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那时我家还没有装电话,电话是打到对门的畜牧站,让里面的熟人喊我妈来接的。
  我在电话里对我妈说,今年的票不好买,单位又正好安排了我值班,我就不回去过春节了,等开春暖和了我再找机会回去。
  其实,我已经早早买好了车票,我们杂志社也压根儿不需要值什么班。
  我妈在电话里一时好像愣了愣。这是我这么多年第一次说不回家过年。
  但我妈在电话里也没多说什么,就说:哦,妈知道了,那你也要买点好吃的,找同学同事一起过,不然一个人多冷清。
  我说:好,你和爸爸也吃好喝好,过个好年。
  然后我挂了电话,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出来,为被小偷偷走存了一年积蓄的委屈而哭,为自己的不中用而哭,也为即将到来的一个人过年的孤寂而哭。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接到我爸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你妈一早天没亮就坐班车出门了,昨晚上收拾了一晚上,说要到成都坐火车去北京看你,跟你一起过年。
  我惊呆了。
  那时我们那里并没有直达成都的长途车,从镇上去成都,得转上好几趟车,转的车也不是直达成都的火车站,而是到成都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卸客,再从客运站转车才能到达火车北站,到了之后还得在汹涌的春运客流中排队买票,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能买到哪一天的。何况,我妈只上到小学二年级,识字非常有限,大半生里出远门并不多,并且,她这一趟出门想必还带了不少东西。
  我忍不住埋怨我爸:你怎么不劝住她,这么远,现在路上人又多,多不安全。
  我爸在电话里恨恨地说:我哪里劝得住,你又不是不晓得你妈那个脾气。
  三天后,我在北京西站北1出站口的人山人海中,接到了隔了一年没见的妈。短发,微胖,穿着好几层毛衣,外面套着一件可能是我弟弟当兵退伍后带回家的黄绿色军服,挎着一个硕大的迷彩旅行袋。不用说,里面肯定装满了她早早就备好的我爱吃的各种腊味、腌菜、腐乳、炒豆子、干豆角、地瓜条……
  是呀,她的女儿说,今年回不去故乡过年了,她只好在严寒的年关奔波了三天两夜,坐了30多个小时人挤人的火车,赶了两三千里的路,把故乡搬到她在异乡漂泊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夜想的女儿身边来。
  看见我的那一瞬,她如释重负,风尘仆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而在我的心里,扑簌簌的眼泪流成了一条河……
  就在那个春节之后,我妈从北京回到川南的老家不久,就因一场毫无征兆的突发性脑溢血,在当年四月去世了。四月从此成了我生命中最残忍的月份。而她跋涉千里赶来陪我度过的那个春节,成了我今生最后一个与她共度的春节。从此以后,我永失了这世间最爱我的人,也永失了我心底的故乡。
  摘自《北京文学》
其他文献
01  看了题目,肯定要问,第一是谁?当之无愧——实验。  你想啊,一直拿着瓶瓶罐罐木块纸飞机轱辘车……满以為窥见了世界一角,有重要的东西被自己发现了。跌跌撞撞跑去汇报,但是在司空见惯的大人那里,只得到轻飘飘的三个字——过家家。有的更惨,碰着个暴躁的大人,直接就把这一摊给毁了。  而现在没有嘲笑白眼,正大光明,支持你的不只物理老师,还有一大批大神——牛顿、胡克、开普勒、法拉第、阿基米德……隔空和你
期刊
巫师为什么骑扫把而不骑板凳呢?  咕咚:因为扁担绑在板凳上。  咕咚,如果暖气还没有被发明,你是否还在使用火炕过冬?  咕咚:不会,我会发明暖气。  你说古代的西施、昭君、貂蝉之类的美女,是否真的美?会不会也就是个普通模样而被夸大了然后以讹传讹流传下来?  咕咚:这个问题是不是杨贵妃的粉丝在搞事情?  到底要不要去割个双眼皮?在这个问题上我已经纠结了一年了……  咕咚:先去治治选择困难症。  如果
期刊
我时常对不能获得小表叔的青睐感到失落,周期为每年一次。我不是喜欢他,而是喜欢争强好胜。  小表叔谷雨是个很邋遢的家伙,年纪轻轻却胡子拉碴披头散发。他说话爱比划,并且神经大条,从他旁边经过很容易被他舞舞扎扎的大手扇耳刮子。虽然小表叔总是像打了鸡血般高兴,却听说他的生意一直在赔钱,还听说他经常偷大表叔也就是他哥哥的家具变卖,所以大表叔恨他,让他回不了家。但他对我弟是真心好,连半夜上厕所都要拉上他,我弟
期刊
我是长春人,1985年出生。我妈妈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剧,舅舅是长影的制片人。我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长大。  小时候我用来画画的本子,是从中间裁开的剧本:以前的剧本是用劣质油墨印的,两页连在一起,我的画上都是背面文字透过来的黑点点。我用空的胶片盒装玩具,很早学会的短语是“日/内/村主任家”“夜/外/小院”。周末下午,我常常和小朋友去爬放在篮球场上的道具飞机。  一开始,我的梦想是成为文学家,除
期刊
我对红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那是一个多雨的夏天。头天晚上听到妈妈对爸爸说:“孩子她爹,孩子都一个月没有吃过肉了,大米省点吃,和着那半屋红薯能够挨到秋收,你明天挑两筐红薯到瑞坡圩卖去,卖了钱给家里添点油盐,顺便带几两煤油,我得趁夜里拧点麻绳,待割席草编织席子,今年养猪、养鸡都不合算,孩子的读书费用还欠着一半没交……”在当时我并不懂妈妈话中的困苦,觉得去赶集就是件高兴事,便赶紧说要跟爸爸一起去,爸妈
期刊
01  读高中时,班里有一个另类的“牛人”。他每天脚踝绑着沙袋,一路跑到学校,放学后再负重跑回去。整整三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那会儿,大家都觉着这家伙是铁人,每天那么多功课,还有时间负重训练。大家早就知道他是体育特长生,但没人关注他练的是什么。到了毕业前夕的聚会上,班主任让他表演一段。  原来,他练的是太极拳,一招一式着实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刚柔并济、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他的学习成
期刊
那年,我考到城里的高中,母亲不放心我寄宿学校,把我托付到远房亲戚家。虽说是亲戚,但平时不大走动,关系其实很疏远。  第一天是母亲送我去的,我们背着米、拎着菜籽油,母亲脸上挂着谦卑的笑容,让我叫那对中年夫妇“舅舅”、“舅妈”。舅舅是母亲的堂弟,在一家公司当经理,还是挺热心的。  我就这样在亲戚家住下了,早饭一般我都自己出去买着吃,中午和晚上在学校吃。母亲每周都会来看我,买些零食和生活用品给我,走时总
期刊
看到一段高考后一个男孩的告白视频。  虽然整个模式来自日本,但男孩的告白还是让我觉得:哇,好厉害。  男孩站在走廊上对底下的女同学大喊:  “整个高三我都在努力学习,现在高考结束了!我们毕业啦!今天我想对你说,胡忆婷!把你的高考志愿拿出来!让我抄一遍吧!以后我还跟你继续加油!好吗?”  到了此刻,无论女孩点头还是摇头,我都觉得这个男孩子帅爆了。  而这样的,能散发出强烈少年感的能力,万一我们到了人
期刊
在今天之前,十七歲的你一直是这所学校中最平凡的男高中生。跟大部分男生一样,把心思花在耍帅上。会在体育课后啜着一瓶柠檬维他,大摇大摆地走回课室;会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肆意享受女生们爱慕的眼光;会在周五的午后,第一个冲出课室,奔回家里打游戏。但是这一切,在和夏尔对视的那一刻,悄然变了样。  夏尔是你的同班同学,同在一个教室,却鲜少照面。因为她个子高,总是扎根在后方的四角天地里,胡乱的马尾斜斜一把扎起,
期刊
每次,我与奶奶告别,总觉得,我们都是要再见的。而每次再见,她都老了些。  她油黑的發髻,不知何时已然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丝丝稀疏的银发。她一手拄拐,一手撑着椅子,在家里慢慢地行来行去,做饭,热菜,叠衣服……而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坐也坐不稳,躺在床上,连翻身也需旁人帮助。她说的话,也由原来抑扬顿挫的絮叨,渐变为虚弱无力的寒暄,成为重复无数次却无人可解的呓语,再是彻夜病痛的呻吟,直到——说不出话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