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原因让血糖忽高忽低

来源 :健康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但通过自身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一天内的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张晓珂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波动带来的危害,往往比单纯高血糖更严重.这是因为血糖波动会损伤胰岛细胞,使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血糖愈加难以管控.此外,它还会诱发或加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引发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8种.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住院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波动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血压波动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住院主动脉夹层患者收缩压波动为(11.65±3.60)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波动为(8.03±1.98)mmHg;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首诊血压(包括入院首诊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药的种类为血压波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很多人通过CT或者核磁检查,发现存在腰椎间盘突出,但平时无任何腰痛及下肢疼痛.在临床上,根据间盘向腰椎管内突入的严重程度,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进一步分为膨出、突出、脱垂游离.这些人群即便有腰椎间盘突出,因缺少神经受压后导致的下肢疼痛及麻木无力等临床表现,也不能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常有腰痛,严重时臀部及下肢疼痛常会掩盖腰痛.
回眸砥砺前行的2021年,迎来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022年. 过去的一年,在中国科协、中华护理学会的领导下,中华护理杂志社及系列期刊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为根本,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及相关政策、平台的支持,持续加强期刊质量建设,引领科技创新,服务护理学科发展,不断寻找突破口,沿着一流学术期刊的发展之路探索前行.
期刊
糖浆药剂中含有大量蔗糖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个别糖浆药剂中含有罂粟壳,其为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属于麻醉药品、管制药品,所以这类含有罂粟壳的糖浆药剂,儿童、运动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的处方中含有麻黄类药物,运动员慎用.
期刊
目的 分析中长静脉导管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1年—2020年收录的中长静脉导管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7R2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共检索得到中长静脉导管相关中文文献154篇,英文文献79篇.英文文献发文量于2017年小幅回落,2018年与中文文献发文量持平,此后两者稳步增长.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并发症、ICU、儿童、留置时间等方面;聚类分析发现,中文文献形成静脉治疗、血栓形成、中长静脉导管置管技术、
2011年,韩国多名孕妇感染不明原因肺病死亡,此后相似病例不断增加,在韩国社会引发恐慌.经过10年调查,日前,韩国社会灾难调查特别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就该事件公布最新调查结果.
报告1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剖宫产术中为1胎患儿行完全胎盘循环支持下的膈疝修补及肺囊腺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前多学科联合模拟演练,术中使用自制宫腔灌流系统实现精准宫腔控压以维持胎盘循环,可视化技术助力双胎新生儿抢救,个性化母胎监护及精细化管理保障手术安全.手术用时78 min,新生儿A(膈疝儿)出生1 min、5 min、10 min Appar评分为3分、4分、8分,NICU治疗及护理13 d后出院;新生儿B(健康儿)出生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为2分、5分、8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的体位辅助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PICC置管的247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PICC置管的18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在PICC穿刺时采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尖端定位,成功固定后X线验证尖端位置,定位时试验组均采用体位辅助器固定体位,对照组采用新生儿标准姿势.比较两组置管穿刺中首次尖端定位成功率、置管定位时间、X线定位异位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置管穿刺中首次尖端定位成功232例(9
有些人一紧张,或者吃了冷辣、生鲜等食物,甚至生点气,就容易肚子疼、拉肚子……苦不堪言.从医学的角度讲,这种“肠道容易激动”的现象是指肠道容易被激惹,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期刊
综述骨髓腔输液患者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从疼痛机制、发生率、影响因素、镇痛干预的时机及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完善骨髓腔输液患者的疼痛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国内骨髓腔输液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