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馆巡礼
上海世博会即将拉开帷幕,我们就要迎来一场期待已久的视觉盛宴。
哥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把建筑喻为“民族的象征”“立体的诗篇”“社会的缩影”等等,上海世博园中的外国馆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鲜明的风格巍然屹立,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光辉。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建筑背后,设计师们更想告诉我们:外国馆有宏大的气势、奇特的外型,而且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探求。
本期刊出的两篇稿件对上海世博会优秀的外国馆进行一次美的巡礼。这些展馆都在用创意和主题思想诠释他们对建筑艺术、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的热烈呼唤和深层次思考。
站在世博轴二层平台上,左边是雄伟的中国馆和演艺中心,右边是恢宏的主题馆和世博中心。不远处是各个国家馆、国际组织馆,黄浦江对岸是各个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在三月和熙的春风吹拂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已然是一片争奇斗艳的绚丽景象: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郁郁葱葱的公园,宽敞亮丽的世博大道,风姿独具的城市雕塑令人目不暇接。世博轴上6个巨大的阳光谷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各个展馆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展。再过1个多月,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撩开神秘的面纱,192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18个企业馆,以及国内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将在3.28平方公里内,向全世界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种子圣殿”英国馆
英国馆有着独特的外形,一个“长”满6万多根触须的方盒子。盒子周身长满了由透明的亚克力杆构成的触须,它们被均匀地插在英国馆的外墙上,仿佛从建筑本身生长出来一样。每根触须的长度在7.5米左右,大部分露在展馆外面。这些触须有一定的柔软度,下端用铝管支撑,而上端则会随风轻轻地舞动。
其实,英国馆最精彩之处不在于触须,而在于每一根触须内的活的种子!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是“自然”。英国馆外观是“种子圣殿”,主题是“让自然走回城市”。
我们听听设计师是怎么说的:英国馆是一个严肃的建筑,走进去的感觉像是一座图书馆,光线有点幽暗,在这里与古老的手稿相遇。我们希望这一刻不要说话,而是心怀敬畏地冥想:我们与自然是如何和谐相处的?
英国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国家。城市史上第一个公园,1840年出现在英国德比郡。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英国人对大自然就有异乎寻常的热爱,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英国皇家植物园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启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种子保存计划,全世界的种子都被冷冻在地下环境中。种子银行给了人们灵感,因为每一颗似乎都在述说一个故事,人们希望能将故事呈现出来,让观众看到自然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
这就是英国馆最令人震撼之处。种子是最简单、最有力的介质,种子将带领我们寻找和发掘自然的强大力量!这些种子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和昆明植物研究所,由中国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种子中,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粮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银杏等。世博会结束后,这些亚克力杆将被切割保留,在英国和中国的一些公园和学校作景观和教学之用。
西班牙馆就像只“藤条篮子”
西班牙馆像一只“藤条篮子”,它由藤条编织的板材组合成起伏的波浪,流转弯曲成一个大“篮子”,因此它被称为“藤篮馆”。其外墙由藤条装饰,阳光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内部。西班牙馆是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筑材料环保而传统,而建筑手段先进而前卫。
根据设计师的理念,“自然”是建筑的未来。西班牙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手工业文化的国家,藤条编织品常见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使用完全取材于大自然的建筑材料,用最富创意、最先锋的设计手段来应用这些材料就成为西班牙馆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同时,藤是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材料,用藤条作为西班牙馆的建筑材料也象征着中西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西班牙馆的展示主题为“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由“从自然到城市”、“从我们父母的城市到现在”、“从我们现在的城市到我们下一代的城市”三大空间组成。展示从古代的文明到现在的变化,进而畅想未来。
环境保护关乎人类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总面积达8000平米的大厅内,主要的装饰材料是竹子和半透明的纸,顶部的太阳能板为建筑提供能源。我想这正是西班牙馆的高明之处。
日本馆展示“心之和,地之和”
日本馆的主题是“心之和,地之和”。它以日本的技术和文化为视角,通过体现人类环境与舒适生活之均衡的“技之和”,达到“从知识的联接到心灵的联接”的“心之和”。
日本馆外形像一蚕宝宝。展馆外观为淡紫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融合而成,因此有了“紫蚕岛”的美名。展馆设计采用环境控制技术,使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展馆利用膜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等实现高效导光、发电的功能。同时,展馆还利用人工雾气这一古老的日本传统环保手段,它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制造的雾气,利用水从液体变成气体时从周围吸取热量的气化热来制造清凉的环境。
日本馆设立3个展区,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演绎日本的可持续城市观。其中“未来”展区是整个展馆的最大亮点。在这个展区里,参观者可欣赏舞台剧《拯救朱鹮》。朱鹮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鸟类之一,但由于环境恶劣,朱鹮几近灭绝。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陕西发现朱鹮后,中日两国专家对朱鹮的保护和科研做了大量工作,1989年首次人工孵化成功,拯救了濒临灭绝的朱鹮。小小的鸟儿成为连接中日的桥梁和纽带。这部时长20分钟的舞台剧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循环演出。
“月亮船”沙特阿拉伯馆
沙特阿拉伯馆看上去像一艘船,船上栽满了枣椰树,船朝向麦加,树连着上海。船象征1000多年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树体现中阿两大文明相融共生、枝繁叶茂。
这艘“月亮船”造型独特,融合了沙漠、绿洲、海洋等要素,反映出沙特的风情和地貌特征;在沙特有枣椰树才有村庄和城市,枣椰树给了阿拉伯人最大的恩惠。上海世博会上的150棵枣椰树是引种于上海、然后移栽到“月亮船”上的,充分体现了沙中人民之间的友谊。
沙特馆主题是“生命的活力”,着重展示沙特在没有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它通过能源之城、绿洲之城、文化古城以及新经济之城四种类型的城市形态展示沙特阿拉伯人的城市发展理念。五大线索贯串于整个展示:沙(描写沙特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水(突出沙特淡化海水的科技成就)、油(反映石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知识(表现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知识发展的影响)、团结(突出阿拉伯民族与文化的凝聚力)。停泊在上海世博园的这艘“月亮船”什么时候鸣笛启航呢?我们期待着。
像飞鹰般的美国馆
要讲2030年的故事
美国馆是很晚才确认参展的。美国联邦法规定,政府不能随意动用公共资金来举办大型国际活动。1961年和1970年美国国会两次出台关于美国参与世博会的规定和程序,更加明确了参与世博会的方针——市场化运作。尤其是美国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遭遇因亏本差点提前闭园后,美国参与世博会的热情大减。
但对于上海世博会美国还是尽力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任后首次访华。站在美国馆工地的希拉里甚至表示:如果万不得已,要我亲自来建造美国馆,我也要一砖一瓦地把它建好。
希拉里国务卿不愧为美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有力推动者,她领导的募款行动在9个月内募集了5400万美元,离美国馆调整后的预算——6100万美元仅有咫尺之遥。希拉里被称为“美国馆功臣”。在美华人为美国馆的捐募资金及建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馆专辟一个篇章用于展示华人在美国取得的成就。“这一篇章就是由在美国的华人群体所打造的。”
美国馆虽然“姗姗来迟”,然而2009年7月才开工,三个月后就宣告结构封顶。2010年3月初就可竣工。
美国馆的外观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美国鹰,而展馆中间的绿化又如同一个巨大的鹰巢。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总裁温斯洛介绍,在美国馆展馆的二层,还建有一个城市农场,而这个农村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在白宫开辟菜园这一“创举”。
美国领事馆副总领事俞天睦(Tom Cooney)表示“欢迎所有人来美国馆听我们讲一个故事,展现一个关于梦想和未来的故事”。
美国馆确立的主题是“欢庆2030年”。“2030年是什么样的?这就是美国馆要在2010年讲述的。”俞天睦说代表美国的城市文化引领观众进入一个美国的小社会。通过故事阐述可持续发展、健康、精神、华裔美国人的奋斗与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比如讲述美国人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是如何利用团队精神克服的。有趣的是“主戏”是四维的,如果片子里下雨,那么展馆现场也会下雨;如果片子里刮风,那么现场也会起风;如果片子里火车开过,现场地板会震动等等。“游客身处2010年,但又在2030年场景中。”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华裔美国人。俞天睦说,他们想要给客人看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讲故事的很可能是一个华裔女孩。她在小时候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看了很多国家展馆,中国的、欧洲的、拉丁美洲的,受到很大启发,长大后感谢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客人们。通过她的故事来把中美联系起来,把2030和2010联系起来。”
浪漫感性的法国馆
法国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国度,法国人的优雅气质体现在完美与感性上。在上海世博会上,法国人将完美地展示他们的“感性城市”。
法国馆之所以用感性城市作为一条主线,根据设计师的构思,是希望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平衡以及演变这些中西方共通的感觉来诠释城市的概念。展馆外观给人以感性之美:整个建筑浮于水面,通过水的反射现象尽显水之韵、馆之美,馆内有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通过小型喷泉表演和水上花园装饰,构成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
法国馆注重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垂直的法式园林将打造出前所未有的花木园景。园林环绕着展馆延伸到屋顶,在水面的映衬下彰显法式园林之美。参观者在树荫中可享受休闲宁静的时光。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馆长(Franck Serrano)是浙江女婿,他的夫人是浙江长兴人,他经常去杭州。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方可。他说“浪漫婚典”是法国馆送给中国新人的一份特殊礼物。新人们穿上婚纱、礼服,就可在法国馆内举行一场浪漫神圣的婚礼并获得富有纪念意义的“证书”。他阐述:“这是一个浪漫的当代建筑,水和园林是法国典型元素,外观又是当代的。”
展馆设计表达了法国人的“平衡理念”:技术与感性、创造与永恒、革新与品质、行为与思想以及城市与区域。同时,法国馆将通过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展演法国老电影的片断和现代法国的图像,给人以完美和感性的法国城市印象。
喔!我还要告诉大家法国馆的吉祥物是“乐乐”(Léon),他最初是法国儿童连环画中的著名卡通形象,设计者是弗朗索瓦·拉辛。“小猫乐乐”(Léon the kitten),在法文中不仅代表力量和勇气,而且代表敦厚、纯真和雅致。
观众在法国馆还能观赏到由梵高、米勒、塞尚、罗丹等大师创作的艺术珍品。□
上海世博会即将拉开帷幕,我们就要迎来一场期待已久的视觉盛宴。
哥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把建筑喻为“民族的象征”“立体的诗篇”“社会的缩影”等等,上海世博园中的外国馆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鲜明的风格巍然屹立,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光辉。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建筑背后,设计师们更想告诉我们:外国馆有宏大的气势、奇特的外型,而且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探求。
本期刊出的两篇稿件对上海世博会优秀的外国馆进行一次美的巡礼。这些展馆都在用创意和主题思想诠释他们对建筑艺术、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的热烈呼唤和深层次思考。
站在世博轴二层平台上,左边是雄伟的中国馆和演艺中心,右边是恢宏的主题馆和世博中心。不远处是各个国家馆、国际组织馆,黄浦江对岸是各个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在三月和熙的春风吹拂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已然是一片争奇斗艳的绚丽景象: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郁郁葱葱的公园,宽敞亮丽的世博大道,风姿独具的城市雕塑令人目不暇接。世博轴上6个巨大的阳光谷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各个展馆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展。再过1个多月,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撩开神秘的面纱,192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18个企业馆,以及国内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将在3.28平方公里内,向全世界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种子圣殿”英国馆
英国馆有着独特的外形,一个“长”满6万多根触须的方盒子。盒子周身长满了由透明的亚克力杆构成的触须,它们被均匀地插在英国馆的外墙上,仿佛从建筑本身生长出来一样。每根触须的长度在7.5米左右,大部分露在展馆外面。这些触须有一定的柔软度,下端用铝管支撑,而上端则会随风轻轻地舞动。
其实,英国馆最精彩之处不在于触须,而在于每一根触须内的活的种子!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是“自然”。英国馆外观是“种子圣殿”,主题是“让自然走回城市”。
我们听听设计师是怎么说的:英国馆是一个严肃的建筑,走进去的感觉像是一座图书馆,光线有点幽暗,在这里与古老的手稿相遇。我们希望这一刻不要说话,而是心怀敬畏地冥想:我们与自然是如何和谐相处的?
英国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国家。城市史上第一个公园,1840年出现在英国德比郡。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英国人对大自然就有异乎寻常的热爱,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英国皇家植物园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启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种子保存计划,全世界的种子都被冷冻在地下环境中。种子银行给了人们灵感,因为每一颗似乎都在述说一个故事,人们希望能将故事呈现出来,让观众看到自然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
这就是英国馆最令人震撼之处。种子是最简单、最有力的介质,种子将带领我们寻找和发掘自然的强大力量!这些种子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和昆明植物研究所,由中国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种子中,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粮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银杏等。世博会结束后,这些亚克力杆将被切割保留,在英国和中国的一些公园和学校作景观和教学之用。
西班牙馆就像只“藤条篮子”
西班牙馆像一只“藤条篮子”,它由藤条编织的板材组合成起伏的波浪,流转弯曲成一个大“篮子”,因此它被称为“藤篮馆”。其外墙由藤条装饰,阳光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内部。西班牙馆是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筑材料环保而传统,而建筑手段先进而前卫。
根据设计师的理念,“自然”是建筑的未来。西班牙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手工业文化的国家,藤条编织品常见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使用完全取材于大自然的建筑材料,用最富创意、最先锋的设计手段来应用这些材料就成为西班牙馆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同时,藤是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材料,用藤条作为西班牙馆的建筑材料也象征着中西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西班牙馆的展示主题为“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由“从自然到城市”、“从我们父母的城市到现在”、“从我们现在的城市到我们下一代的城市”三大空间组成。展示从古代的文明到现在的变化,进而畅想未来。
环境保护关乎人类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总面积达8000平米的大厅内,主要的装饰材料是竹子和半透明的纸,顶部的太阳能板为建筑提供能源。我想这正是西班牙馆的高明之处。
日本馆展示“心之和,地之和”
日本馆的主题是“心之和,地之和”。它以日本的技术和文化为视角,通过体现人类环境与舒适生活之均衡的“技之和”,达到“从知识的联接到心灵的联接”的“心之和”。
日本馆外形像一蚕宝宝。展馆外观为淡紫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融合而成,因此有了“紫蚕岛”的美名。展馆设计采用环境控制技术,使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展馆利用膜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等实现高效导光、发电的功能。同时,展馆还利用人工雾气这一古老的日本传统环保手段,它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制造的雾气,利用水从液体变成气体时从周围吸取热量的气化热来制造清凉的环境。
日本馆设立3个展区,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演绎日本的可持续城市观。其中“未来”展区是整个展馆的最大亮点。在这个展区里,参观者可欣赏舞台剧《拯救朱鹮》。朱鹮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鸟类之一,但由于环境恶劣,朱鹮几近灭绝。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陕西发现朱鹮后,中日两国专家对朱鹮的保护和科研做了大量工作,1989年首次人工孵化成功,拯救了濒临灭绝的朱鹮。小小的鸟儿成为连接中日的桥梁和纽带。这部时长20分钟的舞台剧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循环演出。
“月亮船”沙特阿拉伯馆
沙特阿拉伯馆看上去像一艘船,船上栽满了枣椰树,船朝向麦加,树连着上海。船象征1000多年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树体现中阿两大文明相融共生、枝繁叶茂。
这艘“月亮船”造型独特,融合了沙漠、绿洲、海洋等要素,反映出沙特的风情和地貌特征;在沙特有枣椰树才有村庄和城市,枣椰树给了阿拉伯人最大的恩惠。上海世博会上的150棵枣椰树是引种于上海、然后移栽到“月亮船”上的,充分体现了沙中人民之间的友谊。
沙特馆主题是“生命的活力”,着重展示沙特在没有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它通过能源之城、绿洲之城、文化古城以及新经济之城四种类型的城市形态展示沙特阿拉伯人的城市发展理念。五大线索贯串于整个展示:沙(描写沙特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水(突出沙特淡化海水的科技成就)、油(反映石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知识(表现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知识发展的影响)、团结(突出阿拉伯民族与文化的凝聚力)。停泊在上海世博园的这艘“月亮船”什么时候鸣笛启航呢?我们期待着。
像飞鹰般的美国馆
要讲2030年的故事
美国馆是很晚才确认参展的。美国联邦法规定,政府不能随意动用公共资金来举办大型国际活动。1961年和1970年美国国会两次出台关于美国参与世博会的规定和程序,更加明确了参与世博会的方针——市场化运作。尤其是美国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遭遇因亏本差点提前闭园后,美国参与世博会的热情大减。
但对于上海世博会美国还是尽力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任后首次访华。站在美国馆工地的希拉里甚至表示:如果万不得已,要我亲自来建造美国馆,我也要一砖一瓦地把它建好。
希拉里国务卿不愧为美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有力推动者,她领导的募款行动在9个月内募集了5400万美元,离美国馆调整后的预算——6100万美元仅有咫尺之遥。希拉里被称为“美国馆功臣”。在美华人为美国馆的捐募资金及建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馆专辟一个篇章用于展示华人在美国取得的成就。“这一篇章就是由在美国的华人群体所打造的。”
美国馆虽然“姗姗来迟”,然而2009年7月才开工,三个月后就宣告结构封顶。2010年3月初就可竣工。
美国馆的外观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美国鹰,而展馆中间的绿化又如同一个巨大的鹰巢。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总裁温斯洛介绍,在美国馆展馆的二层,还建有一个城市农场,而这个农村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在白宫开辟菜园这一“创举”。
美国领事馆副总领事俞天睦(Tom Cooney)表示“欢迎所有人来美国馆听我们讲一个故事,展现一个关于梦想和未来的故事”。
美国馆确立的主题是“欢庆2030年”。“2030年是什么样的?这就是美国馆要在2010年讲述的。”俞天睦说代表美国的城市文化引领观众进入一个美国的小社会。通过故事阐述可持续发展、健康、精神、华裔美国人的奋斗与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比如讲述美国人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是如何利用团队精神克服的。有趣的是“主戏”是四维的,如果片子里下雨,那么展馆现场也会下雨;如果片子里刮风,那么现场也会起风;如果片子里火车开过,现场地板会震动等等。“游客身处2010年,但又在2030年场景中。”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华裔美国人。俞天睦说,他们想要给客人看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讲故事的很可能是一个华裔女孩。她在小时候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看了很多国家展馆,中国的、欧洲的、拉丁美洲的,受到很大启发,长大后感谢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客人们。通过她的故事来把中美联系起来,把2030和2010联系起来。”
浪漫感性的法国馆
法国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国度,法国人的优雅气质体现在完美与感性上。在上海世博会上,法国人将完美地展示他们的“感性城市”。
法国馆之所以用感性城市作为一条主线,根据设计师的构思,是希望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平衡以及演变这些中西方共通的感觉来诠释城市的概念。展馆外观给人以感性之美:整个建筑浮于水面,通过水的反射现象尽显水之韵、馆之美,馆内有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通过小型喷泉表演和水上花园装饰,构成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
法国馆注重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垂直的法式园林将打造出前所未有的花木园景。园林环绕着展馆延伸到屋顶,在水面的映衬下彰显法式园林之美。参观者在树荫中可享受休闲宁静的时光。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馆长(Franck Serrano)是浙江女婿,他的夫人是浙江长兴人,他经常去杭州。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方可。他说“浪漫婚典”是法国馆送给中国新人的一份特殊礼物。新人们穿上婚纱、礼服,就可在法国馆内举行一场浪漫神圣的婚礼并获得富有纪念意义的“证书”。他阐述:“这是一个浪漫的当代建筑,水和园林是法国典型元素,外观又是当代的。”
展馆设计表达了法国人的“平衡理念”:技术与感性、创造与永恒、革新与品质、行为与思想以及城市与区域。同时,法国馆将通过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展演法国老电影的片断和现代法国的图像,给人以完美和感性的法国城市印象。
喔!我还要告诉大家法国馆的吉祥物是“乐乐”(Léon),他最初是法国儿童连环画中的著名卡通形象,设计者是弗朗索瓦·拉辛。“小猫乐乐”(Léon the kitten),在法文中不仅代表力量和勇气,而且代表敦厚、纯真和雅致。
观众在法国馆还能观赏到由梵高、米勒、塞尚、罗丹等大师创作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