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总结,再对原因展开剖析,力求能使临床用血安全得到保障。方法 所选择的对象为本院在2017-2019年进行输血治疗产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通过分析明确其不良反应类型、特征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结果 (1)580例接受輸血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总共3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其中17例出现过敏反应,5例出现溶血反应,8例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成分为血小板、血浆与红细胞悬液的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3)有输血史、过敏史属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关,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同时,年龄在18岁以内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比18岁及以上患者发生率更高,存在过敏史、输血史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较无过敏史、输血史的患者更高,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血治疗存在较多风险,需做好输血标准的严格控制,建议以滤器输注的方式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控制,未成年、伴有过敏史、有输血史等病患应根据情况提前做好严格处理,加强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达到科学安全用血。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原因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39-02
  输血即把血液经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因血液成分复杂,病患存在体质差异等使得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时常出现,为疗效造成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而明确输血期间常见不良反应现象,在确保输血病患生命安全中有重大意义[1]。所谓的输血反应是为病患输血时或输血后短期内发生原发疾病无法接受的新症状与体征,如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等,而这些不良反应若不能及时给予合理处理[2],则为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故而为保障输血安全性,并且更好的认识输血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提前进行规避预防,本文则对接受输血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且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均是本院在2017年-2019年间收治的58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80例、女性300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42.3±0.4)岁,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均意识清醒,无精神类疾病,未服用过对输血治疗不利的药物。
  1.2方法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里相关要求,以及输血反应回报制度规定,发送配血与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到各科室,认真统计病患输血过程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参与调查的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记录以及临床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输血过敏史、性别、输血量、原发性血压病史等)进行统计,认真审查会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各类危险因素。
  1.3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过敏反应:输血后短期内则发生,轻症病患伴有荨麻疹反应或过敏样反应(皮肤潮红、瘙痒等),病情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前体温测量正常,输血时或输血结束2h左右体温升高至少1℃(≥38℃),且存在发热、寒战等症状,还伴有输血后紫绀、感染等异常表现。
  溶血反应:受人体免疫影响,输入病患体内的红细胞于病患体内出现异常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总结得出的数据处理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应用[(例)%],经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的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参与调查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
  此次调查的58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总共3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其中17例出现过敏反应,占比2.93%;5例出现溶血反应,占比0.86%;8例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比1.37%。
  2.2各血液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统计
  由下表1里数据值能够发现,输血成分为血小板、血浆与红细胞悬液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2.3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有输血史、过敏史属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关,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同时,由下表2里数据能够发现,年龄在18岁以内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比18岁及以上患者发生率更高,存在过敏史、输血史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较无过敏史、输血史的患者更高,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输血属于临床疾病治疗的可行手段,不过输血风险较大,输血后24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急性反应,24后出现的反应归为迟发性反应,输血时出现输血反应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会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能够发现,58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总共3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该数据充分说明接受输血治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由表1中的数据能够看出,输注成分为血小板、血浆、红细胞悬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3%、0.51%、1.72%,但输注阴性全血、洗涤红细胞、隐形冰冻洗涤、冷沉淀的患者基本未出现不良反应。而之所以出现该结果原因可能是:第一、红细胞悬浮液里存在大量细胞成分,抗原相对复杂,故而更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第二、部分临床医师操作时存在不合理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的情况,这同样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关键原因;第三、因血小板的保存环境应为20-24℃,否则易滋生细菌,所以血小板输注所致的细菌污染反应多,故而诱发输血不良反应。
  并且在表1中能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的并发症类型包括溶血反应、过敏反应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其中以输注红细胞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影响最大,但过敏反应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相对较常见,但只要存在风险就务必要强化防护,确保输血安全性提升[3]。因白细胞所致的非溶血发热反应的原因可能如下:第一、致热源污染;第二、患者输血结束出现白细胞抗体与血小板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第三、不按照流程规范操作而引起污染;而过敏体质者以及多次输血者更易出现过敏反应,为过敏体质者进行变形蛋白血浆输注,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更高;多次输血者极易出现IgA抗原-抗体反应,出现过敏反应;此外,献血者献血前应用了致敏药物,同样会导致过敏反应发生[4]。出现过敏反应后症状较轻者给予抗组胺药物肌注或口服即可好转,但症状较重者需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另外,根据下表2中得出的结果是年龄,有输血史、过敏史属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第一、低于18岁的患者因機体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不强,外加血细胞周期短,输血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5];第二、以往存在输血史的病患病情相对严重,而多次输血治疗会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第三、过敏史属于输血治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此次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有17例,占比相当高,故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认为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临床医师应强化业务能力提升,结合病患具体病情以及输血适应证,进行全血或成分血的合理选择[6],使得因血液成分因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控制(①全血:将葡萄糖、柠檬酸、柠檬酸钠加入至血液内放置在4-6℃环境内,其中所含有效成分则因保存时间延长出现改变。典型的即红细胞每日约1%受破坏,血小板12h后大量活性下降[7];粒细胞24h后功能消失等。经21天的保存全血中有效成分只有白蛋白、红细胞、纤维蛋白原与丙种球蛋白。全血输注即把全血分离成各类血细胞与血浆,制作为各类不同成分,根据需求给予输注[8];②成分输血优势:能实现所缺成分的补充,使不必要的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反应得到控制,并且能实现血液的合理利用,更经济科学):第二、加强血库保养液与输血用具的管理,使致热源得到预防,本着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规范操作;第三、输血前耐心、仔细了解病患用药与输血过敏史,且为患者服用抗组胺药物,同时最好选择生理盐水对浓缩红细胞进行多次洗涤,从而把血小板、白细胞、代谢产物与血浆清除,使血浆蛋白细胞或血小板所致的输血反应得到控制,这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法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治疗中更适用;第四、将新配血技术、过滤技术应用到输血中,即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后为患者输血可降低输血后机体出现排斥反应;第五、倡导病患自身输血,经自体血回收进行输血,使免疫反应的发生率得到控制,经以上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促临床输血安全系数提升,保障合理用血。
  参考文献
  [1]冯肖亚.59例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20,17(03):393-396.
  [2]高斌.围手术期手术室输血非溶血性反应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6):159-160.
  [3]郑茂,邹玉,姜天华.中国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04):474-477.
  [4]王红.静脉输血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263.
  [5]刘亚梅,黄九兵.输血不良反应原因调查及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4):216-218+247.
  [6]谢小青.2016—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原因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6):740-741.
  [7]杨玉勤.对685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50-51.
  [8]王霓,段莹,肖南,潘凌子.受血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55-5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患者泡沫敷料预防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2018年到2020年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1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对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以我院手术中应用泡沫敷料(2019)时间为节点,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研究。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6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0月到2020年6月6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在压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抑郁量表在老年住院患者综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进行综合评估,所有入选的老年住院患者分别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记录所有患者的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情况并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ADL评分低于干
期刊
摘要:“崇孝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美德,而这个是可以影响和渗透到我们行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一条行事准则,对于医疗行业中的职业操守的建立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守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48-01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滋润了一代又一代黄炎子
期刊
摘要:孕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相关研究多围绕孕中晚期和围产期,对孕期产前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本文对孕期产前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该类群体的孕期健康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为整个妊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孕期产前;随访;心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R8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31-0
期刊
摘要:文章着重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方式检测中药丹参中的十二种农药残留,检测样品选择了体积比为6:4的丙酮石油醚,在选择好样品之后应用固相萃取法来净化样品,在SP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温度的提升下来分离检测样品,最终检测线性回归系数在0.992到0.997之间。  关键词:中药;丹参;农药多残留;固相萃取;SPE-CGC检测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运用协调激励式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等方面影响。方法:8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遵医行为、护理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术后疾病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P<0.
期刊
摘要:随着传统化的复兴,中医在间越来越,其中针灸、推拿、中药、放?等治疗法也放异彩。本章把在间看到、学到的放疗法综合分析,展示给各位同,以促进放疗法的发扬光?。  关键词:放疗法;放作放;分类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55-01  放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祛除邪达到和调、平衡阴阳和恢复正的的种有效治疗法,适于“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新生儿末梢血和静脉血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足月的新生儿110例,都接受包括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检测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红细胞压积(HCT)、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血红蛋白含量(HGB)、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水平。结果:新
期刊
关键词:餐饮业;“三防”设施;规范安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57-02  我县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历程中,笔者几乎跑遍建成区的餐饮业调查了解,“三防”设施(指的是防鼠、防蝇蚊、防尘)的安装情况。  1、“三防”设施  1.1防鼠设施  1.1.1防鼠门:适用库房(加工场所)。方法是在原有门的外侧下方30厘米的高度,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失禁性皮炎治疗中蒙托石散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失禁性皮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均于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中9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0%。常规组25例患者2例无效,17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76.0%。实验组治疗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