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约束政府的改革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出预期的大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至少有三个方面超出了预期。
  第一,在党内设置改革领导小组。以前,改革是国务院的任务,现在变成了党中央的任务,这一点极其重要。
  第二,设定了改革时间表。这一次明确规定2020年我们要完成所有改革,这等于是政府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绑起来了,如果到时候改革没有实现是可以问责的。
  第三,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如果说我们能把公报里提到的改革都落实,到2020年中国会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市场经济,尽管政府的作用还会非常大。
  政府的问题
  公报中没说的也很重要。目前政府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审批过度。现在的审批太多,就好比一个老太太提了一篮子鸡蛋,里头有一百个,可能有一个鸡蛋是坏的,政府就要求老太太把一百个鸡蛋都拿出来看一遍,费时费工,这样老太太可能就不来这儿卖鸡蛋了,就选择到路边去卖了。从这个例子反映一个问题:过度审批对经济的伤害巨大。
  第二是政府特别爱挑选胜者。比如说,科技部有很多资金,用来去社会上挑选胜者,决定这个(类)企业该拿还是那个(类)企业可以拿。但是这些钱到底用得好不好?没有人追究。
  为什么说政府挑选胜者最后会失败?这其中的问题其实不难解释。在美国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我们能记住的是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创业历程。美国曾经有很多潜在的比尔·盖茨,也像比尔·盖茨一样在他父亲的车库里做着同样的事情,但99%的人都失败了。不过,这少数的成功和多数的失败却创造了市场的淘汰机制,创造了一个比尔·盖茨。这是符合规律的,因为高科技的成功率就是1%,甚至比1%还低。政府去挑选,再挑也挑不出这1%。
  第三是地方政府的作用太大,造成很多问题。比如说重复建设、过度投资、环境问题,等等,造成整个经济的“肠梗阻”。
  归根到底,政府主导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问题。哪怕所有的政府官员都为民作主,也相信绝大多数的官员是好人,但有一个问题,再好的人,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掌握13.4亿人想干什么,不可能知道近千万的企业想干什么。
  改革需要约束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方面设想的改革已经足够了,比如说减少审批,凡是企业投资只要不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大型能源交通项目的,一律都让企业自己做决定。以前发改委的审批是有等级的,三千万元以上的所有投资必须到发改委审批,现在不用了。减少审批、开放市场,设立负面清单,除了负面清单上列的行业民间资本都可以做。金融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开设中小银行。
  今后还需要改进什么?全会报告没有说得太清楚的,就是如何约束政府。虽然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很多要加强人代会的表述,但有没有像其他改革那样细?我仔细看了一下,没有看到。一个创新型社会,一个完备的市场经济是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和经济民主来配合的。所谓经济民主,不是说让老百姓都去参与经济管理,不是说让所有的工人都参与企业管理,而是要有一种开放的体制,把资源放到社会(市场)中,让社会(市场)来配置资源,而不是让政府来配置资源。
  中国无法复制新加坡模式
  大家可能会说,新加坡模式不是挺好吗?新加坡很成功,建立了一个非常高效廉洁的政府,什么都做得很好,整个新加坡的市场经济也搞得非常好,中国是不是可以复制这样一个体制?我觉得没有这种可能性。
  新加坡多大?新加坡的人口没有北京的海淀区多,面积也没有北京的海淀区大。中国如果简单地采用新加坡的模式,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的政府将变成一个救火队,不能容忍一点点小的冲突或者社会的不稳定,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政府永远是承担无限责任。中国的领导人的确非常忙,地方主要官员也都非常忙,就是因为责任无限大,哪儿出事了都必须有所作为。当政府的责任无限大的时候,政府无处不在,社会的活力也就下降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注定要像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笔。它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肯定也会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编辑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其他文献
系统之系统(SoS)适用于其系统元素本身也是系统的所感兴趣之系统;这些系统之系统典型地带来大规模跨学科问题,涉及多重的、混合的和分布式的系统。这些部件系统的互操作集合通常产生单个系统无法单独达成的结果。  图1阐明这些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PS)是飞机机载导航系统中基本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不亚于航空运输系统。SoS的另一个特点是部件系统可以是其他无关系统的一部分。例如,GPS可以
期刊
编者按:  陈明哲博士出身、成长于台湾台东,在那资源稀缺的后山,却培育出管理学界的“华人之光”。源自“边缘人”的“无”与“卑”,他始终以赤子之心作为待人与治学的原则;从喜欢观察“竞争”的一念初心开始,一步一脚印成为当今少见的“全方位”管理学者。  他在美三十年的学思之路不仅跨越西方主流的管理学术与实务,也追朔到年轻时所受中国经典教育的源(元)头,首创的“动态竞争(合)”与“文化双融”理论都植基于华
期刊
谨将这篇文章献给我的东西方导师,爱新觉罗·毓鋆和威廉·纽曼(William H. Newman)。衷心感谢几位曾对这篇文章提供宝贵意见的朋友,他们是Stephen Carroll, Jr., Y. P. Chan, Don Hambrick, Adelaide King, Leigh Anne Liu, John Michel, Danny Miller, Jan Rivkin, 徐淑英(Anne
期刊
你们做得对!  演讲时间到了。主人说,还有一些领导在路上。不等了。  很多人为迟到找借口,很多人为迟到而着急。其实大可不必。  道理很简单:今天,如果我是习大大,他不会迟到。如果他是习大大,我们会等他。  座无虚席,哦,不对,还有那么多人站着。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不是周末,各位均非等闲之人,还有院士和重量级的艺术家,有几位专程从外地赶来。我不讲感谢、感动之类的客套话,说一则轶事。  达利到巴黎拜访毕
期刊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更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更改变了人们沟通、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不仅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更推动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不仅创造了新的产业,更改变了财富创造的逻辑和经济增长的方式。  企业运营模式是价值传递、实现和获取的方式,其中传递的是价值流(或业务流),实现的是客户价值,获取的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中,“贞观之治”一直为史家所称颂。但如果仔细推究,就可以发现“贞观之治”的盛世之说颇有疑点。  在古代的王朝中,所谓“盛世”各有特点,但有一些基本标志是共同的,起码物质的相对富足和社会的基本安定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盛世”不会在王朝刚刚建立时就迅速出现,在农业社会里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诉诸历史经验,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前面都有几十年的铺垫。而“贞观之治
期刊
在全球市场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和俄罗斯更能代表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商业状态了。这两个国家的消费者持续获得消费能力并开始大规模购买美国产品。但是不断加速的全球化也使得这些国家对跨国公司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期望藉此给他们带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关注四个主要的潜在危机(这些危机并不是由企业本身的错误造成的,但却可以毁掉企业的底线或声誉)来源,来摆脱在中国和俄
期刊
面临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在持续深化,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速度明显加快,互联网驱动产业发展的特征日渐明显,社会化制造方式不容忽视。  世界各国加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持续稳步推进,《制造业复兴计划》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加快实施,
期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治国思想对魏晋以后的国家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建树。从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来看,三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高峰,三者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历史特色。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同他的治蜀实践相呼应,是古代糅合儒、法、道、术各种学说来治理国家的样本。诸葛亮思想的特有魅力,来自于他的精
期刊
领导不只是高大全,领导有建设性,领导也有破坏性。有学者开始关注领导的破坏性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破坏性领导”(destructive leadership)的概念。  我不大喜欢“破坏性领导”的提法,认为用领导的破坏性更为准确,因为领导可能产生破坏性作用,但并非这些领导一定是“破坏性领导”。  对领导的破坏性研究可追溯到早期对领导阴暗面的关注,如在研究非常流行的愿景式领导、魅力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