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譚嗣同,生於清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於一八九八年因戊戌變法失敗被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盡力地摸索着中國的發展途徑。他的思想,集中地表現在他的主要著作‘仁學’,和幾篇著名的書信中。 譚氏生活的時代,正是國際國內大震盪的時代,是國際國內階級關係極其複雜的時代。大家知道,中國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之後,便開始逐漸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以及它和中國封建勢力的相勾結,加深並複雜化了中國的社會關係。而到一八七○年後,國際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進一步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戰爭,便是中華民族走入更艱難更危急的階段的開端。各國瓜分中國的野心猖狂到赤裸裸的地步。這種國家民族的災難,激起了中國人民對外國侵略者的同仇敵愾和對滿