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过程”是最重要的,而结论次之。而“教学过程”与“教学结论”存在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牵涉到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等很多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诱思探究”教学能把教学过程安排得具体、科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出一个个准确可靠、丰富多彩、新奇别致的知识结论。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有益于发展思维,使学生推究出来的知识结论准确可靠
  
  譬如,我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文末有一句交代孔乙己结局的文字:“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结论的推究上,让学生联系孔乙己第二次离开咸亨酒店的实际情景,展开充分的想象,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的多种观点在课堂上碰撞、争论,最终得出结论:孔乙己不可能还活在人世,他的确死了。学生通过反复推究得出的结论不仅准确可靠,而且印象深刻。
  
  二、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促成多元思考,学生推究出来的结论丰富多彩
  
  譬如,我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课堂上放映一个纪录片,说的是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获并要被枪杀,许多围观的人便高呼“万岁”,对于“万岁”这一呼声,“我”却特别觉得“刺耳”。当学生学习到这个地方时,我便把作者为何觉得特别“刺耳”这一知识结论的探究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争议,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教者直截了当地把结论讲给学生的教法。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想象、议论、争执,得出了许许多多独到且精辟的见解,获得的知识结论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以此推究出来的,不再只是过去由我们教给学生的“因为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创伤”这一结论,而是多方面的。这些不仅丰富了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元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智力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鼓励创新思维,学生推究出来的知识结论正反相映
  
  譬如,我在教《出师表》时,学习到诸葛亮追述跟随先帝的历史,表明他对蜀汉的忠诚一段时,我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说明了什么?要求他们深入理解,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得出以下结论:①说明刘备谦虚、谨慎、平易近人;②说明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③说明刘备礼贤下士,志向远大;④说明刘备不趾高气扬,不恃才傲物;⑤说明刘备野心勃勃,想当皇帝;⑥说明刘备性情温和,火气不大,为谋事成,细心耐心;⑦说明刘备卑鄙龌龊,死皮赖脸;⑧说明刘备有德无能,缺乏智慧和勇气……可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且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他们得出的一个个结论竟是这样的新奇别致,正反相映,妙趣横生。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既遵循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又符合创新型学习的规律,学生的收益也是多方面的。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题,它与一题多解的区别在于:一题多解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一个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而算法多样化关注的是学生群体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怎样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计算题都是经过编者处理的常
学校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可以说,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友好合作,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中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拓展师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
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是由非感染因素引起或未发现有肯定感染因素的以会阴、下腹、腰骶部疼痛及排尿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发病率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33%~67%。2006-0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